![]()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產品與技術 |
石元春談生物質產業文章來源:生物質網 | 發布日期:2006-06-29 | 作者:未知 | 點擊次數:
為解決“三農”問題、實現能源多樣化和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減少使用化石燃料造成的環境污染,新興的生物質產業將成為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新亮點。在近日中國工程院主辦的《中國工程院第35場工程科技論壇暨2005年中國生物質工程論壇》上,兩院院士石元春說,發展生物質產業,開辟農民增收的第三戰場。 石院士介紹說,生物質產業是指利用可再生或循環的有機質,包括農作物、樹木和其他植物及其殘體,還有畜禽糞便、有機廢棄物,以及利用邊緣性土地種植能源植物為原料,用它們進行生物產品、生物燃料和生物能源生產的產業。在化石能源漸趨枯竭和對保護環境、可持續和發展循環經濟的追求中,人們將目光聚焦到了可以再生的清潔能源及能源的多元化上,生物質能源應運而生。 他說,我國每年有2億噸秸稈陸地燃燒,25億噸畜禽糞便污染環境,近2億畝農田因覆蓋塑料地膜而使土壤肥力衰減。但同時農民收入增長緩慢以及數億勞動力有待轉移等問題一直是困擾我國農業發展的制約因素。生物質產業可另辟蹊徑,以豐富的農林廢棄物和非農田為原料和基地,使農林廢棄物和污染物無害化和資源化,生產環境友好和高附加值的能源和及生物化工產品,生產市場十分廣闊。這是繼傳統農業由初級農產品生產向農產品加工領域拓展之后,為農業和農民增收開辟的第三戰場。 我國石油儲量是世界的2%,消費量是世界第二,進口依賴度近40%,SO2和CO2的排放量也分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我國能源的多元化、可持續、與環境友好和降低進口依賴度已是大勢所趨。石院士說,在我國實施能源結構的歷史轉型中,發展生物質能源有很強的現實性和可行性。如上所述,我國不僅原料豐富,還有我國自行培育的甜高粱、麻瘋樹等優良的能源植物;燃料乙醇、生物菜油、生物塑料等主產品的工業轉化技術基本成熟,且有較大改進空間,成本降幅一般在25%到45%,有很強的能源市場競爭力。目前在新疆、山東、四川等地已經開始取得可喜的進展。他說,我們如能利用我國生物質資源的一半,就相當于建設一個年產5000萬噸“綠色油田”;可節省能源進口外匯150億美元;年產值可達萬億元。與此同時可以提高能源安全度、減排1.6億噸CO,還可從源頭上治理白色污染。 石元春院士還介紹說,美國計劃到2010年生物質產品由目前的占能源產品的5%增加到12%;2004年歐洲的生物柴油年產量已達到214萬噸;日本在生物質利用技術研究方面取得的專利已占世界的52%,其中生物能源領域的專利日本占81%。世界經合組織于2004年9月公布的最新研究報告建議:“各國政府應大力支持和鼓勵生物質能源領域的技術創新,減小它與傳統原油及天然氣產品的價格差距,以最終達到替代的結果。” 農林生物質產業為我國提供了一次歷史機遇,一次在“三農”、能源和環境上具有全局和重大戰略意義的機遇。我國在這方面有許多優勢,只要工作到位,必將走在世界前列。最后,石院士如是說。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