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精品在线观看-岛国精品在线-岛国大片在线免费观看-岛国大片在线观看完整版-日本老师xxxx88免费视频-日本久久综合网

QQ截圖20140117111534.jpg
熱門關鍵詞: 廣州能源所 百度
當前位置:首頁 - 產品與技術

從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所面臨的能源問題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地位和作用

文章來源: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 | 發布日期:2006-08-09 | 作者:戴彥德  任東明 | 點擊次數:

摘 要:伴隨經濟的高速增長,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將面臨更為嚴重的能源問題。解決能源問題的途徑
是多方面的,其中,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資源,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將是一個重要的選擇。我國有豐富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經過多年的發展,個別產業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但還遠遠不能滿足能源發展戰略的要求。發展可再生能源,利在社會,意在長遠。在目前沒有完全反映“資源、環保、持續”的能源價格體系下,可再生能源很難與常規能源在市場上競爭,必須通過特殊的政策手段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發展機制,促進其發展。
關鍵詞: 能源問題;可再生能源;政策建議

1 前言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未來二十年全面建設小康的宏偉目標,要求今后二十年經濟發展要以年均7.2%的速度增長,這就意味著我國的經濟發展自改革開放開始將持續高速增長四十年。在這么長的時間里實現經濟的穩步高速增長,這在世界工業化國家是未曾有過的,這是人類發展史上前所未有的社會實踐。這一宏偉目標的提出不僅使我們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同時也促使我們重新審視、思考實現這一目標的客觀條件、政策選擇和必須應對的挑戰。

    能源是經濟發展的原動力,是現代文明的物質基礎,安全、可靠的能源供應和高效、清潔的利用能源是實現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基本保證。在上個世紀最后的二十年里我國的能源消費量隨著經濟的發展翻了一番,超過了14 億噸標準煤,成為世界上的第二能源消費大國。能源生產和能源消費引起的環境問題已成為制約實現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問題之一。2020 年GDP 總量在2000 年的基礎上翻兩番全面實現小康社會,能源問題同過去二十年相比將會更加突出、更加嚴峻。

    因此,如何深刻認識和把握這些問題,把這些問題置于世界經濟發展的格局去加以充分考慮,并在目前決策中從局部著眼于全局,從近期著眼于長期加以解決,關系到我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大問題。

2.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所面臨的能源問題
2.1 經濟發展水平低、能源消費總量大、人均能耗低
    雖然我國經濟發展以世界前所未有的速度持續高速增長了二十三年,其總體經濟實力已經進入世界六強之列,但是我國由于經濟基礎低、人口多,貧困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2001 年世界人均GDP 為5683 美元,同期我國的人均GDP只有878 美元,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5%,不到經濟發展與合作組織(OECD)國家人均GDP 的4%。盡管城市汽車已成為城市環境污染的首要因素,但目前我國的汽車保有量不足人口只有我國十分之一的日本的20%,每百人汽車擁有量不到
世界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近幾年盡管建筑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但城市人均住房面積也只有美國的六分之一、日本的三分之一;城市化率雖然由八十年代初期的25%提高到目前的40.5%,但農業人口仍占全國總人口的近60%;在農業方面,雖然創造了用世界7%的耕地成功解決了占世界總人口21%的人口的吃飯問題的奇跡,但我國的人均糧食消耗水平僅為發達國家的65%。

    此外,我國的東部與西部地區、城市與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極不平衡,西部地區的人均GDP 只是東南沿海地區的40%(李子彬,2002 年11 月),目前全國農村尚有數千萬人口的年均收入低于100 美元。因此,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加速經濟的發展,消除貧困仍然是我國的首要任務。

    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雖然很低,但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能源消費量已高達16.78 億噸標準煤,能源消費量占世界能源消費總量的12.1%,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二位(China’s Energy Review,2004)。然而,我國的能源消費水平相對于巨大的人口基數還很低。2001 年,歐盟15 國的人均一次能源消費為3.95 噸標準油當量,日本為4.1 噸標準油當量,美國和加拿大則分別為8.0 和7.98 噸標準油當量。同期我國的人均能源消費量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50%,不到OECD 國家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和北美國家的十分之一。不僅如此,目前我國農村生活能源消費中,傳統的生物質能源占60%以上,每年生物質能源的消費量相當于2.5億噸標準煤以上;城市和農村的居民生活用電量不到200 千瓦時,在邊遠貧困地區仍有數千多萬人口沒有用上電力。

    上述我國這種能源消費總量大,經濟發展水平低、人均能耗低、生物質能源消費總量大的現狀以及經濟發展的不均衡性,說明未來我國經濟發展所面臨的能源問題將更加突出、更加嚴峻。

2.2 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嚴重偏離世界能源消費結構的主流
    長期以來,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以煤為主,以煤為主的一次能源消費結構,嚴重脫離了世界能源消費結構的主流,是造成我國若干能源問題的根本原因。

    2001 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費構成是煤炭21%、石油40%、天然氣23%、水電5%、核電10%、其它1%;同期我國一次能源消費構成為:煤炭66%、石油24%、天然氣3%、水電6%和核電占1%。從2003 年開始,煤炭所占的比重有所上升,預計2004 年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構成中的比重將超過70%。同世界能源消費結構相比,我國屬“低質型”能源消費結構。這種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是客觀上造成我國與國外相比,能源經濟利用效率低、污染嚴重、產品能源成本高、市場競爭能力差的根本原因。目前,世界能源消費結構在經過戰后幾十年的發展,完成由煤炭向石油的轉換后,正朝著高效、清潔、低碳或無碳的天然氣、核能、太陽能、風能方向發展。有專家預計,在本世紀末常規能源(化石能源)將退出某些國家的能源系統,這意味著100 年以后有些國家的經濟將建立在連續、再生、永續利用、高效和清潔的能源系統上,從此,再也不會因消耗化石能源而必須應對供應安全、環境污染等一系列問題。[NextPage]

2.3 能源使用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呈惡化趨勢
    目前,我國巨大的能源消費規模和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引起的污染物的排放,已使環境不堪重負;但我國能源環境問題的嚴重性不僅在于現存的污染,更重要的是未來潛在的能源需求增長對國內環境的巨大壓力。據統計,2003 年,全國廢氣中二氧化硫排放量2158.7 萬噸,比上年增加12.0%。工業粉塵排放量1021.0 萬噸,比上年增加8.5%(全國環境統計公報,2003 年)。能源消費在上述兩項排放中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
中國新能源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新能源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新能源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能 源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國新能源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綜合動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