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精品在线观看-岛国精品在线-岛国大片在线免费观看-岛国大片在线观看完整版-日本老师xxxx88免费视频-日本久久综合网

QQ截圖20140117111534.jpg
熱門關鍵詞: 廣州能源所 百度
當前位置:首頁 - 產品與技術

我國當前的能源形勢與“十一五”能源發展

文章來源:中財網 | 發布日期:2006-08-16 | 作者:未知 | 點擊次數:

在中宣部等六部委聯合舉辦的形勢報告會上的報告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國家能源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馬凱  

我國能源發展取得的成績

能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我們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都把能源作為關系經濟發展、國家安全和民族根本利益的重大戰略問題,擺在重要地位,傾注了大量心血。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各地區、各部門長期的、共同的努力下,我國能源工業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這突出表現在六個方面:

第一,能源供給能力逐步增強。新中國成立前,我國一次能源生產能力很低,1949年僅為0.237億噸標準煤。半個多世紀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能源生產快速發展,2005年,一次能源生產總量達到20.6億噸標準煤,是1949年的87倍,是改革開放初的3.29倍,約占全球能源總產量的13.6%,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能源生產國。煤炭,產量已多年位居世界第一,2005年達到21.9億噸,是新中國成立初的68倍、改革開放初的3.5倍。石油和天然氣,2005年,原油產量達到1.81億噸,是新中國成立初的1508倍、改革開放初的1.74倍,居世界第6位。天然氣產量達500億立方米,是新中國成立初的5000倍、改革開放初的3.64倍。電力,2005年底發電裝機容量突破5億千瓦,年發電量達到24747億千瓦時,分別為1949年的275倍和576倍,1996年起穩居世界第二??稍偕茉?,近年來發展迅速。目前,小水電的裝機容量達3800萬千瓦;太陽能熱水器總集熱面積8000萬平方米,占世界的一半以上;核電從無到有,發電裝機近700萬千瓦;年產沼氣約80億立方米,已擁有戶用沼氣池1700多萬口。

第二,能源消費結構有所優化。改革開放后,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我國能源消費迅速增長,2005年,能源消費總量達22.25億噸標準煤,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費國。近年來,通過積極調整能源消費結構,出現了兩個趨勢:一方面,煤炭消費的比重趨于下降,由1990年的76.2%降到2005年的68.7%;另一方面,優質清潔能源消費的比重逐步上升,1990?2005年,油氣消費比重由18.7%提高到24%,水電及核電由5.1%提高到7.3%。

第三,能源技術進步不斷加快。解放初期,我國能源工業技術裝備基礎極其薄弱。以石油勘探開發為例,當時全國只有8臺淺井鉆機、40多名技術人員。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努力,石油天然氣工業,從勘探開發、工程設計、施工建設到生產加工,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技術體系,復雜段塊勘探開發、提高油田采收率等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煤炭工業,已具備設計、建設、裝備及管理千萬噸級露天煤礦和大中型礦區的能力,綜合機械化采煤等現代化成套設備廣泛使用,國有重點煤礦采煤機械化程度1990年為65%,目前已超過80%。電力工業,火電單機容量從1978年的5萬和10萬千瓦級,發展到目前主力為30萬和60萬千瓦級機組,百萬千瓦超臨界、超超臨界及核電機組正在成為新一代主力機組。三峽左岸最后一臺機組國產化水平達到85%。從電網看,500千伏直流輸電設備實現了國產化,750千伏示范工程建成投運,電網發展進入了大規??缡】鐓^送電和全國互聯的新階段。

第四,節能環保取得進展。在黨中央、國務院"能源開發與節約并舉,把節約放在首位"方針的指導下,我國節能提效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單位GDP能耗總體下降,按不變價格計算,目前萬元GDP能耗比1980年下降了64%。主要用能產品單位能耗逐步降低,上個世紀80年代初到現在,乙烯綜合能耗下降65%,粗鋼綜合能耗下降37%,火電供電煤耗下降16%。能源加工、轉換、貯運和終端利用綜合效率有所提高,目前達到33%,比1980年提高了8個百分點。同時,能源領域污染治理得到加強。新建火電廠配套建設了脫硫裝置,已有火電廠加大了脫硫改造力度,電廠水資源循環利用率逐步提高,東北等地采煤沉陷區治理工程加快建設。

第五,體制改革穩步推進。電力體制改革取得重要突破,2002年出臺了電力體制改革方案,確定了改革的總體目標,目前已實現了政企分開、廠網分開。煤炭生產和銷售已基本實現市場化,煤炭價格主要取決于市場供求狀況。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型國有石油企業基本實現了上下游、內外貿一體化。能源需求側管理取得積極成效,推廣完善了峰谷電價、豐枯電價、差別電價辦法,引導電力、冶金、建材等重點行業的大型企業制定了節電改造、優化用電方案,這對近兩年順利完成迎峰度夏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NextPage]

第六,能源立法明顯加強。近年來,相繼出臺了《電力法》、《煤炭法》、《節約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法》,制定和完善了《電力監管條例》、《煤礦安全監察條例》、《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條例》等一系列法規。這些法律法規的頒布實施,標志著能源法制建設邁出了重要步伐,能源開發利用正在走向依法管理的軌道。

我國能源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雖然我國能源發展取得很大成績,但也要看到,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多年積累的矛盾和問題進一步凸顯。這集中表現在六個方面:

第一,資源約束明顯,供需矛盾突出。我國能源資源總量雖然比較大,化石類能源探明儲量約7500億噸標準煤,但人均擁有量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煤炭、石油、天然氣人均剩余可采儲量分別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6%、7.69%和7.05%。

煤炭。我國煤炭儲量豐富,但從中長期來看,要把儲量變成有效供給,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面臨"三大不足"的壓力:一是煤炭精查儲量不足。據測算,2010年前擬開工建設的煤礦項目缺精查儲量500多億噸,2011?2020年缺1200多億噸。二是生產能力不足。根據全國目前煤炭的生產能力,考慮部分礦井衰老報廢等因素,2020年前還需要新增煤炭生產能力10億噸,接近美國目前的產煤總量,這意味著我國還要新建百萬噸級的大型煤礦1000個左右。三是運輸能力不足。我國煤炭消費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但煤炭資源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這種資源稟賦與需求地理分布的失衡,決定了北煤南運、西煤東運的格局。按照10億噸新增煤炭的70%需要外運測算,2020年前需要再建7條億噸級鐵路線以及相應的港口。這些實現起來難度都是很大的。

石油。據最新全國常規油氣資源評價成果報告,我國石油可采資源量為212億噸,探明剩余可采儲量為25億噸,平均探明率為33%,處于勘探中期階段。目前,我國石油勘探難度不斷加大,新增儲量質量變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
中國新能源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新能源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新能源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能 源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國新能源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綜合動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