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精品在线观看-岛国精品在线-岛国大片在线免费观看-岛国大片在线观看完整版-日本老师xxxx88免费视频-日本久久综合网

QQ截圖20140117111534.jpg
熱門關鍵詞: 廣州能源所 百度
當前位置:首頁 - 產品與技術

世界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綜述

文章來源:中國高技術產業發展年鑒 | 發布日期:2006-08-16 | 作者:未知 | 點擊次數:

一、概 述

在國際上,可再生能源已被看作一種替代能源,可以替代用化石燃料資源生產的常規能源。在1995到2003年期間,全球可再生能源累計投資達到了1000億美元(僅2003年就投資了200億美元),使可再生能源的并網發電能力達到1億千瓦,至少滿足了3億人口的用電需求。在未來10年里,可再生能源市場的投資每年有望達到850億美元,并創造幾百萬個新的就業機會。過去一說到發展可再生能源,人們首先就會聯想到環境和氣候變化。現在人們更多考慮的是能源安全、就業機會和新的經濟增長點、先進的技術開發和制造,以及消費者的擁護和消費者的選擇。盡管可再生能源占全球能源的消費比例不到2%(2003),但其應用擴展的潛力是巨大的。表1顯示了世界2003年已裝機可再生能源發電能力,數據包括了所有的國家和發展中國家。

  可再生能源迅速發展的一個例子是德國,在短短的10年間,依靠固定電價和一部綜合的可再生能源法律激勵體系,建立起自身的可再生能源產業,2002年的銷售額達到110億美元,并創造了幾萬個新的就業機會。德國已成為世界風電發展的領頭羊,而且光伏發電緊隨日本之后,排名世界第二。世界上許多國家或地區將可再生能源作為其能源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到2017年20%的電力來自于可再生能源(2002年只有12%);歐盟,2010年22%的電力或整個能源的12%來自可再生能源(1999年14%的電力,1997年整個能源的6%);德國,2020年20%的電力和2050年整個能源的50%來自可再生能源(2002年6.8%的電力);日本,到2010年光伏發電要達到483萬千瓦(2003年為88.7萬千瓦);以及拉丁美洲,2010年整個能源的10%要來自于可再生能源。

   圖1顯示了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與常規化石燃料發電成本變化的范圍,比較了生物質能發電和風電與大型水電、天然氣和煤電的差別。風電正在迅速轉變成最有競爭力的可再生能源技術之一,在有些項目中已經可以與煤電抗衡。

[NextPage]

  二、風 電

   風電是世界可再生能源發展最快、得利最大的技術,2003年僅風機的銷售額就達到了90億美元。在過去的6年里,風電的年平均增長率達到了22%,2004年新增裝機797.6萬千瓦,全球累計風電裝機達到4731.7萬千瓦。全球風電發展最快的國家是德國(1697.6萬千瓦)、西班牙(826.3萬千瓦)、美國(674萬千瓦)、丹麥(311.7萬千瓦)以及印度(300萬千瓦),這些國家都有強有力的政府激勵政策支持著風電市場的開發。這些政策包括德國的固定電價和美國的生產環節減免稅,但也包括一些不同的投資和制造業方面的激勵政策。印度是發展中國家,印度成為世界風電發展大國之一,主要得益于其制定了有效的國家開發政策。

   圖2顯示了世界風電裝機排名前10位的國家。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排名第十,與日本規模相近,但遠低于印度,相差4倍之多。德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風電開發者。

  歐洲是世界風電發展最快的地區,2004年新增風電裝機的72.4%在歐洲、15.9%在亞洲、6.4%在,北美。2003年,歐洲風電產出達到600億千瓦時(相當于歐盟15國2.4%的電力消費),為1400萬戶家庭提供了電力需求。日本計劃到2010年發展風電300萬千瓦,美國預計其風電產業將保持當前18%的增長速度,到2020年全部電力生產的6%將來自風電。世界風電發展路線圖——“風力12”的目標是到2020年,全球的電力供應12%來自風電,屆時將以12.45億千瓦的風電裝機減排18.13億噸CO2。

   目前世界的風電發展的趨勢主要是產業重組(越來越精干和強大)、風機的單機規模不斷增大和向海上發展。2003年,丹麥的維斯塔斯(Vestas)吞并了NEG麥康(NEG Micon),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風機制造商,占有了世界33%的風機市場,有20種產品,生產從單機600千瓦一直到單機4200千瓦的風機。美國的通用電氣(GE)是世界第二大風機制造商。今天,正在有更多的單機2500千瓦以上的新機型替代1500千瓦的機型,例如GE的2300~2700千瓦、Vestas的3000千瓦V90和AN/Bonus的2300千瓦機組。更大型的風機也正在進入市場,例如GE的3600千瓦海上風機、愛納康(Enercon)4500千瓦機組、NEG Micon的4200千瓦機組和2004年安裝的產自REpower和Muhibrid的兩臺5000千瓦機組。海上風電發展的趨勢使大型機組的應用越來越多。據國際著名咨詢公司英國的Garrad Hassan分析,到2020年,歐洲具有33%的電力來自海上風電場的潛力,這意味著2.4億千瓦的風電裝機.每年發電7200億千瓦時。實現這一宏偉目標實際上是可行的,只要風電產業能夠得到合適的政策和投資激勵。

   圖3反映了國際風機制造技術的變化趨勢,單機容量從80年代的30千瓦已發展到目前的5000千瓦,建設一個200臺大型風電機組的風電場,就相當于一個60萬千瓦的大型核電站。

  圖3還顯示了美國在發展風電降低成本方面的經驗。成本的下降映射了風電這種先進技術發展的學習曲線,制造業在不斷壯大,風電項目的規模在不斷增加。[NextPage]

  三、太陽能

   太陽能的光伏發電和太陽能熱水器代表著可再生能源資源開發的另一壯麗的發展趨勢。2004年,全球光伏電池的生產首次超過100萬千瓦,比2003年增長60%,光伏組件市場超過49億美元,光伏系統安裝市場超過84億美元。這其中,57%的光伏組件用于并網的居民用電和電力公司供電,11%用于離網的偏遠地區用電(其余的主要用于離網商業、通訊和民用電子器件)。全球88%的光伏組件和電池的生產集中于12家國際大公司,其中日本占全球的52%、歐洲占26%、美國占12%,中國接近10%。世界上兩個最大的光伏電池生產國是日本(61.8萬千瓦)和德國(18.5萬千瓦),他們有一共同的特點,都有成功的國家補貼計劃——固定電價或業主采購補貼,用來支持光伏的屋頂安裝系統。在美國,個別的州,以加利福尼亞為首,利用采購補貼支持光伏的并網屋頂系統。

   圖4是世界光伏生產的變化趨勢,可以看出近幾年光伏電池的生產大幅度增加。圖5表明了隨著市場的擴大和制造規模的增加,光伏成本下降的學習曲線經驗。

圖5 光伏組件生產的成本下降學習曲線

資料來源: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

[NextPage]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熱水器生產國和消費國,年產量接近1200萬平方米(按集熱面積計算),2004年累計安裝量達到6000萬平方米。同時中國也正在開拓太陽能熱水器的出口市場。在過去的6年里,中國太陽能熱水器生產的年平均增長率達到了28%,2004年總產值接近20億美元。作為比較,2003年歐盟15個國家僅生產了140萬平方米的太陽能熱水系統,累計安裝量也只有1400萬平方米。在世界范圍內,國際能源機構(IEA)的一項研究提供的2001年統計數據表明,全球總計太陽能集熱器的安裝面積為1億平方米,排在前位的國家是中國(3200萬平方米)、美國(2340萬平方米)、日本(1210萬平方米)和歐洲(1120萬平方米)。同有些國家相比,如奧地利、希臘和以色列,中國太陽能熱水器的相對市場份額(以每千戶所擁有集熱器面積計算)仍然較小。如果中國四分之一的居民用上太陽能熱水器,2020年將為整個產業帶來2.7億平方米的市場,這也是中國政府的目標。無論是光伏還是太陽能熱水器產業,將來的主流趨勢是發展太陽能一體化建筑技術。建筑一體化系統的美觀,從城市環境角度來看,廣大的消費者和市政都愿意接受這些技術。

  四、生物質能

   生物質是一種多樣性的能源資源,在世界范圍內有著廣泛的應用,主要有作物的殘余物,例如谷類的秸稈、稻殼、棕櫚油、甘蔗渣、城市固體廢棄物、森林廢棄物,以及來自畜禽養殖場和工業處理過程中的有機廢水。生物質能源的主要利用形式有:大型火電系統,例如直接燃燒生物質或與煤混燃產生蒸汽發電和供熱;大型生物質氣化發電系統(10MW以上);每年集中處理農場和工業有機廢水1萬噸以上的厭氧發酵供熱發電系統;垃圾填埋氣回收供熱和發電系統;還有生物油的生產(乙醇、生物柴油等等)。

   歐盟15國,2000年全部電力的1.5%來自于生物質能,并計劃將生物質能的開發作為其實現2010年22%可再生能源發電目標的主要內容。德國在利用厭氧發酵處理廢棄物發電技術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目前已有1900個厭氧發酵廠,2004年裝機27萬千瓦。2000年,在生物質能市場的年投資是8.63億美元,2004年為14億美元。《世界生物質報告》預測,在未來的10年(2004-2013),將有180億美元投資于生物質能源項目,包括大型火電項目(900萬千瓦的新增裝機)、厭氧發酵系統和垃圾填埋氣項目。

   隨著全球把興趣放在利用生物質原材料生產乙醇、甲醇和柴油,生物燃料成為生物質資源的另一種非常重要的用途。乙醇和甲醇可由淀粉、纖維素和木質物質制成,也可以用玉米和小麥,麥稈、柳枝稷和高粱屬植物也是制造生物燃料的好原料。生物柴油可用油菜籽、大豆油等物質制成。圖7顯示了世界生物乙醇和生物柴油產量隨時間變化的趨勢。

[NextPage]

  五、地 熱

   地熱能(資源)可以被用來取暖,也可以用于發電。做何種應用取決于資源的溫度范圍,資源的經濟開發取決于地熱田的資源特性和地理位置。地源熱泵是低溫地熱資源的一種利用形式,被廣泛用于建筑物的取暖和制冷。地熱發電在世界范圍內也取得廣泛應用,在過去的50內年增長率為7%。目前,利用先進技術,用于發電的地熱資源可以低于100℃。2004年,全球25個國家的地熱發電裝機總計達到873.5萬千瓦,每年發電546億千瓦時。地熱發電廠的功率因素在70%-95%之間,適合于帶基荷。在有些國家,地熱發電開發利用率很高,可達到全部電力供應的13%-16%。這些國家是菲律賓、薩爾瓦多、肯尼亞、尼加拉瓜和冰島。地熱發電成本在可再生能源應用中是最低的,可以低至4-5美分/千瓦時,并且許多案例已可以與化石燃料相競爭。表2是一些對地熱發電最熱衷國家的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
中國新能源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新能源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新能源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能 源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國新能源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綜合動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