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精品在线观看-岛国精品在线-岛国大片在线免费观看-岛国大片在线观看完整版-日本老师xxxx88免费视频-日本久久综合网

QQ截圖20140117111534.jpg
熱門關鍵詞: 廣州能源所 百度
當前位置:首頁 - 產品與技術

我國氫能轎車研發水平與世界同步

文章來源:經濟參考報 | 發布日期:2006-08-24 | 作者:未知 | 點擊次數:

    我國自主研發的氫燃料電池轎車“超越3號”,平均每輛車已經安全運行1.5萬公里。國家863電動汽車重大專項總體組組長、同濟大學校長萬鋼告訴記者,“超越3號”在城市行駛100公里氫燃料消耗1公斤,而利用工業副產品生產1公斤氫燃料折合人民幣約30元。傳統汽車每百公里耗用汽油10升,合人民幣50元。“超越3號”最高時速可達122公里,0到100公里/小時的加速時間為19秒,萬鋼說“這些指標已經接近目前內燃機汽車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實現了真正的零排放,唯一的排放物是水”。 

    據中國鍛造工程院的一項研究課題表明,上海工業副產品置換出來的氫氣總量能夠為14萬輛燃料電池汽車提供氫燃料。 

     “十五”期間,國家科技部設立了“863電動汽車重大專項”等一批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氫燃料電池電動車是一種真正實現零排放的交通工具。2002年,第一代燃料電池動力平臺通過國家驗收。2003年7月完成了基于第一代動力平臺燃料電池轎車試驗樣車“超越1號”的試制。在不斷研發的基礎上,項目團隊于2004年5月又完成了基于第二代動力平臺的燃料電池轎車試驗樣車“超越2號”。而“超越3號”是在2005年研發完成的,其中多項技術填補了國內的空白,部分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形成了自主知識產權。 

    這個項目最為關鍵的有兩項技術創新。一項是利用工業副產品氫氣資源,將制氫環節前移,車上直接裝載氫燃料。這不同于燃料電池車采用車載制氫方式,“奔馳”通過甲醇重整制氫,“通用”則通過汽油重整制氫,為此車輛必須裝載復雜的制氫設備。“超越3號”目前在350公斤/平方厘米的壓力條件下,用容積160升的儲氫罐儲存2公斤多的氫氣,一次加氫可行駛230公里。 

    另一項關鍵技術是用燃料電池和鋰離子蓄電池配合的電—電混合動力技術來供電。汽車的供能過程是動態的,借助蓄電池的配合,可使燃料電池的供能過程相對平穩并把剎車時的動能轉換成電能儲存起來,完成踩油門時動力強勁輸出而踩剎車時不浪費能源的動態控制。 

    2006年6月9日至12日,燃料電池轎車超越3號參加了在法國巴黎舉行的清潔能源汽車挑戰賽,順利通過全部比賽程序,取得4“A”1“B”的優秀的成績,并且完成了120公里的拉力賽。國際技術委員會(ITC)成員、法國汽車協會主席多奧認為,中國燃料電池汽車技術與世界上任何國家的燃料電池汽車技術沒有差距。 

    萬鋼對記者說:“目前我國在這一研究領域的系統設計方面已與世界同步,一些開發思路和方法甚至有獨到之處。”他還介紹說,通過測試數據對比分析,“超越3號”在系統結構上具有四個明顯技術特征: 

    一是證明了動力平臺結構的可行性。使用現有車型配置燃料電池動力平臺,同樣可以滿足駕駛平順性、操縱穩定性和舒適性的技術指標,這樣可以降低開發和推廣燃料電池汽車的成本,也有利于國家支持的核心技術向企業擴展傳輸。 [NextPage]

    二是證明了電電混合動力系統的燃料經濟性。所有其他參賽車輛都裝載了80千瓦以上的燃料電池,而超越3號的燃料電池系統僅45千瓦。由于采取了電電混合的技術方案,特別是使用的鋰離子電池和永磁電機性能優秀,在動能回收方面效率很高,瞬時助力功能較強,彌補了燃料電池的不足,提高燃料經濟性。 

    三是證明了分布式電子控制系統的系統優化性能。2005年底專項驗收以后,對超越3號進行了進一步系統優化。目前的控制系統可以保證在動態范圍內燃料電池系統在最佳效率區域、動力蓄電池在最佳荷電態區域工作,從而保證了系統的高效穩定性能。 

    四是證明了使用工業副產氫氣的經濟性。在參賽車輛中,超越三號是唯一的可以使用純度為4個9氫氣(氫含量99.99%)的系統,其他車輛均要求5個9的氫氣,因此賽事供應氫氣的成本遠高于在上海示范運行使用氫氣的成本。 

    氫能作為綠色能源,成為各國競相投入的熱點。專家預計,燃料電池轎車的大規模商業化大約在2020年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
中國新能源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新能源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新能源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能 源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國新能源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綜合動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