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產品與技術 |
中國兩企業獲10億美元溫室氣體減排交易文章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 發布日期:2006-08-31 | 作者:未知 | 點擊次數:
這兩家公司分別為江蘇梅蘭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常熟三愛富中昊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去年年底這兩家公司就在世界銀行的牽頭下達成了總價值為9.3億美元的初步購買協議。 據了解,該協議所簽署的交易金額是以往最高交易額的兩倍以上,這兩家中國公司將執行每年減排1900萬噸二氧化碳的任務。中國相關政府部門還將從中提取部分稅金,投入清潔能源發展基金會,用于發展新能源。 據知情人士透露,這兩家公司分別為江蘇梅蘭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常熟三愛富中昊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去年年底這兩家公司就在世界銀行的牽頭下達成了總價值為9.3億美元的初步購買協議。日前,聯合國正式批準了該項目。 其中,常熟三愛富中昊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溫室氣體減排交易,是迄今為止最大的單筆企業配額交易,獲得了4.38億歐元交易額,相當于今后7年,該企業每年要減少1043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世界銀行將為減排每噸二氧化碳支付6歐元。該公司為A股上市公司G三愛富(600636.SH)的子公司。 這兩家企業主要生產制冷產品,在其生產過程中將產生一種名為HFC-23(又稱三-氟代甲烷, Trifluoromethane)的惰性氣體,其潛在威脅是標準二氧化碳的11700倍,這也是整個制造業氣體排放中,危害最嚴重的溫室氣體之一。 世界銀行溫室氣體交易部經理 Ms.Chassard 說,10 億美元中的一小部分將用來購買焚化裝置及工藝,上述設備及工藝能夠分解HFC-23氣體,兩家公司和涉及的相關政府部門將在2008年前完成該項工程。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道,該協議中75%的資金來自于歐洲和亞洲發達國家的企業,大部分企業都急于購買減排信用配額以滿足《京都議定書》的需要。除世界銀行之外,其他參與者還包括德意志銀行、東京電力公司、西班牙Endesa電力公司等,非企業包括世界銀行下屬的五個基金會。協議中的另外25%的資金來源于政府機構,可以用來實現國家抗污染目標。 《京都議定書》的清潔發展機制(CDM),要求發達國家締約方必須在規定時間內達到溫室氣體減排目標。發達國家締約方可以通過向免于承擔減排義務的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投資于能夠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項目,從而購買減排指標。世界銀行在2004年的一份報告中預計,就長期而言,中國在這個市場中所占的份額將達40%~50%。以二氧化碳每年21.3億噸、每噸6歐元價格計算,中國每年通過出售減排指標可籌資127.8億歐元。此外,中國減排量的價格可能繼續上漲,目前已發布的溫室氣體減排指標在歐洲交易價格最高時已達到每噸近25歐元。 截止到今年8月9日,經過國家發改委批準的CDM項目已經達到79個,合作方基本以西班牙、日本、意大利、英國等國能源企業為主;出具不反對意見函的項目9個,其中包括已經確定將與世界銀行進行融資交易的上海老港填埋氣回收發電工程。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