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產品與技術 |
CDM項目是否真的天上掉餡餅文章來源:人民網-市場報 | 發布日期:2006-11-06 | 作者:未知 | 點擊次數:
受清潔發展機制(CDM)項目巨大潛在收益的吸引,許多公司都趨之若鶩。筆者在剛剛結束的北京亞洲碳博覽會上真實地感受到了這種熱潮。 哪些產業蘊涵CDM的商機?CDM到底能為中國的企業帶來多少收益?是否真的是天上掉餡餅? 五大領域蘊涵商機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潘家華和國際著名的碳交易中介機構Camco國際首席運營官AlexWestlake介紹,CDM項目主要涉及5個領域,分別是化工廢氣減排、煤層氣回收利用、節能與提高能效、可再生能源、造林與再造林。 廣而言之,任何有益于溫室氣體減排和溫室氣體回收或吸收的項目都有潛力成為CDM項目。這些項目主要涉及的產業有:化工業、煤炭開采業、鋼鐵、水泥、鋁、電力制造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林業等。 在化工業,目前國內開展的CDM項目大多集中在HFC23的減排上。HFC23是制冷劑HFC22(傳統氟利昂的替代物)在生產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副產品,安全無毒,但其溫室效應潛能值是二氧化碳的1.17萬倍。通過高溫焚燒,可以將HFC23分解為二氧化碳、氟化氫和鹽酸,從而大大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有助于緩減全球變暖狀況。 在煤炭開采業,CDM項目主要用于CH4(甲烷)回收后發電供熱。CH4多見于煤層當中,由于該氣體在礦井中具有爆炸的危險,一直以來被煤炭開采企業通風直接排放到大氣中,從而帶來了溫室氣體排放。回收CH4并將之轉化為電能,可以在獲得發電收益的同時,大大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 研究表明,中國CDM項目最大的潛力存在于電力部門,到2010年每年0.25億噸至1.17億噸二氧化碳,占總潛力的50%。鋼鐵和水泥工業各占總潛力的的10%,化工業占5%。 三大風險仍需警惕 那么,CDM項目究竟是不是天上掉餡餅的買賣?難道外國購買方心甘情愿來中國扶貧?潘家華表示,外方購買減排額度是利益驅動的,在減排義務的壓力下,發達國家在國內減排一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溫室氣體所需的成本為80美元,而通過CDM所需的成本只有7至8歐元,減少了80%以上。此外,發達國家還可以通過CDM向發展中國家出口設備,擴大了市場。 CDM并不是“免費的午餐”,CDM中有一個“額外性”的概念,即CDM資金幫助項目業主克服了技術、資金等方面的障礙,因而,該項目的減排量在沒有CDM的情況下難以產生。國家發改委、第三方和聯合國CDM理事會將會嚴格地審查這一點。 CDM項目必須要履行國內、國際兩套程序,經過多個機構審批,一個項目從申請到批準最順利也需要3至6個月時間,復雜的審批程序可能會給最后的結果帶來不確定性,而不論結果如何,前期的設計、包裝等費用甚少需要投入10萬美金。而且由于“額外性”的要求,大多CDM項目并不是副產品,而是要投資后才能賣減排額,這些投資在審批結果不確定的情況下很可能打了水漂。 CDM的第二個風險是惡性價格競爭。現在CDM基本上是買方市場,發展中國家企業的議價能力弱。隨著大家對CDM的逐步認識,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市場中成為供給方,那么,減排額的價格會進一步降低,預期的收益將會大幅度縮水。 第三個風險是未來政策的變動。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目前不必履行《京都協議書》的減排規定,但2012年以后呢?還得看到時候的談判結果。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在排放總量的硬約束下,中國的減排壓力肯定越來越大。環保局有關專家表示,從發展趨勢看,我國最終會成為CDM凈買方。如果CDM項目建成了,國家不準賣,那企業肯定是“得不償失”。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