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精品在线观看-岛国精品在线-岛国大片在线免费观看-岛国大片在线观看完整版-日本老师xxxx88免费视频-日本久久综合网

QQ截圖20140117111534.jpg
熱門關鍵詞: 廣州能源所 百度
當前位置:首頁 - 產品與技術

新能源汽車成兩會提案熱點 自主品牌擔綱發展重任

文章來源:新華網 | 發布日期:2007-03-19 | 作者:未知 | 點擊次數:
    《新能源汽車生產準入管理準則》的亮相表明,中國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車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核心技術

    有心人注意到,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能源和環保問題引起了普遍關注,不少代表和委員就此提交了提案和議案。其中尤為吸引眼球的是,多位汽車業老總就新能源汽車提出了建議,這在歷屆“兩會”中前所未有。

    在百度搜索引擎中鍵入“新能源汽車”一詞,可以搜到100多萬個網頁,跟出7萬多條新聞。人們忽然發現,新能源汽車正在中國成為一個越來越熱的話題,不論是合資汽車企業還是自主品牌汽車,都被攜裹進這股新的發展潮流中。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馮飛預測,到2025年后,中國普通汽油車占乘用車的保有量將僅為50%,取而代之的將是先進柴油車、燃氣汽車、生物燃料汽車等新能源汽車。

   
 混合動力新主張

    如果評選2006年自主品牌汽車最值得人們關注的動向,混合動力車肯定能賺得其中一票。

    一提到混合動力,人們心中的第一反應是豐田普銳斯。由于率先突破了技術和成本難題,普銳斯幾乎成為混合動力車的代名詞,日本也走在世界混動車研發的最前沿。

    但是,其他企業并未為此卻步。目前,大眾、通用、豐田、奇瑞、吉利……幾乎所有中國國內的主流汽車廠商都跨進了混合動力領域。“誰攻克了新能源汽車,誰就有可能引領未來”,這成為汽車業的一個共識,其中混合動力成為各企業的首攻車型。

    奇瑞的混合動力車于去年北京國際汽車展亮相,成為中國首款自主開發的混動車。之后,國內自主品牌混合動力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連起步不久的上汽集團自主品牌都加入了這股潮流,榮威混合動力車去年底在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露面,有可能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分別投入小規模示范運營。

    此前,吉利集團常務副總裁楊健曾透露,吉利正在秘密研發一款具有新型節能方式的油電混合動力車,該車將在兩年內投入批量生產。長安的混合動力車型也計劃于2008年上市。

    據《財經時報》了解,在科技部去年11月公布的國家“十一五”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中,“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項目課題及承擔單位除了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外,還包括一汽集團、東風、上汽、奇瑞、北汽福田等單位。自主品牌擔綱起未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任。

    
“兩會”提案的熱點

    “在新能源汽車發展方面,我們與跨國公司的起跑線相距不遠,這是中國汽車產業可以重點超越的一個領域。”上汽股份總裁陳虹在“兩會”的大會上發言時,充滿信心地說。

    在一些人印象中,以前竭力為新能源車尤其是電動車吶喊的,大多是來自學界和研究界的代表和委員。今年,一些專家和學者依舊在為新能源車鼓與呼,如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清泉、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主任歐陽明高、同濟大學校長萬鋼等,都準備了針對新能源汽車的提案或者書面發言。

    而同時,來自企業的聲音也絲毫不弱。長安汽車董事長尹家緒向大會提交了“關于大力推進自主技術的混合動力汽車產業化的建議”;神龍汽車公司總經理劉衛東的提案則是“明確國家汽車發展的能源戰略”;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表達了吉利在混合動力車上不甘落后的觀點;陳虹在提案中,也提出“加快資源優化配置,進一步推動新能源汽車研發”。

    據分析,這些重量級人物對新能源汽車未來前景的樂觀,主要來源于一種觀點:在傳統汽車領域,中國已經落后于發達國家,短時間內難以與之匹敵,但在新能源汽車方面,汽車巨頭們還沒有實現規模化生產,因此,中國與發達國家面臨同樣的市場機會。

    在能源問題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最大的瓶頸后,尋求新能源成為解決石油危機和環境污染的必然選擇。構建節能、燃料多元化的汽車框架體系,成為中國政府在新能源汽車發展上的主要態度,各汽車廠商老總對這一點都理解得很到位。

   
 核心技術仍是關鍵

    看上去這似乎不是巧合:全國“兩會”期間,發改委出臺的《新能源汽車生產準入管理準則》征求意見稿同時亮相。

    要通過發改委的新能源車生產許可,門檻并不低。如其否決項項目包括:至少掌握新能源汽車車載能源系統、驅動系統及控制系統三者之一的核心技術;應具備與所生產新能源汽車整車、系統及關鍵總成相適應的試制能力;同時,進入正式生產階段的產品還應滿足生產一致性要求。只要有一項不符合要求,就視為不通過。

    專家普遍認為,要進入這個高門檻,掌握核心技術是關鍵。

    這對自主品牌汽車顯然是個重大考驗。如在國內普遍看好的電動汽車上,其關鍵的燃料電池技術有的還存在一些問題,此外,成本增加太高、零部件配套資源體系不成熟等,都有可能成為阻礙自主品牌發展的障礙。各廠商正在研發的混合動力技術也存在同樣問題。

    《財經時報》今年1月在底特律采訪美國新能源轉換公司時,其副總裁蔣遷儀博士的看法是,氫動力是最好的能源解決方案,從中國的現實考慮,選擇氫能源作為主攻方向更現實,也才更有可能在未來的汽車競爭中走在歐美前面。

    有關人士通過《財經時報》建議,在新能源汽車發展方面,國內企業不應像前些年上電動車項目那樣,不顧現實情況一哄而上。既考慮企業現實,又看到國家以至于全球的發展趨勢,才是自主品牌應該走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
中國新能源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新能源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新能源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能 源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國新能源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綜合動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