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精品在线观看-岛国精品在线-岛国大片在线免费观看-岛国大片在线观看完整版-日本老师xxxx88免费视频-日本久久综合网

QQ截圖20140117111534.jpg
熱門關鍵詞: 廣州能源所 百度
當前位置:首頁 - 產品與技術

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有比較優勢

文章來源:財經時報 | 發布日期:2007-03-19 | 作者:未知 | 點擊次數:

    每年的全國“兩會”,萬向集團董事局主席魯冠球都是引人注目的人物。從小小的汽車萬向節,做到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的龍頭老大,總資產超過100億元,這個發展過程本身就具有傳奇性;而多次跨國收購國際化公司,發展成為一家跨行業、跨地域的國際化集團,更使其成為各界矚目的焦點。

今年,魯冠球的另一個引人之處,是他關于清潔能源汽車商業化的提案。《財經時報》注意到,經過多年發展,萬向集團已經不是傳統的汽車零部件企業,尤其是涉足電動車領域后,從關鍵零部件研發、整車商業化運行,到建設商業服務平臺,萬向一直在進行積極的探索,其經驗為國家發展電動汽車提供了一定的決策依據。

現在,萬向電動轎車和電動大巴的最高時速為126公里和90公里、經濟時速下的最大續駛里程為380公里和280公里,百公里平均耗電量分別為11千瓦時和70千瓦時。該公司承擔的“杭州市工況下電動汽車運行考核試驗研究”、“WX純電動汽車動力總成研發”和“電動汽車示范運行綜合信息管理系統”等三項國家863計劃,均已通過國家驗收。

據介紹,萬向從1999年開始涉足電動汽車領域,現已完成純電動轎車、純電動大巴車的開發和小批量生產。按照“電池-電機-電控-電動汽車”的發展戰略,該公司在大功率、高能量聚合物鋰離子動力電池、一體化電機及其驅動控制系統、整車電子控制系統、汽車工程集成技術以及試驗試制平臺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財經時報》:萬向開發電動車是否因為本身具備汽車零部件方面的優勢?

魯冠球:萬向研制電動汽車的目的,不單純是基于這些年對傳統汽車零部件制造業的諳熟及資本的積累,也不完全是因為現有主導產業對開發電動汽車有人員連續性、工藝連續性、市場連續性的優勢,關鍵還是基于對社會和人類生活、生存的責任感。

《財經時報》:您在“兩會”提案中,特別提到清潔能源汽車商業化問題,這是出于哪方面的考慮?

魯冠球:隨著城市交通污染、石油資源匱乏等問題日益突出,電動汽車已成為世界汽車工業發展的重要方向。萬向作為一家現代企業,在擁有相對資源優勢的前提下,有理由與責任來面對這一課題。

國家“十一五”規劃明確提出了“鼓勵開發節能環保和新型燃料汽車”的產業要求,因此,實施電動汽車項目是促進中國汽車產業的跨越式發展的重要舉措,符合社會環境發展需要及國家政策趨勢。萬向電動汽車正以其技術和新能源的最佳結合,努力為創建資源節約型和諧社會做出應有貢獻。

《財經時報》:在未來的全球競爭中,新能源汽車有可能成為一個新的競爭焦點。您認為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有哪些優勢?

魯冠球:最大的優勢是,中國的資源能源狀況更適合發展新能源汽車系統。中國目前油氣資源相對缺乏,制約了傳統的交通能源可持續發展,但其他資源的多種替代性又可充分發揮資源多樣性的優勢,為因地制宜發展各類型新能源汽車打下基礎。

此外,中國具有實現新交通能源動力系統發展的后發優勢。盡管發達國家均大力推動向新能源汽車轉型,但是其傳統汽車產業龐大,石油基礎設施完善,消費習慣一時難以改變,實施轉型的社會成本高昂,轉型難度很大。[NextPage]

而中國汽車工業剛剛起步,汽車普及率相對較低,因而在汽車動力系統發展戰略選擇上,有更大的自由度。相對常規汽車而言,中國在新能源汽車研發和產業化方面具有比較優勢。如果政策得當、企業積極參與,可在世界上率先實現轉型。

《財經時報》:萬向集團在新能源汽車和清潔能源汽車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魯冠球:萬向電動汽車在代表國際電動汽車最高水平的必比登國際清潔汽車大賽上,曾榮獲必比登挑戰賽競賽大獎和國際汽車協會機構認可的四個單項金獎。

萬向研制的電動汽車用聚合物鋰離子動力蓄電池,順利通過了國家863計劃電動汽車專項動力電池檢測鑒定。這一核心技術的關鍵性突破,是萬向電動汽車眾多專利成果中最具“含金量”的一項原創性專利。

2006年4月,杭州市電動汽車示范運行開通,萬向電動汽車Y9線路在杭州西湖環線公交路線上進行試點示范。這標志著萬向承擔的國家863計劃電動汽車重大專項課題,在研發清潔、高效的新能源汽車上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財經時報》:國家現在正大力推進新能源汽車,并專門就此出臺了相關的管理政策,您對此有何建議?

魯冠球:建議國家在科技項目上給予專項支持的同時,啟動新能源清潔環保汽車產業化的政策研究,運用政策引導產業健康發展。

其好處是:一是有利于產業在規范中起步;二是能適當降低市場準入門檻,以鼓勵企業投資;三是制定專門標準,對示范、試驗運行進行規范管理,可形成優良的產業生態體系;四是對社會配套體系建設給予稅收減免或無息貸款等形式的支持,可營造良好的發展氛圍。

分享到:
中國新能源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新能源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新能源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能 源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國新能源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綜合動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