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產品與技術 |
一線訪談 進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車研發步伐文章來源:經濟日報 | 發布日期:2008-01-09 | 作者:童 娜 | 點擊次數:
這款“上海牌”混合動力轎車不是記者接觸到的第一款混合動力車,但絕對是最讓人產生感情的一款。來自上汽集團的混合動力專家朱軍與記者展開了一番深入的溝通。 記者:能和我們談談上汽這款“上海牌”混合動力轎車的簡單情況嗎? 朱軍:這是一款低油耗、高性能的混合動力車型。它具備了怠速停機、電動助力、制動能量回饋、行車充電、純電動等多項先進功能,城市工況下節油25%以上,排放達到歐IV標準,動力性能方面甚至優于25V6排量的傳統汽車。 記者:在去年的必比登挑戰賽上,拉力賽和技術測試,上汽參賽車隊獲得了總共7A的好成績。您作為上汽在新能源方面的專家,能不能談一談上汽目前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的進展情況,以及未來的規劃。 朱軍:首先我要說,汽車新能源事業的意義深遠,責任重大。上汽“十一五”期間對混合動力汽車的發展目標十分明確,2008年小批量投產,2010年達到萬輛產能。我自己是搞混合動力車開發的,在我們的規劃中,上汽的合資企業上海通用、上海大眾、申沃客車等都在積極進行混合動力汽車研發,其中上海通用的混合動力轎車開發現已進入產業化開發的最后階段,預計在2008年就將投入量產。此外,上汽還承擔著國家863計劃中的混合動力大客車開發任務,近幾年已開發出多款功能樣車,將擇機進行示范運行。上汽目前有80多位工程師從事該領域研究,未來五年中,我們還將在安亭技術中心新址建一個新能源汽車開發大樓,我們將擁有自己的電控實驗臺,動力總成聯調試驗臺,以及電池電機試驗臺。 記者:各國政府和主要的汽車廠商都在尋找未來新能源汽車的解決方案,技術路線選擇有所不同。您能否給我們介紹一下目前國際上混合動力技術的發展情況。 朱軍:混合動力汽車的出現,符合能源轉型的趨勢,但它并不能實現汽車的零排放,所以不會是新能源汽車的最終方向,國際上更認同它是一種過渡方案。它是目前國際上第一種已成熟并開始投入產業化階段的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 記者:它與傳統汽車相比,主要的優勢體現在哪些方面? 朱軍:首先,它的技術成熟度高,是目前可實現大規模產業化的綠色節能車型;第二,它無需額外基礎設施,也不會對傳統汽車產業鏈產生顛覆性沖擊;第三,它的節油效果明顯,能源效率有所提升;尾氣排放上也有明顯改善。這種有效的節能方式,為人類爭取了尋找替代能源的時間。 記者:那么它在能夠實現快速產業化的道路上還有哪些瓶頸? 朱軍:因為它是兩套動力系統,內燃機加電力,所以成本會有所增加。而且是隨著電力系統參與程度的提高,成本就會越高。混合動力車目前有三種分類,弱混、中混和強混。弱混主要靠怠速停機節油,綜合工況下大概節油5%左右,成本也就增加了3000元;中混是靠多項混合動力功能節油,綜合工況下大概可以節油15%左右,但成本就會增加30000元;強混目前還不是主流,它具有純電驅動功能,綜合工況下節油25%左右,成本增加超過45000元。我想問你,作為消費者,你愿意多花多少錢買這樣的車?所以,目前我們產業化核心工作之一,就是要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同時進一步期待對新能源汽車鼓勵性的消費政策出臺。 人物鏈接:朱軍 上海汽車技術中心新能源及新技術部執行總監。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工學博士,上海交大發動機碩士、動力系統本科、擁有20年的汽車研究和開發經驗,泛亞新技術應用部負責人、領導混合動力產品開發3年;Singapore Technologies Engineering首席工程師;擁有兩項有關混合動力國際專利,現為國立新加坡大學淡馬錫國防科學研究院特邀高級學者、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SAE)會員。采訪/整理 本報記者 童 娜 來源:經濟日報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