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產品與技術 |
2008中國新能源汽車大計文章來源:中國經營報 | 發布日期:2008-01-21 | 作者:未知 | 點擊次數:
作者:楊小林 周樹遠 當大多數人把目光聚焦在新雅閣和凱美瑞如何在2008年進行產品對攻的時候,企業新能源汽車戰略已經私下展開。 受相關鼓勵政策日漸明確的影響,記者了解到,奇瑞、長安、吉利、長城等自主品牌企業以及通用、福特、本田等在中國外資品牌,都在或明或暗地推進新能源車產品計劃,大家把全面“交火”的時間,定在2008年。 蜂擁而至 “奇瑞基于A5轎車生產的混合動力車型,不久前已經在安徽蕪湖出租車市場投入運行,今年下半年我們準備將它在全國范圍內推向市場。”談起奇瑞的新能源車,奇瑞總經理辦公室主任金弋波興奮地告訴記者,“下半年還會有另外一款混合動力車型上市,而且我們已經與國家相關部門達成協議,奧運會期間的部分官方用車會選擇奇瑞的混合動力產品。” 然而,就在一個月前,由長安汽車集團自主研發的首款量產混合動力轎車杰勛HEV,在長安汽車第五工廠正式下線,“今年下半年杰勛HEV將正式上市。”長安汽車混合動力項目總監任勇告訴記者。 將在今年推出新能源車的自主品牌企業還有吉利,據吉利汽車研究院副院長張彤表示。在吉利混合動力轎車量產之前,華普海鋒甲醇動力轎車按計劃會在今年先實現量產,主要銷往山西和陜西等甲醇資源豐足的區域市場。此外,長城汽車研究院新能源車項目組總工程師張長虹也透露:“長城的哈弗混合動力車型和兩人座純電動車項目計劃于今年上半年完成,并考慮適時推向市場。” 自主品牌集體策動新能源汽車大戰,外資品牌又豈能坐以待斃?去年11月底,本田帶來了進口混合動力思域,并計劃兩年內實現國產,“而繼混合動力思域之后,本田還會根據中國市場的需求適時導入環保產品和技術。”本田(中國)廣報部部長朱林杰說。 福特、日產、通用等外資品牌也在“蠢蠢欲動”,紛紛于最近吐露了要在中國建立新能源車研發機構的愿望。不久前,通用公司董事長瓦格納宣布,要在中國建立通用汽車前瞻技術科研中心,并準備與上汽和清華大學合作建立中國車用能源技術研發中心。瓦格納明確表示:“通用混合動力車型將于今年在中國實現生產。” 綠色泛起 各路企業對于新能源車市場化信心的增強,其實是來源于相關政府部門不斷高調提出的新能源車鼓勵政策。 不久前,發改委發布了《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07年本)》(以下簡稱《指導目錄》),新能源汽車正式進入發改委的鼓勵產業目錄。《指導目錄》顯示,壓縮天然氣、氫燃料、生物燃料、合成燃料、二甲醚類燃料以及靈活燃料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等新能源汽車整車,以及燃料電池及電催化器、電極、復合膜和雙極板等電池關鍵材料,質子交換膜等關鍵零部件的開發及制造,都已列入了國家鼓勵范圍,享受鼓勵政策。 “被發改委列入鼓勵目錄的產業,企業將在生產環節、稅收政策、審批環節等各方面得到扶持。”國家發改委產業政策司處長李萬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同時這些扶持政策對于自主品牌和外資品牌都是一視同仁的,大家都處在同一條政策起跑線上。” 但這些鼓勵措施目前還都只是發展方向,具體鼓勵細節究竟何時落地?李萬里處長并沒有給出明確答案,但據長安汽車混合動力項目總監任勇透露,長安曾多次參加發改委關于上述政策的研討,“據我們所知,最終具體的鼓勵優惠政策將會在今年出臺。” 在此之前一個多月,《新能源汽車生產準入管理規則》(以下簡稱《管理規則》)也開始正式實施,對新能源汽車的定義、分類、生產企業資質、生產準入條件以及申報要求等內容作了具體的規定,這意味著新能源車有了自己規范的行業準則,也被業界看做是國家真正鼓勵發展新能源車及市場化的開始。 從出臺《管理規則》到將新能源車列入鼓勵產業目錄并享受一系列優惠政策,官方在逐漸改變以往“對新能源車鼓勵只停留在口頭階段”的境況,這也讓一部分之前一直進行新能源車研發的企業看到了希望。“2008年很關鍵,政策逐漸明確,企業有了干勁,任何企業都不想落后于別人,我們都準備在今年大干一場。”任勇說,“2008年北京奧運會即將來臨,借助綠色奧運的口號推出新能源車,無疑可以提升企業的品牌形象。” 企業作局 接下來,就要看企業如何規劃自己的新能源車戰略藍圖了。 按照奇瑞的做法,推混合動力車型只是第一步,“因為混合動力車已經被廣大消費者所熟知,因此比較容易被市場接受,同時,混合動力車也不會受太多的新能源燃料品質及供給問題的限制。”金弋波表示,氫燃料電池車是目前公認的新能源車發展的終點站,但受制于技術及成本,任何企業都難以短時間內將它推向市場。但在這個過程中,由于中國能源結構分散,決定了其他使用替代性能源的車型也有存在的必要,“因此,奇瑞目前也在研發純電動車和使用各種替代燃料的車型,在混合動力車之后,我們將適時把這些車型推向市場。” 長城汽車的路線與奇瑞大致相同,除了哈弗混合動力車型將于上半年完成并推向市場外,“我們還有包括使用甲醇等替代性能源的車型在內的4個新項目正在研發過程當中,這些項目將在2009年年底前完成。”張長虹表示,目前長城技術研究院成立了專業的技術團隊,瞄準國際最先進技術,并與6家國際著名的專業零部件公司展開合作,“長城一直在計劃回歸A股,在未來所募集的資金中,我們已經計劃拿出1.5億元,進行新能源車項目的研發。” 與上述兩者相比,吉利的路線則稍顯不同。吉利最先推向市場的將是華普海鋒甲醇動力轎車,“由于混合動力技術還處于攻關階段,2008年吉利不會急于量產旗下的混合動力車型,混合動力轎車最早也要等到2009年年底才能正式投產。”吉利汽車副總裁王自亮說。 相比自主品牌,外資品牌在中國的新能源車戰略則更為激進。“除混合動力之外,本田已經掌握了新一代清潔柴油車技術以及彈性燃料車技術(可以在同一輛車上使用任意替代性能源作為燃料)。”朱林杰表示,“一旦中國市場條件允許,我們隨時都可以將這些車型推向市場。”而通用總裁瓦格納也表示,通用汽車已經掌握的可靈活適應不同燃料的推進系統,以及可插電式電動汽車技術,“何時推向市場只是時機問題。” 前途漫漫 在企業們風風火火、大干快上之際,保持清醒的頭腦也許是最必要的。有了《管理規則》和鼓勵政策,企業們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嗎?答案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