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精品在线观看-岛国精品在线-岛国大片在线免费观看-岛国大片在线观看完整版-日本老师xxxx88免费视频-日本久久综合网

QQ截圖20140117111534.jpg
熱門關鍵詞: 廣州能源所 百度
當前位置:首頁 - 產品與技術

中科院廣州能源所一項發明專利技術榮獲中國專利優秀獎

文章來源:中國新能源網 | 發布日期:2008-07-18 | 作者:楊東海 | 點擊次數:

     在近日舉行的廣東省知識產權工作會議暨廣東省重獎中國專利獎獲獎單位獎勵大會上,中科院廣州能源所發明的“一種非對稱結構的內循環生物質流化床氣化爐”技術獲中國專利優秀獎和50萬元獎金。

      “一種非對稱結構的內循環生物質流化床氣化爐”技術是該所現任所長吳創之研究員和趙增立研究員、鄭舜鵬共同發明的,該專利技術曾榮獲多項省級和國家級大獎。吳創之所長現是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生物質能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生物質能協會主任,是中科院廣州能源所生物質熱化學轉化實驗室首席科學家,在科研領域碩果累累。

      據介紹,“一種非對稱結構的內循環生物質流化床氣化爐”技術開發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改善中國億萬農民生活,振興和發展農村經濟,這些措施有助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明的原料來源在農村較普遍,主要以秸稈、稻殼等農作物廢棄物為原料,將其轉化為高品位的電能,既充分利用了廢棄物資源,又可作為我國能源短缺的補充,并能改善能源結構,實現國家能源多元化戰略。其應用有助于減少污染,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保護生態環境。

      發明以氣化為核心技術,配套自主開發的低熱值氣體燃料內燃發電機組,技術指標及設備規模兩方面均取得了突破,形成了適合于我國國情的農業廢棄物氣化發電系統,設備已全部實現國產化,技術處于國際先進水平,投資不到國外同類技術的2/3, 運行成本也降低50%左右。

      項目連續列入科技部“九五”、“十五”攻關和“863” 等計劃,資助金額占科技部生物質氣化技術研究經費的90%,相關技術研究得到了國內863領域專家的高度評價,認為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以該專利為核心技術建設的生物質氣化發電站裝機容量占目前國內市場份額的70%,并已成功推廣應用到東南亞地區。

      專利通過廣州能源所及其許可實施單位實施推廣,以此專利為核心技術,歷年來簽訂氣化發電項目26項,總裝機容量40多MW,累計合同額金額1.5億元,技術開發單位獲直接經濟效益3000多萬元,每年新增發電量近1億度,新增產值5000多萬元;近三年利用廢料共30多萬噸,節約標煤15萬噸。

      據了解,該發明專利曾多次獲得國家或省級大獎,2007年曾獲廣東省專利金獎;以本發明為核心技術的“生物質氣化發電技術”2005年獲第一屆全球可再生能源領域最具投資價值的十大領先技術藍天獎;“1MW生物質氣化發電系統”2001年被評為“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計劃優秀科技成果;2007年度被評為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008年度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中國專利優秀獎。

       可以預見,隨著能源緊缺及環境惡化的雙重壓力,此項技術的經濟性將越來越被人們看好。

 

[NextPage]

附  “一種非對稱結構的內循環生物質流化床氣化爐”技術簡介

     技術內容:本發明針對現有循環流化床氣化爐在進行生物質熱解氣化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采用外循環和內循環相結合的循環流化床爐型,結構包括爐體、旋風分離器和飛灰回流管,通過在流化床反應爐底部設置非對稱的錐型結構布風分布板,同時借助于布風板變開孔率設計,強化不均勻布風,加強爐內物料內循環流動,并結合氣化爐的循環回路的外循環,減輕外循環運行壓力,實現生物質燃料的快速氣化。這種結構的氣化爐特別適用于含灰量較高、灰渣熔點較低的農業生物質廢料,如谷殼、秸稈等轉換為合成氣,進行發電或者合成液體燃料的利用。以本發明技術為核心的生物質氣化發電技術,處理農業生產中產生的各種可燃廢棄物,解決日益嚴重的農業秸稈焚燒和資源浪費問題。其基本原理是把預處理過的各種農業廢棄物,如秸稈、谷殼和花生殼等送進高溫的氣化爐中進行反應,在有限供氧和不完全燃燒的條件下,各種可燃的農業廢棄物發生分解,生成CO、CH4、H2等可燃氣體,這些可燃氣體經過除塵除焦凈化后,送到燃氣發電機組中進行發電,從而實現把農業廢棄物高效清潔地轉化為電力的目的。

      與現有技術相比主要優點:目前已有應用的農業廢棄物發電技術主要為直接燃燒形式。該技術要求生物質資源集中,數量巨大,在大規模利用下才有明顯的經濟效益,但項目投資成本高,進口技術的投資成本是本項目的1.5倍以上。現有的生物質氣化爐主要包括固定床、流化床、循環流化床等類型,其中循環流化床技術因原料適應性強,處理規模大,應用范圍廣而受到重視。外循環流化床是以高速氣流和高循環倍率使固體沿循環回路作外循環,運行控制比較復雜,而且爐內磨損嚴重;內循環主要采用多風室、不均勻布風的流化床流動特性,實現燃料燃盡,結構簡單,運行操作方便。以本專利為核心的農業廢棄物氣化發電技術在關鍵技術、核心設備和系統集成上填補了國內空白,在技術指標及設備規模兩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技術與國外先進的同類技術相當,而設備已全部實現國產化,投資不到國外的2/3, 運行成本比國外低50%左右,已建成的5MW生物質氣化聯合發電示范工程最高發電效率可達28%左右,是目前亞洲最大的農業廢棄物氣化發電廠,也是國際上第一個可以實現商業運行的中型農業廢棄物氣化電廠,每年發電量3000萬度,處理生物質36000噸。  

      創新水平及對推動本行業技術進步的作用:本項目針對我國農業廢棄物比較分散、品種多種多樣的特點,以氣化為核心技術,配套自主開發的的低熱值氣體燃料內燃發電機組,提出了適合于我國國情的農業廢棄物氣化發電系統。該系統可靈活使用秸稈、稻草、谷殼、花生殼、木屑等多種生物質廢料作原料,在不同的負荷下連續運行,適合我國目前工業水平.該系統發電規模為5-10MW,系統發電效率可達26-28%,單位投資約6500-7000元/kW,單位原料耗量1.0-1.2kg(干秸稈)/kWh,發電運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
中國新能源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新能源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新能源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能 源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國新能源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綜合動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