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產品與技術 |
我國新能源各區域儲量與分布概述文章來源:一大把網站 | 發布日期:2008-07-24 | 作者:未知 | 點擊次數:
我國新能源的儲量與分布根據地區的地理結構特點的不同,而各具優勢,沿海城市和地區海洋能資源豐富;西部風能和太陽能資源豐富;西部山區適合種植生物質能原料,發展生物質能源。根據新能源的各自特點具體分布如下: 我國太陽能資源儲量與分布 我國屬太陽能資源豐富的國家之一,全國總面積2/3以上地區年日照時數大于2000小時。我國西藏、青海、新疆、甘肅、寧夏、內蒙古高原的總輻射量和日照時數均為全國最高,屬世界太陽能資源豐富地區之一;四川盆地、兩湖地區、秦巴山地是太陽能資源低值區;我國東部、南部、及東北為資源中等區。 我國風能資源儲量與分布 我國位于亞洲大陸東部,瀕臨太平洋,季風強盛,內陸還有許多山系,地形復雜,加之青藏高原聳立我國西部,改變了海陸影響所引起的氣壓分布和大氣環流,增加了我國季風的復雜性。冬季風來自西伯利亞和蒙古等中高緯度的內陸,那里空氣十分嚴寒干燥冷空氣積累到一定程度,在有利高空環流引導下,就會爆發南下俗稱寒潮,在此頻頻南下的強冷空氣控制和影響下,形成寒冷干燥的西北風侵襲我國北方各省(直轄市、自治區)。每年冬季總有多次大幅度降溫的強冷空氣南下,主要影響我國西北、東北和華北,直到次年春夏之交才消失。 夏季風是來自太平洋的東南風、印度洋和南海的西南風,東南季風影響遍及我國東半壁,西南季風則影響西南各省和南部沿海,但風速遠不及東南季風大。熱帶風暴是太平洋西部和南海熱帶海洋上形成的空氣渦漩,是破壞力極大的海洋風暴,每年夏秋兩季頻繁侵襲我國,登陸我國南海之濱和東南沿海,熱帶風暴也能在上海以北登陸,但次數很少。 青藏高原地勢高亢開闊,冬季東南部盛行偏南風,東北部多為東北風,其他地區一般為偏西風,夏季大約以唐古拉山為界,以南盛行東南風,以北為東至東北風。 我國幅員遼闊,陸疆總長達2萬多公里,還有1800O多公里的海岸線,邊緣海中有島嶼5000多個,風能資源豐富。我國現有風電場場址的年平均風速均達到 6米/秒以上。一般認為,可將風電場風況分為三類:年平均風速6米/秒以上時為較好;7米/秒以上為好;8米/秒以上為很好??砂达L速頻率曲線和機組功率曲線,估算國際標準大氣狀態下該機組的年發電量。我國相當于 6米/秒以上的地區,在全國范圍內僅僅限于較少數幾個地帶。就內陸而言,大約僅占全國總面積的 1/1OO,主要分布在長江到南澳島之間的東南沿海及其島嶼,這些地區是我國最大的風能資源區以及風能資源豐富區,包括山東、遼東半島、黃海之濱,南澳島以西的南海沿海、海南島和南海諸島,內蒙古從陰山山脈以北到大興安嶺以北, 新疆達板城,阿拉山口,河西走廊,松花江下游,張家口北部等地區以及分布各地的高山山口和山頂。 我國地熱能的資源儲量與分布 通過地質調查,證明我國地熱資源豐富,分布廣泛,其中盆地型地熱資源潛力在2000億噸標準煤當量以上。全國已發現地熱點3200多處,打成的地熱井2000多眼,其中具有高溫地熱發電潛力有255處,預計可獲發電裝機5800MW,現已利用的只有近30MW。 目前全國29個省區市進行過區域性地熱資源評價,為地熱開發利用打下了良好基礎。幾十年來地礦部門列入國家計劃,進行重點勘探,進行地熱儲量評價的大、中型地熱田有50多處,主要分布在京津冀、環渤海地區、東南沿海和藏滇地區。全國已發現: 1)高溫地熱系統,可用于地熱發電的有255處,總發電潛力為5800MW·30A,近期至2010年可以開發利用的10余處,發電潛力300MW。 2)中低溫地熱系統,可用于非電直接利用的2900多處,其中盆地型潛在地熱資源埋藏量,相當于2000億噸標準煤當量。主要分布在松遼盆地、華北盆地、江漢盆地、渭河盆地等以及眾多山間盆地如太原盆地、臨汾盆地、運城盆地等等,還有東南沿海福建、廣東、贛南、湘南、海南島等。目前開發利用量不到資源保有量的千分之一,總體資源保證程度相當好。 我國海洋能的資源儲量與分布 海流能是指海水流動的動能,主要是指海底水道和海峽中較為穩定的流動以及由于潮汐導致的有規律的海水流動。海流能的能量與流速的平方和流量成正比。相對波浪而言,海流能的變化要平穩且有規律得多。潮流能隨潮汐的漲落每天2次改變大小和方向。一般說來,最大流速在2m/s以上的水道,其海流能均有實際開發的價值。 海流能的利用方式主要是發電,其原理和風力發電相似,幾乎任何一個風力發電裝置都可以改造成為海流發電裝置。但由于海水的密度約為空氣的1000倍,且裝置必須放于水下。故海流發電存在一系列的關鍵技術問題,包括安裝維護、電力輸送、防腐、海洋環境中的載荷與安全性能等。此外,海流發電裝置和風力發電裝置的固定形式和透平設計也有很大的不同。海流裝置可以安裝固定于海底,也可以安裝于浮體的底部,而浮體通過錨鏈固定于海上。海流中的透平設計也是一項關鍵技術。 我國沿岸潮流資源根據對130個水道的計算統計,理論平均功率為13948.52萬kW。這些資源在全國沿岸的分布,以浙江為最多,有37個水道,理論平均功率為7090MW,約占全國的二分之一以上。其次是臺灣、福建、遼寧等省份的沿岸也較多,約占全國總量的42%,其它省區較少。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