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產品與技術 |
世界新能源格局下的必然選擇文章來源:國際金融報 | 發布日期:2008-07-24 | 作者:未知 | 點擊次數:
世界石油金融大會主席、中國金融研究院院長、中國金融網總裁何世紅近日表示,能源問題不僅是中國面臨的重大問題,也是世界面臨的重大問題。石油、煤炭等傳統化石能源價格的不斷高漲以及由此造成的環境問題,已經迫使全世界都將目光聚集在新能源開發上。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全球經濟持續發展的需要,也是能源資源、能源安全和能源環境戰略的需要。 “后石油時代”終將到來 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為英國《金融時報》撰文指出,能源問題是事關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全球性課題,也是中美兩個能源生產和消費大國共同關注的焦點。 目前,石油、煤、天然氣等化石能源仍是世界的主要能源,在世界一次能源供應中約占87.7%。其中,石油占37.3%、煤炭占26.5%、天然氣占23.9%。世界非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雖然增長很快,但仍保持較低的比例,約為12.3%。 世界經濟發展充分表明,能源的增長速度與國民生產總值同步增長,呈正相關。上世紀的100年間,世界上15%的人口完成了工業化,使得石油消耗量急劇增加,從上世紀初的2400多萬噸飆升到30億噸。在新世紀,將有85%的人口進入工業化,能源消耗量必定進一步增大。 根據世界能源統計報告的數據顯示,雖然世界能源儲量仍在繼續增加,但是地球上的能源畢竟是有限的,而人類社會的能源消費則是逐漸增長的。以目前的消費速度,不需100年,世界石油和天然氣等能源資源終將枯竭。 “人類將主動實現‘后石油時代’的能源轉換。”中國能源專家徐錠明稱,“中國替代能源發展方向是以新能源代替傳統能源,以優勢能源代替稀缺能源,逐步提高替代能源在能源中的作用。” 中科院能源研究所研究員李俊峰表示:“雖然短期內新能源對于有效解決生產生活中的能源緊缺以及環境保護等問題并不會帶來太大貢獻,但從長遠來看,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可以逐步使全球能源、經濟與環境的發展相互協調,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高油價推進能源多元化 新能源是指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生物能、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核能等。這些能源消耗之后可以恢復補充,很少產生污染。 目前,世界各國都將新能源開發提上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針對能源短缺問題,世界各國都根據各自的國情采取了相應的對策和措施,而推進能源多元化已經日益成為全球能源建設的重要內容。 據不完全統計,2006年底,中國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總計為2億噸標準煤,約占全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8%,比2005年上升了0.5個百分點,這為2010年可再生能源占全國一次性能源10%的目標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在上世紀70年代初遭受石油危機打擊后,美國大力調整能源政策,其替代能源戰略主要是大力發展核能和風能,預計到2020年,核能和風能發電將占到美國全國總發電量的36%。 在世界發達國家中,日本把各類能源變換為電力的比率是最高的,其中,核電發電量占發電總量近40%。同時,日本還積極開展了太陽能、風能、燃料電池、氫能、超導能、潮汐、波浪、地熱、垃圾等新能源的研究和實驗。 金融杠桿“撬起”新能源未來 6月18日,中美雙方簽署了《中美能源環境十年合作框架》,而此次對話的主題關鍵詞是兩個:金融和能源。由此可見,能源發展與金融合作一脈相承。 能源產業是資本高度密集型產業,能源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往往與金融政策的支持以及金融資源的配置密切相關。 雖然新能源產業的發展為我們展現了美好的未來,然而新能源產業發展也面臨一些現實困難,最突出的問題是新能源的技術應用初期投入資金較高。 從國內來看,隨著《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的實施,我國的能源產業發展已進入新的戰略轉型期,能源產業的技術升級將主要靠大量的資本投入來支撐,能源金融也必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銀行信貸資金是能源建設投資的主要資金來源。據統計,“十五”末,中國能源行業的中長期貸款余額達到13496億元,約占全部能源行業總負債的45%。 近年來,全球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每年達300億美元以上。美國、歐盟、日本等國都從可持續發展和能源安全的戰略高度,在國家能源戰略層面上制訂了新能源發展的路線圖,并不斷加大對新能源研發的投入。 新能源產業的迅猛發展,也吸引社會資金的競相投入。自2000年以來,雪佛龍公司在可再生能源研發方面投入超過15億美元;英國石油公司(BP)在2006年后的10年內將投資5億美元創建生物科學能源研發中心;杜邦公司與BP公司組建聯盟,開發生產新一代生物燃料。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將拉動相關行業的發展。”商務部部長陳德銘曾表示,“正因為新能源產業具有巨大的輻射作用,國家出臺了包括《可再生能源中長期規劃》等一系列利好政策,吸引更多的資本投向新能源。”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