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產品與技術 |
溫室氣體減排送來怎樣的金融商機文章來源:金融時報 | 發布日期:2008-07-24 | 作者:未知 | 點擊次數:
不久前召開的國務院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提出,要把節能減排作為促進科學發展的重要抓手,加大資金投入。我國領導人近日在國際會議上再次指出,資金是應對氣候變化合作的關鍵環節之一,也是現實薄弱環節。作為資金投入的主流方式,由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減排需求衍生而來的種種金融業務在國際上被稱為碳金融。業內資深研究人士日前告訴記者,碳金融業務實際上存在一個價值鏈,這個鏈條對商業銀行來說蘊藏了很多商機,國內各商業銀行要善于捕捉這一新的商機,積極開展相關中間業務。 商機一,積極發展碳排放交易的項目貸款業務。商業銀行的信貸資金投向,這些年確實遇到一些問題,那就是國內部分行業出現產能過剩,一些傳統意義上的貸款好項目現在也不保險了,如電力行業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為此,商業銀行必須尋求新的突破,碳排放權交易即CDM項目就是一個很好的領域。商業銀行對CDM項目的貸款支持既是在支持綠色經濟發展,也是在開拓一個獲利巨大的新興市場。 按今年6月17日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執行理事會公布的數據,以單位價格10美元計量,全球范圍CDM項目市值已經超過11億美元。據國際金融公司測算,若發達國家完成其在《京都議定書》下承諾,2008至2012年每年將通過CDM項目購買約2億至4億噸當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權。對照之下,中國每年能夠提供全球所需CDM項目半數以上,即約合1億至2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溫室氣體,由此中國企業每年可以得到數十億美元的融資機會,每個項目都能幫助企業獲得幾十到幾百萬歐元的額外資金支持。 據了解,我國開展CDM項目主要涉及化工廢氣分解減排、煤層氣回收利用、節能與提高能效、可再生能源利用、造林和再造林、工業廢熱回收利用以及垃圾焚燒發電等多個領域。盡管程序復雜,一般耗時超過一年,但效益可觀。 商機二,積極參與和促進碳排放交易中介組織的建設。據報道,紐約—泛歐交易所今年初與法國國有金融機構信托投資局展開合作,已共同建立起一個二氧化碳排放權的全球交易平臺,并在今年第二季度設立期貨市場,開發各種與環境有關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在此之前,歐洲、加拿大、新加坡、東京都建立了二氧化碳排放權交易機制,亞洲還通過電子交易系統來進行交易。 相比之下,當前我國碳排放業務中的一條短腿就是中介組織缺失。作為碳排放的出售方,中國目前與歐洲碳基金、國際投資銀行等碳排放權購買方之間的交易往往缺乏經驗,在談判中容易處于弱勢地位。買賣雙方信息不對稱,又缺乏對項目比較了解的中介服務,這兩點嚴重制約了碳排放業務的開展。因此,國內商業銀行的投資銀行部門應積極與國外投行溝通合作,在中國發揮潤滑劑的作用。同時,銀行自身可充當財務顧問,提供咨詢業務以獲取手續費。 商機三,結合節能減排項目開展碳權質押融資貸款。對于商業銀行來說,擔保抵押是防止貸款資金不能回收的最后一道防線。但對于想融資的企業來說,尋找抵押擔保品又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不是銀行不想貸款,是因為沒有認可的抵押品。對于節能減排項目,往往也會因為缺乏抵押擔保品而難以獲取銀行貸款。這時就必須進行金融創新,如中小企業就創新出了知識產權質押,出口企業創新出了出口退稅質押貸款模式,對于CDM項目自然可以用碳權質押貸款。隨著CDM項目的進一步發展,商業銀行應被允許接受碳權質押,對CDM項目提供貸款支持,進而推動綠色經濟的發展。 商機四,探索發展與碳排放權掛鉤的理財產品,受托管理碳基金。記者了解到,盡管碳排放權是一個虛擬概念,但荷蘭銀行、中國銀行、深圳銀行在國內推出的與碳排放權掛鉤的理財產品深受市場歡迎。由于國家重視環保,環保企業發展空間大,環保企業上市表現優于其他行業,推出與環保以及碳排放權掛鉤的理財產品前景廣闊。 種種跡象表明,作為一個重要的資金募集方式,無論是公募還是私募,碳基金應該是未來充滿潛力的融資方式。目前世界上的碳基金58只,在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近5個月中,新成立的碳基金多達12只,說明碳排放業務的發展前景十分看好。盡管中國目前在碳基金領域上發展很慢,但專家預計未來會出現較大的發展。作為擁有托管國內證券投資基金經驗的商業銀行,也應積極參與碳基金托管業務。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