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精品在线观看-岛国精品在线-岛国大片在线免费观看-岛国大片在线观看完整版-日本老师xxxx88免费视频-日本久久综合网

QQ截圖20140117111534.jpg
熱門關鍵詞: 廣州能源所 百度
當前位置:首頁 - 產品與技術

史立山: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明天

文章來源:《中國石油石化》雜志 | 發布日期:2008-07-25 | 作者:未知 | 點擊次數:

水電、風電、生物質、太陽能齊頭并進,到"十一五"末可再生能源消費比例達到10%基本沒有懸念。但從更長遠來看,可再生能源實現大發展關鍵還要實現技術上的突破。

繼去年9月國家出臺《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后,今年3月18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規劃要求,到"十一五"末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要占到10%。在能源消費需求不斷擴大的今天,這將是一個宏偉的目標。我國可再生能源目前的發展情況如何?10%的目標能不能順利實現?如何才能實現可再生能源的大發展?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對國家發改委可再生能源處處長史立山進行了專訪。

四大能源齊頭進

記者:本次發布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和《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是什么關系?有沒有一些新的提法?

史立山:《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和《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基本是銜接的,核心的東西沒有大的區別。兩者大方向一樣,都是要促進我們國家可再生能源的健康、有序發展。中長期規劃提概念性的東西要多一些,而"十一五"規劃就更細致,提出了很多具體的要求,把重點發展的項目都列出來了。應該說"十一五"規劃是對中長期規劃的一個細化。

記者:那么,按照規劃,"十一五"時期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重點是什么?

史立山:首先,水電要大發展。"十一五"時期全國將新增水電裝機容量7300萬千瓦,其中抽水蓄能電站1300萬千瓦。到2010年,全國水電裝機容量達到1.9億千瓦,已建常規水電裝機容量要占到全國水電技術可開發裝機容量的 31%。目前看達成這個目標基本沒問題。技術很簡單,問題就在移民和環保這兩點上,需要解決好老百姓的問題。

其次是風電。在 "十一五"時期,要新增風電裝機容量約900萬千瓦,到2010年總裝機容量達到1000萬千瓦,這在《可再生能源中長期規劃》的基礎上調高了一倍。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國家將重點建設 30個左右 10 萬千瓦以上的大型風電場和 5個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做好甘肅、內蒙古和蘇滬沿海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的準備和建設工作。

在生物質利用上,到2010年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要達到550萬千瓦,增加非糧原料燃料乙醇年利用量200萬噸,生物柴油年利用量達到20萬噸。要大力發展農村戶用沼氣池,目標是要達到4000萬戶,還要建成大型沼氣工程6300 處,沼氣年利用量達到190億立方米。到2010年要初步實現生物質能商業化和規模化利用,培養一批生物質能利用和設備制造的骨干企業。

在太陽能上,我們定的目標是到2010年太陽能熱水器安裝量要達到1.5億平方米,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達到30萬千瓦。我們鼓勵城市建筑和太陽能設施相結合,準備在上海、北京、廣東、江蘇、山東等地開展光伏屋頂計劃,重點是大城市。在太陽能資源優良的地區,推廣普及太陽能熱水器。開展光伏電站試點。在西藏、甘肅、內蒙古等太陽能資源豐富、利用條件好的地區,建設大型并網光伏電站。

達標10%無懸念

記者:"十一五"規劃提出:"到 2010 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達到 10%。"我們注意到,同樣在大力推廣可再生能源的美國,給自己定的目標是到2013年達到7.7%。我們提出的10%的目標能不能順利完成?

史立山:應該說這幾年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勢頭是非常好的。在2005 年,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總量(不包括傳統方式利用生物質能)為1.66 億噸標準煤,約為全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7.5%,目前這個比例已經達到了8.5%左右。基本上是按照每年0.5個百分點在增長,到2010年達到10% 的目標是沒問題的。

從具體的分解目標來看,水電和風電的實際發展速度比規劃的還要快一些,今年差不多就能達到目標。太陽能的建設速度也很快,目前我們正在加緊落實相關的政策。唯一的難點是生物液體燃料。按照規劃,到"十一五"末要增加非糧原料燃料乙醇年利用量200萬噸。目前在建的項目,統計下來也就20萬噸。目前我們正在積極地推,有些地方如廣西正在發展木薯生產燃料乙醇的項目。

記者:您談到唯一的難點在非糧燃料乙醇,它的難處在哪里?國家有哪些促進措施呢?

史立山:發展生物液體燃料需要動員很多力量,按時種植,按季收割。收購時又因為價格的不確定性缺乏一個有效的保障。這就是農業生產的分散化和工業生產的連續性之間的矛盾,在世界上都沒有很好地解決。因此,整個體系的建立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難度比較大。

發展生物質能,必須從市場開頭,建立起"種植-生產-銷售-利用"的體系,我們一直在設計這個方案。一般人去種不行,主要靠民營企業也不行,因為市場沒法打通,生產出來了也賣不出去。我們是希望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兩大石油公司牽頭來做,他們能夠解決下游市場的問題,還有資金、管理上的優勢。民營企業也可以參與進來,主要是在種植和粗加工上,這個分散化的大范圍內,可以很好地發揮民營企業分散、高效的特點。但是,這些工作前期都要落實。

技術突破是關鍵

記者:可再生能源的前景很好。但是很多企業對此還在嘗試、摸索,實際投入也較少。為什么會出現這個局面呢?

史立山:企業發展可再生能源,遇到的難處有很多,有資源本身的問題,還有市場培育、政府政策等等。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經濟性的問題,投入和產出不成比例。出現這個問題,關鍵在于技術制約。風電在過去全靠買國外的設備,價格很高。隨著我們研發能力的提高,2003年以來設備國產化進展很快,用不了幾年就可能達到水輪機、煤電的水平,那時候風電的發展就會更好。太陽能也是一樣,現在比煤電高出十倍左右。成本本身不應該這么貴,只是因為咱們沒技術,就造成了價格的虛高。無錫尚德的總經理給我講,到2012年太陽能發電的成本差不多可以降到煤電的水平。如果真的降下來,肯定能得到大發展。技術進步就可以解決經濟性的問題。有利可圖了,企業就會去競相發展,就有了市場化的選擇。那個時候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就會非常快了。

記者:這樣看來,要實現可再生能源的大發展還要靠技術進步。對此,國家有沒有什么鼓勵、引導措施?

史立山:在目前一些技術比較薄弱、投入比較大的領域,國家可以適當給一些補助。當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政府要通過適當的引導,做規模化的推行。國家要完善一些政策,培育推動這個市場,讓它向產業化方向發展。還有就是要引導社會意識的轉變。當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
中國新能源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新能源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新能源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能 源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國新能源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綜合動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