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產品與技術 |
讓退役“風光”設備循環起來文章來源:海外網 | 發布日期:2023-08-30 | 作者: | 點擊次數:
江蘇省東臺市近年來充分挖掘沿海灘涂濕地得天獨厚的灘涂、風能、光能等眾多優勢資源,大力推進陸上風電、海上風電等清潔能源產業發展。圖為8月26日,東臺市沿海經濟區灘涂風力發電系統有序運轉。計海新攝(人民視覺) 近日,在位于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江東鎮的浙江格普光能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技術工人對太陽能源光伏組件進行單片質量檢測校驗。胡肖飛攝(人民視覺) 從陸地到海域,一臺臺白色風機迎風轉動;從沙漠到山野,一排排光伏板在陽光下閃耀……如今,中國新能源產業穩步發展,以風能、太陽能為主的可再生能源正成為國內能源供給的重要力量。 大自然賜予的“風光”無限,風電、光伏設備組件壽命卻是有限的。 退役的風電、光伏設備“搬”去哪兒?設備零部件如何回收?能否在能源綠色轉型的同時實現資源循環利用?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關于促進退役風電、光伏設備循環利用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為風電、光伏設備回收循環利用指明了方向。 在全球可再生能源占比日益擴大的背景下,中國探索對退役風電、光伏設備再利用,為其他國家提供了重要參考。 退役不丟棄 ——到2030年,中國累計退役的風電、光伏設備產生廢棄物約3500萬噸。這些退役新能源設備中蘊含著豐富的資源 “我們目前已經回收了5000噸左右光伏組件,預計今年全年可以回收7000噸左右。國內光伏組件轉化效率逐步提升,部分電站的老舊光伏設備提前退役,行業也將迎來更大的回收空間。”江蘇常州瑞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內首家專業從事報廢光伏組件拆解技術研究的民營企業,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公司副總經理莊虎梁說道。 伴隨中國“風光”產業持續壯大,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風電、光伏制造和應用大國,風電、光伏累計裝機量和新增裝機量多年來穩居全球第一。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7月底,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約27.4億千瓦,其中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4.9億千瓦,同比增長約42.9%;風電裝機容量約3.9億千瓦,同比增長14.3%。 “風光”設備持續擴容的同時,國內早期建設投用的一批風電、光伏設備也即將迎來“退役期”。莊虎梁告訴記者,通常來說,單塊光伏板的使用壽命在25至30年,但部分光伏電站出于經濟性考慮,讓部分老舊設備提前退役,預計2025年起光伏組件將陸續迎來退役潮,且組件退役量將逐年遞增。 再看風電機組情況。業內人士介紹,一臺風機的使用壽命通常在20年左右,到“十四五”末,風電產業將迎來第一批大規模退役潮。 “到2025年,國內陸上風電機組退役數量將達到1800多臺,裝機容量為125萬千瓦;到2030年將超過3.4萬臺,裝機容量約4500萬千瓦。”中國物資再生協會會長許軍祥說。 隨著近期國家能源局牽頭印發的《風電場改造升級和退役管理辦法》正式實施,部分風電機組將加快退役步伐。 退役,并不意味著丟棄。實際上,這些完成了發電使命的風電、光伏設備,仍具備很高的回收利用價值。 “預計到2030年,我國累計退役的風電、光伏設備產生廢棄物約3500萬噸。這些退役新能源設備中蘊含著豐富的資源。初步估算,每兆瓦風電設備退役后可循環利用鋼鐵、銅、鋁、玻璃纖維等材料100至240噸,每兆瓦光伏設備退役后可循環利用銅、鋁、塑料等材料60至80噸。”清華蘇州環境創新研究院副院長么新說,構建退役風電、光伏設備循環利用體系,能有效提高原材料資源利用效率,減少原生資源開采。 誰產廢,誰回收 ——督促指導集中式風電和光伏發電企業依法承擔退役新能源設備處理責任 風電光伏組件回收循環利用空間大,目前行業實際回收情況如何? “當前,我國部分發電企業、設備生產企業、回收利用企業已積極探索退役風電、光伏設備循環利用技術和應用場景,積累了一定經驗。但退役風電、光伏設備循環利用工作尚處于起步階段,退役設備處置責任不明確,專業化回收利用企業較少、商業模式不成熟,存在簡單焚燒和填埋廢棄風機葉片、光伏組件等現象。”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說。 以莊虎梁所在的公司為例,目前該公司回收的光伏組件主要有三種來源:一是生產商在生產過程中報廢;二是由于氣候災害等因素損壞;三是太陽能轉化效率較低導致發電經濟性不高、電站主動提前退役的組件。“我們公司成立于2018年,但此前主要在推進相關技術研發和行業規范制定,今年開始才有較成體系的光伏組件回收。”莊虎梁說。 要做好風電、光伏設備循環利用,確定“誰產廢,誰回收”很關鍵。《指導意見》明確,督促指導集中式風電和光伏發電企業依法承擔退役新能源設備(含零部件,下同)處理責任,不得擅自以填埋、丟棄等方式非法處置退役設備,不得向生活垃圾收集設施中投放工業固體廢棄物。督促指導發電企業將廢棄物循環利用和妥善處理作為風電場改造升級項目的重要內容。此外,落實國有資產交易流轉有關要求,進一步優化國有退役風電、光伏設備處置制度,推動企業高效、規范處置相關資產。 “從我們實踐看,一些國企建設的光伏電站存在提前退役轉化效率不高的光伏組件情況,但由于這些組件未到退役年限,如果直接回收處理,可能面臨國有資產流失的問題,很多電站的退役組件只能堆放在庫房,造成資源浪費。因此,優化國有退役風電、光伏組件回收處理機制很有必要。”莊虎梁說。 明確了回收責任主體,確保如何回收也尤為重要。“在退役風電、光伏設備循環利用產業發展之初,到底應該采用何種回收模式?針對這個行業普遍關心的熱點和難點,《指導意見》給出了5大導向。”許軍祥說。 對于分布式光伏回收體系建設,支持光伏設備制造企業通過自主回收、聯合回收或委托回收等模式,建立分布式光伏回收體系;鼓勵風電、光伏設備制造企業主動提供回收服務;支持第三方專業回收企業開展退役風光設備回收業務;支持發展退役新能源設備拆除、運輸、回收、拆解、利用“一站式”服務模式;鼓勵生產制造企業、發電企業、運營企業、回收企業、利用企業建立長效合作機制,暢通回收利用渠道,加強上下游產業銜接協同。 “也就是說,發電企業等作為產廢的主要責任單位,應該聯同、委托專業回收機構,形成專門的回收循環利用體系,避免粗放處理風電、光伏設備,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等問題。”莊虎梁說。 技術、資金有支持 ——將退役風電、光伏設備循環利用技術研發納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相關重點專項;利用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退役風電、光伏設備循環利用項目 在業內人士看來,要讓風電、光伏設備形成良好的回收循環機制,相關技術研發必不可少。 “以光伏組件為例,從回收前期的拆解到中期提取組件中可循環利用資源,再到后期相關廢物處理等環節,都需要相關技術投入。此前行業內存在部分回收機構為降低成本而粗放處置回收組件的問題,不僅回收效率不高、污染較大,也導致按照專業技術標準進行回收處置的企業陷入‘劣幣驅逐良幣’的境地,不利于行業發展。”莊虎梁說。 《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集中式風電場、光伏發電站退役設備處理責任機制基本建立,退役風電、光伏設備循環利用相關標準規范進一步完善,資源循環利用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對此,要加大技術研發力度。將退役風電、光伏設備循環利用技術研發納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相關重點專項。此外,強化相關資金和政策支持。利用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退役風電、光伏設備循環利用項目。依法落實相關稅收優惠政策。研究將退役風電、光伏設備循環利用產業納入綠色產業指導目錄。豐富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為符合條件的退役風電、光伏設備循環利用類項目提供融資便利。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制定退役風電、光伏設備循環利用產業專項支持政策。 “加大風電、光伏設備回收循環利用技術研發很關鍵,專門的資金支持對行業而言更是錦上添花。相關技術越精細,組件回收效率越高,不僅能提高回收循環利用經濟性,也能通過持續的技術迭代推動行業健康發展。”莊虎梁認為,未來,可以依照《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等法規,細化風電、光伏組件具體產廢名錄,并據此明確相關處理標準和技術,讓相關設備回收循環利用更加精準。 “《指導意見》的出臺將為我國退役風電、光伏設備高效循環利用奠定堅實基礎。隨著政策的實施,我國將有望形成規模超百億級的退役風電、光伏設備循環利用產業,也將為規范其他大型設備循環利用提供有益借鑒。”么新說。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