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精品在线观看-岛国精品在线-岛国大片在线免费观看-岛国大片在线观看完整版-日本老师xxxx88免费视频-日本久久综合网

W020150106581048840765.gif
熱門關鍵詞: 廣州能源所 百度
當前位置:首頁 - 產業信息

施耐德電氣報告:企業減碳呈現三大趨勢

文章來源:經濟參考網 | 發布日期:2023-03-06 | 作者: | 點擊次數:

當前,高質量發展已成為我國經濟的主旋律,綠色可持續和發展缺一不可。為了洞察企業綠色轉型的現狀和趨勢,施耐德電氣深度調研14個領域的110余家企業高管,于近日發布《奔向長青——碳中和及可持續發展高管洞察》報告,旨在為企業勾勒清晰的可持續發展路線,提供可借鑒的減碳思路與方案。

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副主任李毅鍇表示:“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全球大趨勢與時代潮流。作為承接‘碳中和’戰略的市場主體,企業需要尋找與自身發展相融合的減碳之路,將‘雙碳’目標與自身核心戰略相關聯,形成綠色低碳核心競爭優勢,走向高質量發展道路。”

隨著“雙碳”進程向縱深邁進,越來越多的企業將可持續納入到企業經營的核心戰略。施耐德電氣副總裁、公司事務及可持續發展中國區負責人王潔表示:“可持續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它要求企業在業務運行、組織機構以及生態鏈上都需要進行深刻的變革,這個過程亟需借鑒先行者的經驗和思路。作為可持續發展的先行者,施耐德電氣從2021年就開展了一年一度的專項調研,并將成果集結成報告發布,賦能企業破解減碳難題。”

面對可持續發展大勢,作為本次洞察報告的受訪企業,中歐綠色與循環經濟政策專家、金發科技(9.670, 0.00, 0.00%)股份有限公司可持續發展與公共事務總監高楊也認為:“未來10年,可持續發展與數字化將是世界經濟的增長點與核心抓手,也是企業構建新型核心競爭力的機遇所在。同時,只有全價值鏈各利益相關方的參與才能真正實現綠色低碳循環轉型。”

報告顯示,企業減碳呈現三大趨勢和四大挑戰。作為可持續發展的生力軍,企業正在加速自身的綠色低碳轉型。本次報告發現,企業減碳呈現三大趨勢:首先,企業的減碳意識大幅度提升,相比上次調研,制定明確碳中和時間表的企業增加了15%;其次,企業的減碳動力正從外壓轉向內生,“社會責任”“降低成本”“下游用戶需求”“品牌價值”“出口因素”成為減碳五大內生動力;第三,綠色低碳正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近七成受訪企業認為,綠色低碳的產品或服務可以獲得競爭優勢或溢價。

盡管減碳意識明顯提升,但報告指出,企業在減碳推進過程中依然面臨重重挑戰:一是方向不明,部分企業陷入急于求成的誤區,以抵消代替自身減碳,不具可持續性。二是路徑不清,多數企業尚未形成清晰可執行的碳中和路線圖,僅19%的受訪企業確定了清晰的減碳規劃。三是執行不力,沒有足夠的技術支撐減碳落地,近60%的受訪企業表示急需提升工藝減碳和新能源技術。四是回報不定,企業無法準確地預估和量化投資回報,43%的受訪企業擔心減碳的投資回報不及預期。

為了更好應對減碳挑戰,在報告中,施耐德電氣提出以 “戰略規劃”“組織革新”“技術創新”“生態賦能”四大步驟打造可持續發展企業,擁抱綠色“變革”。作為可持續發展的踐行者,施耐德電氣自身也秉承這四大步驟,致力于促進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

首先是戰略規劃,企業應將可持續融入主業,積極探索碳中和新業務;報告顯示,53%的受訪企業已嘗試進入碳中和相關的新業務賽道。早在2002年,施耐德電氣就已經將可持續納入核心戰略,將可持續發展融入到業務的方方面面。

其次是組織革新,企業需構建與綠色低碳戰略相融合的組織體系,助力可持續戰略落地;報告顯示,38%的受訪企業設立低碳相關部門或進行職責調整。

第三是技術創新,報告顯示,超半數的受訪企業將工藝降碳與清潔能源技術作為減碳關注的重點。通過數字化技術賦能減碳,2022年,施耐德電氣中國區自身運營碳排放較2017年降低九成左右。

第四是生態賦能,企業要積極賦能供應鏈伙伴綠色轉型,并向大眾傳遞可持續理念。報告顯示,82%的受訪企業正在著手打造綠色產業鏈。施耐德電氣發起的供應商“零碳計劃”旨在以技術和服務賦能全球前1000位供應商,幫助其到2025年減少50%的運營碳排放,其中包括中國的210家核心供應商。

熊宜表示:“作為先行企業,施耐德電氣希望立足報告的理念和指引,依托領先的技術和豐富的減碳實踐經驗,從戰略規劃到落地執行全方位賦能企業,實現高效與可持續的雙轉型。攜手更多伙伴,共同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
中國新能源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新能源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新能源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能 源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國新能源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綜合動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