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海洋能 小水電 天然氣水合物 |
一個長期爭論的電力工業結構問題——我與小水電文章來源: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 | 發布日期:2006-02-13 | 作者:朱成章 | 點擊次數:
據水利部門統計,到1999年底全國水利系統水電裝機容量3000萬kW,年發電量近l 000億kWh,承擔著1/2國土面積,1/3縣區和1/4人口的供電任務。全國水電總裝機容量中40%左右是小水電。在“七五”、“八五”期間,已建成農村水電初級電氣化縣318個,第三批農村水電初級電氣化縣已建成l13個。小水電和水利系統綜合利用工程上的水電,在我國已建水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我不是小水電工作者,但是與小水電卻有著不解之緣。
1 建國初期調查小水電 1953年我剛從大學畢業分配到吉林省豐滿水電站,在東北水電工程公司施工科工作,當時工程公司主要負責豐滿水電站的恢復改建工程,公司總經理沈信祥,是水電建設的積極倡導者,他考慮到當時我國電力工業還很不發達,大型水火電站只承擔向大中城市供電,而廣大的農村還處在無電狀態,未來電力工業建設不僅要依靠大中型水電站,而且要在農村大力發展小水電。恰好在1953年11月吉林日報發表了吉林省延邊地區農民群眾自建的羅子溝小水電發電,照亮了農村的山山水水的文章。他在工程公司內部組織了小水電調查隊,準備經過調查后向當時主管電力工業的燃料部領導寫報告,發動農民興建小水電。很快組成了包括我在內的3人調查隊,于1953年11月底出發去延邊調查。我們冒著風雪去到位于漢清縣羅子溝村的那個小水電站,農民們用自己制造的橫軸木水輪,將水能轉換成機械能,將舊電動機改裝成發電機,用木水輪帶動發電。延邊的冬季非常寒冷,每到冬季灌溉引水渠結冰后,水電站就被迫停止發電。為了克服這個困難,當地農民采取了結冰前提高灌溉渠道的水位,待結成冰蓋后,再降低渠道水位,以保持渠道全年河水流暢,維持冬季發電。到1953年年底我們才返回豐滿水電站,最后完成了延邊小水電的調查報告。還專門拍攝了一部小水電的專題片,這是我一生中最初接觸小水電。我確實感受到,小水電的確給農民帶來了光明,帶來了動力,也帶來了文化。 2 小水電與農村電氣化 在1958年大躍進期間,我當時在水利電力部勘測設計總局工作,我參加編寫了《我國水電建設的發展》一書,這本書一共寫了5個章節,即豐富優越的水力資源,8年勝過40年,大躍進中的水電建設,水電事業的美好遠景和農村水電站的發展。記得我除了編寫別的章節外,并由我去農業部收集資料,負責編寫農村水電站的發展。書中寫道:“農村水電站將成為我國農村電氣化的主要電力來源,農村水電站的建設將促進我國農業電氣化的迅速實現?!睍羞€說:“我國有計劃的開展農村水電站工作是從1955年下半年開始的。截止到1957年底不完全統計,全國已建成的農村水電站有544處,總容量20324kW,其中有一半容量是1956和1957年農業合作化高潮之后,隨著農業發展的需要建設起來的?!碑敃r對農村小水電站的遠景發展是非常樂觀的。書中寫道:“我國農村電氣化和農村水電建設的高潮已經形成,農業部于1958年8月1日至9日在天津召開了第一次農村水電站的會議。會議研究了我國農業初步電氣化的方針,今后農村水電站的發展,以小型為主,生產為主,社辦為主,全面規劃綜合利用各種能源,一般以水電為主,依靠群眾,勤儉辦站,動力與電力并舉,興修與管理并重,認真貫徹多快好省的精神。從1959年到1961年苦戰3a,實現農村初步電氣化。當時提出我國農村初步電氣化的標準是: --以縣為單位,平均每戶達l00 W-150 W電的水平; --凡能用電力代替的生產過程,如提水灌溉、脫粒、碾米、磨面、炸油、棉花加工、鍘草、飼料加工及其他農副業加工等,能有60%-80%使用電力或動力帶動。 --縣以下小型工業動力主要使用電力。 按照每戶容量100W-150W的水平計算。全國實現初步電氣化共需約1500萬kW-1800萬kW的發電容量,約為l958年全國裝機容量的3倍左右。但實際上到1961年小水電發電容量僅達到21.62萬kw[2],差距很大;同時,農村電氣化不可能完全依賴小水電,北方地區小水電資源缺乏,還得靠大電網供電。 3 蘇聯專家談小水電 蘇聯農業電氣化專家R.M.巴尼科夫1957年至1959年幫助我國開展農村電氣化工作,1959年回國前夕寫了一本農村電氣化的書,獻給為我國的農村電氣化工作的同志們。專家希望中國能翻譯出版這本書,當時還沒有成立農村電氣化司,部領導交給規劃局負責出版編輯工作,我在規劃局綜合處負責具體工作,看過書稿以后,覺得進退兩難,如果不出版就不好給專家交代;如果出版,一些觀點可能與中國的政策有矛盾,最后為了謹慎起見,刪去了有關中國農村電氣化的全部章節,只保留概論,介紹蘇聯農業電氣化和關于編制農業電氣化規劃問題的內容,并采取內部資料出版,壓縮印數和發送單位,書名定為“農業電氣化的若干問題”[3],這些內容都是介紹美國和前蘇聯的農業電氣化的經驗,并且從整個闡述情況來看,具有以下特點:一是要講經濟性;二是講要聯網供電;三是講初期農業電氣化和發達的農業電氣化時期修建農村小水電是有差別的;四是講在遠離城市和大電網沒有到達的地方,修建最小型水電站可能是合理的;五是講即使在大電網供電范圍內,修建擴大型農村水電站也往往是合理的,具有經濟性;六是講一般情況下修建100 kW以下的最小型水電站,當需要新建水工建筑物時是不經濟的,有現成建筑物可以利用時也可能是合理的;七是提出小型農村水電站存在經濟指標差,供電質量差;八是農村水電站的建設要注意擴大電站容量、修建調節水庫和聯成電力系統。 4 小水電發展方向的討論 l979年我在水利電力部計劃司水電處工作時,目睹當時小水電與大電網的矛盾,我寫了一篇《關于小水電的發展方向問題》[4],刊登在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政策研究通訊》上,當時(1979年)全國有小水電裝機容量600多萬kW,其中進入大電網的裝機已達168萬kW,送入電網的電量有30億kWh,由于片面強調小水電的利益,使小水電與國家電網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加劇。我在這篇文章中說:“小水電可以適應農村分散的、可靠性要求不高的農業用電的要求,具有見效快,不用燃料,有的可以同農田水利相結合的優點,是我國農村廉價能源之一。小水電在大電網達不到的地方,可以解決大電網所不能解決的問題。在這些地方小水電具有絕對的優勢,應該大力發展,這樣就可以做到大、中、小相結合,大電網和小水電密切配合,經濟、合理地解決我國農村電氣化問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