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組織實施“節能和新能源關鍵技術”國家重大產業技術開發專項的通知
文章來源:中國能源網 | 發布日期:2006-02-15 | 作者:未知 | 點擊次數:
實施日期:年月日 頒布時間:2004年09月14日 頒布單位:國家發改委高技術處 | | |
具體內容: 國務院有關部門辦公廳(辦公室),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計委)、經貿委(經委),計劃單列企業集團: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組織開展國家重大產業技術開發專項的通知》(發改辦高技術〔2004〕753號)精神,我委將組織實施節能和新能源關鍵技術開發專項,現通知如下: 一、指導原則 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能源開發與節約并舉,把節約放在首位”的方針,針對目前能源供需矛盾突出、利用率低、增長方式粗放,技術裝備落后的狀況,按照有限目標、“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集中力量在2-3 年內重點突破能源節約的一批關鍵 技術瓶頸,進一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緩解能源供需矛盾,保障能源安全,為我國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撐。 二、重點開發內容和預期目標 (一)高耗能工業生產過程集成優化節能技術和新工藝 重點開發高耗能工業生產過程集成優化節能技術和新工藝,主要是冶煉、煅燒、熔融、石化化工生產過程綜合優化節能技術,包括熔融還原新工藝、電解鋁生產過程節能優化關鍵技術、銅(鎳)閃速冶金節能技術、高嶺土煅燒節能新工藝技術、大型高耗能設備節能關鍵技術等。 預期目標:重點解決高耗能生產過程綜合優化節能技術等工業生產過程綜合優化節能關鍵技術和新工藝,使企業主要單位產品平均能耗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能源綜合利用率提高10%以上,較大幅度地提高綜合自動化水平和全員勞動生產率。 (二)工業爐窯節能新技術 重點開發不同產品工業爐窯的高溫空氣燃燒技術(HTAC技術), 純氧或富氧燃燒節能技術,高固氣比懸浮預熱預分解水泥生產技術,余熱(廢氣)資源綜合利用技術(包括大型高爐爐頂煤氣壓差發電綜合節能技術,焦爐煤氣和轉爐煤氣干法回收利用技術,化工與煉油工業可燃廢氣加收利用技術等)。 預期目標:解決蓄熱式高溫空氣燃燒和脈沖燃燒關鍵技術,熔煉爐和燒成窯的余熱高效利用技術,爐窯長壽化等關鍵工藝技術等一批工業爐窯關鍵節能技術,爐窯熱效率提高10%以上。 (三)低耗能建筑節能技術 重點開發新型高效節能建筑圍護結構材料,節能建筑外圍護結構設計技術,建筑物使用的地熱能、太陽能和風能利用技術,建筑智能控制技術和“熱泵”技術,現有建筑節能改造成套技術等。 預期目標:掌握嚴寒地區城鎮鄉層住宅、農村住宅的采暖能耗≤IOKgce/m2?年的成套技術,使建筑外圍結構平均傳熱系數≤0.4OW/(M2?K);非采暖地區熱舒適性節能型建筑技術,建筑外圍護結構的平均傳熱系數≤1.OW/(M2?K);改造后使建筑圍護結構平均傳熱系數達到節能65%的指標。 (四)節約和替代石油關鍵技術 重點開發單線 50 萬噸水煤漿生產關鍵技術,低階煤制備關鍵技術,高效水煤漿燃燒及應用技術;工業規模生物柴油生產及過程控制關鍵技術,利用油脂類廢料和野生植物生產生物柴油關鍵技術; 開發一步法生產二甲醚生產關鍵技術和工藝;開發煤層氣地面垂直-水平定向鉆進關鍵技術,煤層氣高效排采關鍵技術,井下大直徑長鉆孔鉆進關鍵技術和穩定控制技術;開發燃料油、煤制醇醚燃料高效添加劑技術;開發重油燃燒添加劑和稠油、超稠油燃燒添加劑技術等。 預期目標:形成單線50萬噸水煤漿生產工藝,噴嘴壽命2000 小時以上,噸漿綜合成本降低20%左右;形成生物柴油規模化生產工藝,一次甲脂化轉化率大于95%;形成實現煤層氣產業化規模的垂直-水平定向鉆進抽放、排采技術,年產煤層氣(純甲烷)穩定在3×lO8m3;開發并研制鉆深100Om 井下大直徑抽放鉆機及鉆進工藝,平均鉆進時效達到25m/h以上;提高節油率8%以上,改善燃燒和尾氣排放,綜合成本保持基本不變。 (五)大型風力發電技術 重點開發兆瓦級變槳變速型、大齒輪直驅型風力發電技術及發電機組相關制造技術,開發兆瓦級發電機組總體設計技術、風輪設計與制造、電機設計和控制技術等,兆瓦級風力發電的并網技術等。 預期目標:掌握關鍵技術,形成自主知識產權。額定功率大于1OOOkW;最大風能利用系數大于0.44;噪聲小于100dB(A)(距地面 1Om,8m/s風速標準狀況下);實現風電機組最佳運行控制,平穩并網,并網沖擊電流不大于1.5倍額定電流。 二、有關工作安排 (一)請國務院有關部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計委)、經貿委(經委),計劃單列企業集團作為項目主持單位,結合本公告具體要求與本部門、本地區實際,認真做好國家重大產業技術開發專項的組織與申報工作,同時匯總相關立項申請材料,報國家發展改革委。 (二)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按照公正、公平的原則,委托有資格的中介機構或組織專家組對項目進行評審。 (三)項目申報單位應具有企業法人資格,有較強的技術創新能力和承擔項目所需的研究開發以及相應的經濟實力,鼓勵產學研聯合。 (四)項目申報單位應按照公告的具體要求,認真填寫項目立項建議書和項目單位基本情況表(格式要求附后)等材料,申報材料一式三份,并附電子版。 (五)本專項分今、明兩年組織申報,今年申報截止日期為2004 年8月30日,明年申報的截止日期為2005年3月20日。 | |
中國新能源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新能源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新能源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能 源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國新能源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