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海洋能 小水電 天然氣水合物 |
節能降耗“輝映”綠色GDP文章來源:深圳新聞網-深圳特區報 | 發布日期:2006-02-16 | 作者:不詳 | 點擊次數:
過年期間,市民如果夜晚漫步南山區主街道會看到,流光溢彩的飾燈將城市裝點得璀璨奪目。 南山區城市管理局這一細小舉措,只是深圳在資源“緊約束”條件下,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城市的一個縮影。數字可以為證:去年1-11月,作為“綠色GDP”一項重要指標的深圳萬元GDP綜合能耗由原來的0.55噸標準煤下降為0.53噸標準煤,降幅約3.7%。而據測算,深圳萬元GDP綜合能耗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低于國內甚至國際上的很多城市。 出臺政策撬開市場大門 通過立法推進循環經濟是深圳的一大亮點。早在3年前,深圳就在全國率先出臺了節能工作實施方案,后來又相繼制訂和出臺了資源綜合利用條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管理辦法、清潔生產實施意見等法規政策。值得關注的是,《深圳循環經濟促進條例》正在制訂中,《深圳市建筑節能管理條例》也已經草擬完成,將成為全國第一部建筑節能的地方法規。 市貿工局資源辦主任岳雷表示,深圳還一直注重運用財稅等政策杠桿來撬動市場大門,每年都從市能源基金中安排500萬-800萬元,以節能貼息方式,扶持節能產品、節能項目的發展,僅去年就完成貼息金額173萬元。據測算,節能產業的資金投入比可以達到1∶40。 此外,為了給節能工作提供技術資源保障,深圳近兩年陸續成立了市節能協會、節能專家委員會、節能專家聯合會等專業組織,協助政府開展節能貼息項目評審、制定企業節能計劃等工作。同時,政府還出資為百家重點用能大戶編制節能改造方案,免費培訓。 由于得到“澆水施肥”,深圳一些節能企業如魚得水,像方大集團自行研制的新型節能環保幕墻去年就成功安裝到了清華大學超低能耗示范樓,這棟建筑是我國首棟綠色奧運示范性建筑,方大的幕墻比普通中空玻璃幕墻節能一半以上。 政府機構帶頭節能改造 在專家看來,政府機構帶頭節能改造,有助節能企業開拓市場,對推進循環經濟具有“引路”功能。這幾年,深圳市財政就投入近千萬元對醫院、學校等政府機構及財政支持單位進行節能改造,并交給市節能協會組織專家編制方案,去年就完成了14家單位的節能改造招投標工作,這些改造投資的回收期僅1-2年,節能率在20%以上。 來自市機關事務管理局的調查顯示,在具體節能計劃全面實施后,原政府辦公樓每月用電費由6萬元下降到4萬元左右。市民中心原有17臺變壓器,基本電費為每月65.52萬元,而計劃實施后,只使用9臺變壓器,節約電費近一半。 政府“投石”激起市場漣漪。振業集團就在其房地產項目振業城中大量采用高科技、環保技術,先行于市場啟動節能住宅建設,運用“生態湖水自凈系統”、“太陽能熱水系統”、“自然風模擬實驗”、“雨水收集系統”等節能措施,使小區比普通住宅節能最高達50%。 “企業公民”成為行業共識 企業是節能降耗的主角。去年,深圳就對139家“耗能大戶”下了限期令:在2007年6月底,單位耗能必須下降15%以上。但記者注意到,與此形成對照的是,節能正逐漸成為深圳企業的一種共識,爭做負責任的“企業公民”。 深圳地鐵就決定今年對所有車站內的空調、通風系統進行節能升級改造,此前公司已在一期工程四號線少年宮站和福民站采用了信息化變頻節能控制技術,自動控制冷量、風量輸出,節電率高達70%。據了解,若改造完成后,年可節電1300多萬度,相當于節約13萬噸的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達5000噸。 深圳順絡電子公司是一家生產電子元件的企業,發現溶劑的揮發是損耗的最大原因。后來公司稍做技術改進,溶劑揮發下降了34.22%,一年可節省70.8萬元。由于減少污染,改善了工作環境,員工的向心力也增加了。 節能“深軍”征戰南北市場 市節能協會秘書長姜海勇表示,巨大的市場和良好的發展環境,使深圳成為全國最早研發制造節能專用產品及設備的城市,目前聚集了170多家行業領頭企業,其中庫馬克、華能電子、吉安、康沃、聯創等企業年產值已超過5000萬元。 節能“深軍”已將觸角伸向全國各地。信義集團的LOW-E節能玻璃僅在北京就拿下了2萬多平方米的訂單,聯創的節能產品甚至安裝到了人民大會堂和釣魚臺國賓館。 循環經濟所孕育的全新產業,也成為資本青睞的焦點。深圳京能集團就計劃在全國投資興建10至20個秸稈發電廠,除發電效益外,還可產生炭灰返田增肥,帶動農民就業,構建獨具特色的新能源產業鏈;南玻集團日前也決定斥資40億元在東莞建“綠色能源產業園”,生產太陽能電池、太陽能玻璃與超白玻璃、節能建筑玻璃,全部建成投產后年產值將達90億元。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