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海洋能 小水電 天然氣水合物 |
中國的小水電資源文章來源:中國新能源網(wǎng) | 發(fā)布日期:2006-02-22 | 作者:未知 | 點擊次數(shù):
中國地勢高差很大,地形復雜多樣。西南部的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地勢最高地區(qū),延伸出許多高大山脈,向東逐漸降低。中國北部有阿爾泰山、天山、昆侖山、祁連山、秦嶺、陰山、大興安嶺等,南部有喜馬拉雅山、橫斷山、南嶺、武夷山等。從高原和山地發(fā)源出眾多的大小江河遍布全國,這些山脈與河流構成了中國大地的基本形態(tài)。
中國河流眾多,水系龐大而復雜。從北到南主要有黑龍江水系、松花江水系、鴨綠江水系、遼河水系、長江水系、珠江水系、東南沿海及島嶼水系等;西南有瀾滄江、怒江、雅魯藏布江等國際河流水系,西北有額爾齊斯河、伊犁河水系,還有塔里木河及新疆、甘肅、內(nèi)蒙、青海等內(nèi)陸水系。 中國氣候大致以秦嶺為界,北部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qū),南部是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qū)。溫帶和亞熱帶占全國面積的70%以上。中國具有典型的季風氣候,冬季盛行偏北風,夏季多刮偏南風,雨熱同季,四季分明。夏季,從太平洋來的東南季風和從印度洋來的西南季風影響中國大陸,帶來不同程度的降雨過程。年降水量自東南向西北遞減。臺灣山區(qū)和雅魯藏布江河灣南部高達2500-4000毫米,海南島和華南、西南局部山區(qū) 2000-2500毫米,長江以南沿海各省 1500-2000毫米,華東和西南大部800—1500毫米,東北及華北各省為400—800毫米,西藏大部100—500毫米,西北各省區(qū)大部僅50—500毫米。中國的降水量,絕大部分以降雨為主,北部降雪較多。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500米以下的低丘、平原區(qū)占16%;500-1000米的低山、丘陵區(qū)占19%;100—2000米的中高山區(qū)占28%;2000-5000米的高山高平原區(qū)占18%,5000米以上的更高山區(qū)占19%,故我國河流具有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的特點。 對于水能資源,解放前,前資源委員會曾作過兩次估算:第一次在1993—1944年,采用申報館二百萬分之一全國地圖和推算的流量,估算水能蘊藏量為2.32億千瓦,未包括臺灣、新疆和西藏地區(qū),且支流遺漏甚多;第二次在1946一1947年,是在初步查勘的范圍內(nèi)擬出一些水力站址,估算其可能裝機容量為1.49億千瓦,相當于可能開發(fā)的水能資源。 新中國建立后,進行了三次全面的水能資源普查。第一次于1954—1955年,在收集全國各種地形圖和水文資料的基礎上進行量算,輔以部分查勘資料,各河流計算到三級支流,共量算大小河流1598條,累計河道長度22.7萬公里,統(tǒng)計得水能蘊藏量 5.4億千瓦。這次量算基本概括了全國水能資源,但基本資料比較粗略,特別是實地查勘資料較少。 第二次在1956-1958年間,由水力發(fā)電建設總局組織全國各地區(qū)勘測設計院進行實地勘查,共勘查了主要干、支流 1000余條。1958年,根據(jù)這些勘查資料修正了1955年的量算數(shù)字,得到全國水能蘊藏量為5.8億千瓦。 第三次在1977年一1980年,由水利電力部組織全國各流域機構。直屬勘測設計院和各省市區(qū)有關水利水電單位,按照統(tǒng)一的規(guī)定,對水能資源進行全面復核和補充勘查。共勘查了大小河流1400余條,計算河道長度38萬公里。根據(jù)普查,共查出單站裝機容量500千瓦以上站址11103座,共計可開發(fā)水能3.78億千瓦,年電能 1.92萬億千I瓦時。單站25兆瓦以下可開發(fā)水能為 70000多兆瓦,年電能約 1.3萬億千瓦時,可能開發(fā)水能資源,系指經(jīng)過查勘、規(guī)劃.在各河流擬定的代表性梯級開發(fā)方案中的各級水電站,包括按已建、在建和尚未開發(fā)水電站所定裝機容量和年發(fā)電量進行統(tǒng)計。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qū)五山能源路2號 聯(lián)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jīng)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wǎng)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