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海洋能 小水電 天然氣水合物 |
開發水電:緩解我國能源壓力的當務之急文章來源:人民網科技 | 發布日期:2006-04-18 | 作者:未知 | 點擊次數:
根據我國2005年公布的水能資源普查結果計算,如果我國(可開發)水能資源得到充分開發,以100年計算,我國煤炭資源在總(常規)能源中的比重為51.4%,水能資源比重為44.6%。如果要以200年計算,水能資源將大大超過其他任何能源資源,成為我國的第一大常規能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絕,但又不能保存;即“開發、利用就存在,不開發、不利用就會消失”,這就是水能這種可再生資源的特點。 因此,世界上凡是具備水能資源條件的發達國家,幾乎是無一例外的優先開發利用水能資源,普遍的水電開發程度都已經達到70%以上。而我國和一些發展中國家由于受到資金、技術方面的限制,水能開發程度普遍較低。解放以來的前50年,我國的水能開發總量還不足(技術可開發量)10%,最近幾年隨著國家經濟的騰飛,和電力體制改革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我國的水電開發開始步入快車道,然而,總的水能資源利用率仍然很低。 我國目前的水能資源的實際利用率大約僅為(技術可開發量)16%。這種水能資源利用率不足的現狀,使我們每年相當于白白流失掉大約8億噸原煤。由此可見,根據我國的國情,水能資源的浪費,可以說是最大的浪費;加速開發水能資源,也可以說就是最大的節能。 與此同時,由于我國能源供應嚴重不足,最近幾年能源價格一路攀升。以煤炭為例,最近幾年價格的漲幅已經超過一倍多,很多分析家認為我國高煤價的原因是“受國家的宏觀政策和煤礦安全生產整頓達標,以及治理公路超載等因素影響”。實際上這些都僅僅是一些表面現象。從根本上說,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越采越少,能源供應緊張導致價格上升幾乎,是全世界都不可逆轉的趨勢。 現在我國的現代化,也正遭遇著能源瓶頸的嚴重制約。石油儲量不足,進口困難,而且價格一路攀升;煤炭資源雖然相對豐富,但是產能不夠,礦難頻發,社會各界一致呼吁,我們不能再要帶血的煤炭。可以斷言,隨著世界化石能源資源的日益減少,這種能源緊缺的局面將會越來越嚴峻,而解決我國能源供應不足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恐怕就在于應用可資生能源。 目前的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的技術不夠成熟,開發利用效率極低、成本較高,一般還難以滿足大規模的市場化需求。我國目前從資源上、技術上可以大規模開發的可再生資源就是水電。具體來說像虎跳峽水電站就是我們國家的極其寶貴的能源資源之一。虎跳峽電站的最大特點在于其龍頭水庫的供水、防洪作用和巨大的發電效益。因為虎跳峽在長江上游,虎跳峽電站的巨大的調節水庫將會大大提高長江上的一系列水電站的發電效益。 據有關部門初步測算,如果長江流域的各個電站都建成之后(不算虎跳峽電站本身的發電量),虎跳峽的調節作用就相當于國家又增加一個三峽水電站。虎跳峽電站的實際發電效益,大約相當于每年增加7(到8)千萬噸原煤。該電站的建設能夠給我國增加的能源,幾乎比全國的農村的民用燒煤總量還要多。也可以這么說,開發虎跳峽水電所創造(節約)出的能源資源,足夠滿足全國的農民的家庭民用煤。 《農民日報》曾刊登過一篇題為《請關注高煤價下的冬季農民生活》的文章。文章報道了由于我國煤炭價格成倍增長,農民已經燒不起煤。從而很多農民不得不改燒柴草;做飯-又見炊煙;洗澡-幾乎是一種奢望;取暖-沒有溫度的概念。面對農民燒不起煤的悲慘現狀,撰文記者大聲呼吁國家應該對農民的生活取暖用煤給予補貼。 其實,記者的建議幾乎沒有任何意義。高煤價的根本原因是我國能源供應不足,在這種情況下,必須依靠市場的經濟杠桿調節,讓一部分人因為買不起煤而不燒煤,從而解決能源短缺的矛盾。如果國家對農民予以補貼,讓農民能夠燒得起煤了,那么就會讓城市中的弱勢群體更加燒不起煤,從而讓城市中更多的貧民少燒煤或者不燒煤,這樣才能解決煤炭總量不足的矛盾。即便國家對所有的貧困人口一律予以補貼,那也同樣解決不了問題。無非就相當于都沒有給補貼,只是煤炭價格必然要再度上升,直到再產生一部分人因買不起煤而不燒煤,最后才能形成新的供需平衡。 總之,無論國家投入多少錢補貼,由于能源總量不足,總要通過市場的經濟杠桿,讓一部分弱勢群體因為燒不起煤而不燒煤,來維持能源總量的供需平衡。因此,無論是2002年的“世界可持續發展高峰會議”,還是剛剛發布的2006年世界水資源報告,都一再強調發展中國家的水電開發不足,是造成貧困的重要因素。因為,在全世界面臨能源短缺的情況下,水電開發在為居民提供廉價能源方面的脫貧作用幾乎是無可取代的。 然而,遺憾的是具體到我國的發展實際中,盡管已經遭到了能源不足的嚴重制約,但是,由于我們的宣傳引導不力,社會各界對水能開發的重要意義認識還是十分欠缺的。例如,去年國內多家媒體都激烈爭論過關于防洪、供水、發電效益都十分突出的虎跳峽水電站,該不該建的問題。今年也有個別政協委員,對國家開發虎跳峽的工程提出了質疑。確實,虎跳峽電站的建設將會淹沒一些富饒的河谷耕地,造成近8萬人移民,存在一定的社會問題。一些國內外宣傳反對建壩的輿論,曾大肆渲染水電建設對移民的負面影響。實際上,水能開發能夠創造出巨大的資源和財富是不爭的事實,只要政策對頭、措施得力,幫助開發地區脫貧致富、改善生活質量應該沒有任何問題。 客觀地分析,在現階段我國的工程移民既是挑戰、又是機遇。如果我們不能處理好移民矛盾,侵犯移民利益,必然會影響社會穩定,破壞國家發展。但是,如果我們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我國城鎮化的進程,完善社會財富分配體系,水電開發所創造出的巨大的資源和財富,一定可以讓水庫移民成為我國新農村建設和社會現代化的最直接受益人。因此,能不能開發建設好虎跳峽這樣的水電站,也是對我們黨的執政能力的一種檢驗。[NextPage] 目前我國正處在從農業化社會向工業化社會的轉型之中,隨著社會的現代化,平均每年大約有一千多萬農業人口從農村轉向城鎮。如果再加上各種自發的農民工進城,實際每年將有數千萬的農民離開土地,轉向城鎮。在這種農民大量進程的社會轉型期,水庫移民工作應該具有相對的有利條件。此外,相比較而言,虎跳峽的水庫移民所產生的資源、環境效益,幾乎是其它地區、其它工程的移民難以比擬的。 例如,從防洪效益上看,1998年長江洪水之后,為了方便長江行洪,國家決定在長江中游實施平垸還湖政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