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海洋能 小水電 天然氣水合物 |
西部水電:環保與能源對峙何時休文章來源:人民網 | 發布日期:2006-04-18 | 作者:未知 | 點擊次數:
其實,就西部地區的水電開發,前些年至今一直爭論不休。環保專家反對,國家環保部門制裁,國家領導人要求“謹慎”,但在強大的經濟利益訴求下,一些地方政府兩耳只聞“銅板聲”。 近來,隨著環保聲浪日高。西部地區的發展是要電還是要環保?有人稱,這是一場自然與科學的對峙。 1地方政府:小投資產生大回報 “云南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水能資源可開發量達9000多萬千瓦,占全國可開發量的20.5%,居全國第2位,可開發量的92%集中于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一位政府研究室負責人宣稱:“加快開發水能資源是振興云南經濟的最有效途徑”。貧困地區希望通過自然資源的開發解決當地的貧困問題,因此,怒江大壩成為當地政府振興經濟的一把即將啟用的“尚方寶劍”。 “我支持怒江建水電站。怒江地區50萬人口要脫貧,首先,怒江建水電站能解決老百姓的生活問題。百姓貧困的問題不可能靠國家救濟解決。庫區5萬移民的代價還是比較低的,我贊成生態移民。”作為支持建壩的一位官員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說。 這位官員還稱,因為怒江的地勢地理條件好,可以用較小的投資就能產生較大的水電回報。 他認為:“我國能源受到了威脅,石油通道受到威脅,馬六甲海峽大家都虎視眈眈,很需要開辟另外的油路。如果建起水電,可以用水電換油,一部分輸出華東、華中地區,一部分輸出緬甸。緬甸、巴基斯坦、印度、云南就是個通道,從國際形勢看,有其戰略意義。” “水電推動發展”已經成為怒江上下一致共識。以至于有官員說:“我們寧愿放棄世界遺產也要上馬水電。雖然出現了波折,我們仍然要做100%的努力。怒江的發展再也不能拖下去了。” 2開發公司:打掉牙往肚子里咽 就在民間組織、環保部門大力討伐大小水電站時,有眾多的媒體將板子打在了商人身上,卻不知開發商也是打掉牙往肚子里咽。 從2002年起,具有“候鳥本性”的浙江商人掀起了第二輪投資中小水電的“圈河”熱潮,各類投資者成群結隊到四川考察,他們認為這是一個“回報穩定,利潤高”的產業。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開發商對前去采訪的媒體抱怨說,由于受著國家發改委對電力項目的整頓影響,地方政府招商引資心切,答應貸款沒有問題。 可是項目運作起來后,貸款申請報到總行的時候卻被卡住了脖子。已開建的項目,抽資不可能,再建沒有資金了,弄得騎虎難下。 除了貸款問題,對于溫州商人來說,電價也是一塊燙手山芋,拾不起,扔不掉。對地方“小水電”曾做過調查的成都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振營認為,西部尤其四川是各種大型水電企業爭鋒之地,小水電的弱勢地位使每度電的價格甚至被電網企業壓到0.1元以下。大電網在實施“管理措施”中,一方面以季節性、低水平等為由限制小水電的上網電量,另一方面又以豐枯電價、豐谷電價、超計劃電價、競價電價、報廢電量等種種名義為由壓低小水電上網電價。 一位開發商說,地方政府往往包裝高額回報以吸引投資。直到現在,西部一些縣里水電項目招商時還承諾上網電價0.38元以上,3-5年就能收回成本。 3環保總局:讓環保圖章硬起來 國家環保總局去年1月18日宣布停建金沙江溪洛渡水電站等30個項目,這是《環境影響評價法》實施以來環保總局首次叫停違法項目。同時也宣布將推動開展戰略環境影響評價,也就是說環保將從行業、區域和流域規劃的層次上介入,從源頭上防止重大經濟開發活動的決策失誤和環境破壞。[NextPage] 一些水電站所以出現這么多問題,一個重要原因是流域水電開發的規劃沒有經過很好的環境影響評價。歐美發達國家的環境影響評價越來越趨向于戰略層次,就是因為在項目層次環境影響評價不能完整地考慮環境影響的累積效應,對環評確定的環境影響大多也只能是提出補救措施,而無法從資源配置和規劃的高度加以避免。戰略環評可以有效避免經濟發展超出自然承載力,使資源配置更加科學合理,解決長期存在的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兩張皮的問題,這也是《環境影響評價法》的立法本意,值得研究和借鑒。 嚴格實施環評制度,讓環保這個橡皮圖章硬起來,這必將觸及部門利益和地方利益,引發強烈的反彈,國家環保總局面臨的壓力之大自不待言。而地方環保部門幾乎完全聽命于地方政府,要想讓他們真正把住環評關決非易事。環保部門要想擺脫孤軍奮戰的局面,要想真正提高環境影響評價的質量,也需要依靠公眾作為同盟軍。 4環保專家:“跑馬圈河”可能演變為生態危機 水資源問題專家、《中國水資源》一書作者馬軍曾經撰文指出,中國西部的水能資源集中在橫斷山區的岷江、大渡河、雅礱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流域,在能源緊缺的背景下,投資商紛紛進入該地區,瓜分水能開發勢力范圍。他們往往僅從水電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去規劃設計,不顧該區地質環境極不穩定,山地災害高發;這里原始森林分布,有著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是許多珍稀和瀕危生物物種的存留地;這里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功能區和水源涵養地;這里是我國自然景觀資源最為豐富和最集中的區域。如果無序的“跑馬圈水”的局面得不到有效控制,再過20年,中國僅存的自由奔流的河流和壯麗的峽谷可能都會消失,而西南地區的高山深谷地區會出現百萬新移民。 他以號稱中國第二、世界第三的溪洛渡電站為例指出,它的修建要付出沉重的環境代價,因為它可能危及長江合江-雷波段珍稀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他引述有關專家的觀點,認為這種影響甚至是難以逆轉的,白鱘等珍稀瀕危和特有魚種可能會因此導致或加速滅絕。 2004年,中科院等研究部門的地質地理、環境、生態、文化等領域的32名專家聯名向社會呼吁:西部生態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他們指出,靠水電來支撐開發西部,也給西部帶來了嚴重的隱患,如地質災害、環境惡化、生態失衡、文物被毀等等。 “對于西部來說,水能并不是‘清潔能源’。”一位老水利工作者坦言,“西部地區有很多人文自然景觀,都是無法復制的,比如三峽,比如都江堰;另一方面,西部地質條件復雜,如果建大壩時考慮不周,會造成隱患,甚至可能引起地震,地質上的困難也是當初三峽大壩經過再三論證的原因之一;第三,西部現在還保存著大量原生的自然動植物資源,環境的突然改變會對他們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環境這個東西是不能拿來做實驗的。”一位環境學家提到此事就氣憤不已,“怒江一旦建壩,對環境的影響就是不可逆的。何況現在我國水電建設中,地方政府和水電部門才是強勢部門,如果沒有環保部門大力參與,他們根本就不會認識到這一問題,即使認識到了,他們也不會做什么,因為為環境問題埋單的不是他們,而是當地老百姓和國家。” 中國科學院植物所研究員、東亞自然保護研究監測與培訓中心主任李渤生和四川地質專家范曉都認為,在怒江建大壩是非常危險的,不僅將使中國蒙受太多重大損失,也違背了保護好世界自然遺產的承諾。 有文化學者指出,怒江流域有16個少數民族聚居,集中了非常豐富的文化習俗、語言和傳統,這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少數民族主要居住在河谷地帶,而一系列大壩的修建會把這些居住地淹沒,遷移將使這里的文化環境遭到破壞。 5向左還是向右智慧的考量 面對當地政府對怒江水電開發的決心,有觀察人士分析稱,怒江水電開不開發都是一道難題。 怒江州脫貧、國家電力缺口、生態與民眾利益、“三江并流”保護、友好鄰邦資源利益、保護與發展、東西部利益平衡、能源短缺與制度建設等都是比較棘手的問題。 云南省社會科學院一研究員認為,怒江問題的處理,對中央政府來說,同樣需要智慧。 向左?向右?不僅僅是處在“困惑”中的怒江州迫切需要的一個答案,西部許多城市及國家一些部門、專家學者等都需要一個定論的“方向”。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