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海洋能 小水電 天然氣水合物 |
小水電代燃料項目實施有關問題的探討文章來源:網易水利 | 發布日期:2006-05-29 | 作者:未知 | 點擊次數:
1 前言 2003年底以來,水利部牽頭在全國5個省26個縣啟動了小水電代燃料試點,中央投資1.29億國債資金,帶動地方政府和社會投資2.4億元,建和擴建了27座小型代燃料電站,20多萬農民實現了小水電代燃料。試點工作取得很大成功。目前正逐步推向全國。婺源將成為第二批實施小水電代燃料工程的地區之一,既非常幸運,也得益于其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條件。 婺源地處贛、浙、皖三省交界,是一個具有江南特色的山區縣。全縣總面積2947Km2,人口33萬。境內山巒疊嶂,溪流縱橫,雨量充沛,全縣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981mm。婺源水力資源十分豐富,理論蘊藏量156MW,可開發量100MW,小水電是與全縣林業、茶葉和旅游并列的四大資源優勢之一。到目前為止,全縣已建成100KW以上的水電站34座,總裝機47MW,占可開發量47%。2004年全縣發電1.0×108KWh,用電1.6×108 KWh,農戶通電率達99.58%,是全國第一批農村初級電氣化達標縣之一。 婺源山清水秀、生態環境十分優美,森林覆蓋率達84%,而且婺源又是圣賢之鄉(文公朱熹之故里、路父詹天佑的桑梓)、偉人故里、人文和歷史積淀十分深厚。良好的生態與豐富的歷史文化交相輝映,鑄造了“中國最美鄉村”之美譽。同時,近年被列為全國歷史文化與生態旅游、生態農業縣。因此,實施小水電代燃料進而保護自然生態與創建現代文明,太符合婺源需要了,綠色是婺源最后的王牌,保護綠色、保護生態是婺源發展戰略。為搞好小水電代燃料項目建設,結合婺源的具體情況,就有關問題作些膚淺的探討。 2 問題的提出 據調查,全國可實施小水電代燃料的地區農村居民有2830萬戶、1.04億人,婺源就有5.3萬戶、20萬人。但目前全國的試點工作每年僅支持6000萬元的國債資金,其效益僅覆蓋20萬人。為避免讓1.04億規劃區人口用上燃料電遙遙無期,亟待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有效提高中央補助資金的效益。因為中央補助資金效率的提高,一則可直接增大目前有限中央投資解決小水電代燃料的人口數量(即如何通過帶動更多社會投資來實現),二則以顯著國有資金貢獻率來爭取中央資金日后的更多投入。其次,由于婺源縣小水電建設起步較早,在“一大二公”和“一平二調”的年代,許多鄉鎮農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肩挑背扛甚至離鄉背井作出巨大犧牲而修建起來水電站經農網“兩改一同價”后均失去了優惠,全縣農戶統一電價0.65元/KWh。而實施小水電代燃料工程后,項目區農戶憑空地享受到他人一半不到的優惠電價,將會引起不平衡進而導致相鄰村莊電費收繳困難。其三,由于婺源縣是由省電力總公司統貸統還進行網改并最終控股的供電區域,且婺源縣自然村通電率已達100%,因此,新建的小水電代燃料電站將不可能有自供區,故只能籍用縣網供電到各代燃料戶。于是,燃料電過網費(實為供電費用)的高低便直接關系著小水電代燃料工程實施的成敗,如何降低供電部門要價也就是順利實施小水電代燃料工程所要著力解決的問題。另外,因水力發電豐枯懸殊,項目區農戶在枯水期代燃料電站發電極少時存在著燃料如何替代的問題。 3 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 3.1小水電代燃料項目區選點原則 眾所周知,小水電代燃料是鞏固退耕還林、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舉措,其主要任務就是解決農民的燒柴和農村能源,長期有效保護退耕還林和森林植被,保護和改善生態。因此,小水電代燃料項目實施的核心就是利用小水電這一可再生能源來替代目前農村正在使用以燒柴為主的生活燃料。要實現這一目的,首先要讓農民愿意用燃料電,同時又用得起燃料電。而要做到這一點自然要解決好電價問題,即將電價降低到農民能夠承受的程度。當然,代燃料電價也不是越低落越好,定低了意味著國家應給予更多的補貼,進而增大小水電代燃料項目中國家無償投資的比例,從而造成國家負擔不起。根據有關權威部門調查表明,農民能夠承受5%人均年純收入的燃料費支出。為此,應在規劃區內有意識地選擇農民人均年純收入較高以及用常規電作生活燃料較薪柴等現用燃料價格高出不多之地域(一般可為小集鎮或城鎮郊區)優先實施,然后逐步向其它地方推進,這樣實施的代燃料到戶電價可以定價相對高些,從理論上講,它只要保證用燃料電支出低于燃柴等即可(此時農民就愿意用也用得起)。由于代燃料電價到戶較高,相對代燃料電量上網電價就較常規電上網價低得不多,因此需國家補助其差價的無償投資自然也就不多。這樣,小水電代燃料項目中央投資實質就是以補農民目前燃料與用常規電作燃料之差價(當然為了刺激農民小水電代燃料,可適當多補些)為調節扛桿,大量帶動地方政府與社會資金共同實施小水電代燃料工程,進而保護植被,保護生態。因此,一則,有限的中央投資便可惠及更多代燃料的農戶,當然最主要的是將保護更多的森林與植被,真正實現保護生態之目的;二則雄辯地證明小水電代燃料項目中央投資的巨大效益,進而爭取下步更多的資金支持,以加速全國小水電代燃料工作的普遍開展和目標的順利實現。因為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時常抱怨小水電代燃料項目所需中央補助資金比例偏大,不能像農網改造僅給20%的補助資金便可轟轟烈烈地展開(其實并不成功),故而資金投放頗為猶豫,其實在某些條件相對較好的地區20%(而并非一定,45%)的中央投資也可啟動小水電代燃料項目,中央補助資金效果很好,大有事半功倍之景象。由于,小水電代燃料項目必竟作為一德政工程一民心工程,小水電代燃料項目區選點除上述原則外,還應統籌兼顧,綜合平衡。 選擇較高農民人均年純收入地區作為小水電代燃料項目區,可能會造成項目區內無源點,但區外(一般不出縣)代燃料電站完全可通過借網過路輸送至各代燃料戶家中。同時,這樣的項目區內可能有的代燃料戶并不上山砍柴、而是(整車地)買柴燒,但只要有燃柴的自然就有砍柴的(因為薪柴具有物流特性),也就一定要破壞森林植被,因為農民燒柴總不會到國外去進口來。因此,不論是砍柴的還是買柴的,只要他從此改燒柴為用電,小水電代燃料的目的就達到了,保護自然生態的目的也就達到了。燒柴的人沒有了,賣柴者找不到主顧自然就不會再去上山砍伐了。在某種意義上講,經濟十分落后的深山區,即便是農民自己用電不燒柴,倘若山外薪柴銷路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