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海洋能 小水電 天然氣水合物 |
開發新的能源 推進節能降耗文章來源:經濟日報 | 發布日期:2006-05-31 | 作者:未知 | 點擊次數:
利用風力資源,張家口市大力發展風力發電。 編者按 “十一五”期間,我國將加快發展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并把節能降耗20%列為剛性目標。我國擁有豐富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資源,開發利用潛力巨大,我國能源利用效率偏低,節能潛力巨大。各地政府部門積極為新能源產業搭建廣闊的舞臺,著力推進節能降耗,一批批新能源建設項目紛紛投產,一項項節能措施陸續出臺,改變著能源的生產和消費方式。日前,本報記者深入上海、河北、深圳、吉林等地采訪,目睹了新能源開發和節能降耗的效益,感受到新能源和節能降耗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的新變化。 西北風吹出新產業 本報記者 雷漢發 通訊員 王陶源 周建軍 幾千年來讓河北張家口人深感厭煩的西北風,今天卻在推動著這個城市的風電建設轉輪。目前,張家口市已簽訂合作風電開發協議28項,總裝機容量達到1258萬千瓦,其中已經投產的風電項目三個,共裝機8.8萬千瓦;正在建設并將于年底投產的項目4個,共裝機15.9萬千瓦,兩項合計為24.8萬千瓦,已經成為我國最大的風力發電城市。 合理利用資源優勢 張家口是河北西北部的一個地級市,由于地處燕山山脈與太行山脈交匯處、華北平原與內蒙古高原的連接帶,多變的氣候和懸殊的溫差造成了該地空氣對流頻繁,西北風常年不斷。張家口市委、市政府做出舉全市之力打造北方最大的新興能源基地的決定,有效利用風力資源發展風力發電的新興產業就成了張家口經濟工作的重頭戲。張家口市委書記劉永瑞介紹說:風電最大的特點有兩個,第一是可再生,第二是無污染。就憑這兩點,發展風電的前景就是不容置疑的。 5月20日,記者來到張家口壩上滿井風電場建設工地,正在這里指揮生產的國華集團新能源公司綜合部經理高臣嶺說:風力發電目前的成本投入為每萬千瓦億元左右,目前已經完成的一期工程,總裝機3.45萬千瓦,投資3.4億元,由于國家對風電實施優惠電價政策,目前的含稅上網電價為0.58元,按照設備使用壽命25年計算,一般9到10年收回全部成本。張家口地勢平坦、交通方便,同時還有京津唐電網的強大支持,這些都為風力發電建設提供了有利條件。 形成合力創新產業 深刻認識風力資源優勢,是發展風電的先決條件。正是得益于有深刻的認識,張家口把發展風電產業列為強市富民的一號工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強力推動,招商引資活動進行得有聲有色,許多國家一流能源公司參與了張家口風電建設。 尚義縣與北京國華能源有限公司、天津東方拍賣公司、武漢凱迪控股有限公司、北京鼎鴻投資公司、北京三合綠色環保設備有限公司等7家公司簽訂合作開發協議,確定裝機總量為360萬千瓦。 張北縣與北京國投節能公司,北京中人風能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簽訂合作協議,確定裝機總量為310萬千瓦。 簽約踴躍,而建設速度也相當驚人。國華新能源公司在2004年確定在張家口投資建設風電項目,當年7月就進行了全面動工,在2005年9月就使23臺1.5兆瓦機組全部實現了并網發電。而二期33臺機組已于2005年10月開工,三期工程則定于今年7月開工,投產期分別在今年年底和明年年中,僅此一家企業,在不到三年時間就將完成14.85萬千瓦裝機,基本上做到了當年開工,當年投產。 張家口市市長高金浩告訴記者說,到今年年底,全市可完成風電投資24億元,裝機容量可達24.8萬千瓦,而“十一五”的目標是完成投資180億元,新增裝機容量200萬千瓦,按目前的發展速度,實現預期目標當很有把握。 做大做強還需努力 無論從戰略高度考慮,還是從經濟角度考慮,我國發展風力發電等新型能源都是勢在必行。有關專家提出,要真正使風電產業做大做強,一定不能盲目樂觀,尤其是在機械設備制造方面需要做出進一步努力。 從張家口建設風力發電工程實踐來看,風電機組整機成本占風電場建設成本60%左右,因此,提高機組效率、降低風電機組整機成本將較大幅度提高風電的市場競爭能力,對風電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隨著現代風電技術的發展與日趨成熟,風電機組不斷向大型化發展。進入2002年前后,國際風電市場上主流機型已經達到1.5兆瓦以上。目前,歐洲已批量安裝3.6兆瓦風電機組,美國已研制成功7兆瓦風電機組,而英國正在研制10兆瓦的巨型風電機組。 目前我國風力發電設備生產能力相對薄弱,盡管國內在近年出現了眾多生產廠家,但總體說來,制造生產的風電機組技術還待提高,品種單一的格局還沒有根本改變,可供國內業主選擇的余地不大。因此,目前國外風電機組仍然占據著我國風電主要市場,使得風力發電的成本難以下降。 專家們強調:如果加大風電機組國產化工作,一方面可以為風電場建設采用國產設備提供優質廉價的選擇;另一方面,也可迫使國外同類企業在參與我國市場競爭時大幅降低產品價格。只有實現風電機組國產化的目標,我國的新能源建設才能迅速做大做強。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