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海洋能 小水電 天然氣水合物 |
我國首次采樣超級能源可燃冰 溫州人立大功文章來源:溫州網-溫州都市報 | 發布日期:2007-07-06 | 作者:金輝陳莉莉 | 點擊次數:
中新浙江網7月6日電 或許你已經聽說我國在南海北部成功鉆獲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可燃冰”,從而成為繼美國、日本、印度之后第4個通過國家級研發計劃采到水合物實物樣品的國家。那么,我國的科技工作者是用什么儀器找到“可燃冰”的,其發明人又是誰呢?昨天記者獲悉,這位發明人是溫籍科學家王維熙。 據新華社報道,今年5月1日凌晨,我國在南海北部的首次采樣成功,證實了我國南海北部蘊藏豐富的天然氣水合物資源,標志著我國天然氣水合物調查研究水平已步入世界先進行列。 可燃冰的學名為“天然氣水合物”,是天然氣在0℃和30個大氣壓的作用下結晶而成的“冰塊”。“冰塊”里甲烷占80%~99.9%,可直接點燃,燃燒后幾乎不產生任何殘渣,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氣都要小得多。1立方米可燃冰可轉化為164立方米的天然氣和0.8立方米的水。目前,全世界擁有的常規石油天然氣資源,將在40年或50年后逐漸枯竭。而科學家估計,海底可燃冰分布的范圍約4000萬平方公里,占海洋總面積的10%,海底可燃冰的儲量夠人類使用1000年,因而被科學家譽為“未來能源”、“21世紀能源”。 據悉,迄今為止,全球至少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進行可燃冰的研究與調查勘探。 王維熙出生在瑞安城區,1959年到大西北工作。他雖然只有初中學歷,但通過自學成才,成為甘肅省有色金屬地質研究所的教授級高工,是我國著名的氣體傳感專家。2002年,王維熙從甘肅省有色金屬地質研究所退休,現為北京中國地質大學客座教授、博士生導師。 這次采集的可燃冰,就是采用王維熙研制成功的820型高靈敏度氣態烴現場測定系統,首次在我國南海海域獲得成功。這也是他們承擔的國家863計劃項目。 據了解,可燃冰主要儲存于海底或寒冷地區的永久凍土帶,比較難以尋找和勘探。新研制的這套靈敏度極高的儀器,可以實地即時測出海底土壤、巖石中各種超微量甲烷、乙烷、丙烷及氫氣的精確含量,由此判斷出可燃冰資源存在與否和資源量等各種指標。 王維熙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在此之前,他們與中國科學院南海研究所合作承擔了“南海北部大陸架及鄰區油、氣地球化學勘察與研究”,用氣體測量方法在南海北部某海區發現了油、氣顯示。經過6年的勘探與開發,目前該海區已是一個具有相當規模并形成生產能力的海底天然氣田。將輸油管道通往香港、三亞等地,可為香港供氣40年,為三亞供氣20年。記者金輝陳莉莉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