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海洋能 小水電 天然氣水合物 |
開發西藏水電能源造福廣大群眾文章來源:經濟日報 | 發布日期:2008-05-13 | 作者:未知 | 點擊次數:
隨著最后一車巨石傾入奔騰不息的巴河,4月5日上午11時,由武警水電部隊在西藏承建的又一座水電站———林芝老虎嘴水電站一次截流成功,進入主體工程建設階段。頓時,截流現場鞭炮齊鳴,藏族同胞載歌載舞,將一條條潔白的哈達獻給武警水電官兵。 (一) 早些年,西藏自治區有三分之二的縣不通電,牛糞、草皮仍是廣大農牧區群眾生活的基本燃料。人們迫切希望有充足的電源。 雪域高原缺電,但水資源充沛。據統計,西藏境內的水資源總量達3548億立方米,開發利用豐富的水資源是西藏能源建設的巨大優勢。1985年夏天,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建設羊卓雍湖電站。 消息傳來,武警水電官兵熱血沸騰。這支以承擔國家水利水電能源開發急難險重任務為己任的英雄部隊,將目光投向了“世界屋脊”:為西藏人民修電站送光明是水電軍人的歷史責任! 1985年8月2日,武警水電部隊抽調精兵強將,挺進雪域高原。一場為西藏人民送光明的戰斗打響。 踏上“世界屋脊”,離太陽近了,離生命禁區也近了。在海拔近5000米的羊卓雍湖電站工地,八級以上大風每年要刮100多天,空氣中的含氧量只有內地的一半。官兵們不畏艱險,經過1000多個日夜奮戰,在機械功率下降50%的情況下,貫通了6700多米的引水隧洞。1997年9月,羊卓雍湖電站終于建成,緩解了拉薩地區電力不足的狀況。 2001年8月9日,滿拉水利樞紐工程開始為“西藏糧倉”日喀則地區提供不竭的動力。藏族女教師央金卓嘎唱著“玫瑰花的種子是太陽,幸福生活的種子是明燈”,為水電兵獻上了潔白的哈達。 2004年5月4日,西藏昌都地區金河水電站首臺機組發電投產,制約著藏東經濟發展的缺電問題得到根本解決。 跨高原,踏雪域,涉江河,翻達坂……20多個春夏秋冬,武警水電部隊在西藏四大山系、五大水系的2300多公里長的戰線上先后參加了羊卓雍湖、查龍、滿拉、沃卡、普蘭等20項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在雪域高原播撒下一顆顆璀璨奪目的“明珠”。電流照亮了雪山草原,使祖祖輩輩用牛羊糞火取暖、點酥油燈照明的藏族同胞亮起了電燈、看上了電視、用上了冰箱。 這一座座由水電兵參建的水電工程,如一座座豐碑,矗立在世界之巔。 (二) 在高原上建電站,需要攻克許多技術難題。為保證每座電站的建設質量,水電官兵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探索。以“質量重于生命”的信念創造出一個個奇跡。 2003年12月,滿拉水利樞紐工程在安全運行了兩年后,榮獲國家建設部頒發的建筑業最高獎————“魯班獎”。這是水電官兵尊重科學、勇攀科技高峰的智慧結晶。 高壓鋼管的現場焊接,在內地是成熟的技術,然而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上,特殊的環境和氣候對焊接工藝、質量和焊工體能都提出了嚴酷的要求。水電部隊工程技術人員組成技術攻關組,在不同海拔、不同氣溫條件下反復進行試驗,探索出了一套高原氣候條件下高壓鋼管現場焊接工藝。如今,一條3000米長的壓力鋼管,在甘巴拉山和電站廠房之間,安全地承載著每平方厘米80千克的壓力,源源不斷地引水發電。 在羊卓雍湖電站建設中,由于西藏高原地處板塊擠壓地帶,引水隧洞滲水問題成了一只攔路虎。以趙秀玲為首的一批技術骨干在沉沙池溢流堰施工中,大膽提出改進方案,成功解決引水隧洞滲水難題,不僅使工期提前了半年,還節約資金200多萬元。 在號稱“西藏第一壩”的滿拉水利樞紐攔河壩施工中,技術處副處長李國宏帶領技術骨干深入工地,進行82組實驗,確定了更為科學的施工參數,確保大壩始終按照最優的質量標準施工。水利部專家對工程質量給予了高度評價。 查龍水電站大壩是高原上第一座面板堆石壩,澆注混凝土時,由于晝夜溫差達30℃,極易產生裂縫,經過反復試驗,他們確定了適合高原地理、氣候條件的混凝土配合比,攻克了高原混凝土澆注的難關。 (三) 為了把光明奉獻給西藏人民,水電官兵不畏艱險,勇往直前。 中國十大女杰、全軍作戰部隊優秀專業技術人才、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士、水電三總隊副總隊長趙秀玲,在雪域高原工作了10多個年頭。每一座電站都凝聚著她的心血。 20多年來,水電部隊從全國各大院校吸收大學生近千人,在為西藏“送光明”的建設事業中,做出突出貢獻。 成都理工大學水文地質和工程地質博士生周志東,謝絕了許多設計院、科研所的高薪聘請,毅然踏上高原,住進了沃卡工地油氈搭起的工棚。 當盛夏的清晨還必須穿著皮襖,每一陣疾走都會感到頭痛胸悶,內地可口的食物在這里都變得味同嚼蠟時,周志東對自己的選擇毫不懷疑。他說得特別輕松:“在高原工作確實很苦,但在這里能干點具體事,解決點技術難題,內心感覺特別充實。” 武警水電部隊進藏20多年來,先后有1萬多名水電軍人在雪域高原奉獻青春,貢獻才智和力量,其中40%以上的官兵患上各種高原病,有20多名官兵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永遠長眠在這片土地上。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