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海洋能 小水電 天然氣水合物 |
水電開發利用:為何難以“綠”到底?文章來源:科技日報 | 發布日期:2008-12-01 | 作者:李禾 | 點擊次數:
水電是可再生能源,由于發電不需燒煤排污,又被稱之為“綠電”。2008年10月末,記者跟隨“2008江河十年行”考察組來到了四川攀枝花市。在距離攀枝花市區46公里的雅礱江上,建有著名的二灘水電站,在三峽電站建成之前,它曾是全國最大的水電站。然而,從建成之日起,二灘水電站就遭遇了賣電難的問題,被認為是“三巨”項目,即巨額投資、巨大浪費、巨額虧損。二灘的“綠電”該往何處去呢? ———第一現場——— 攀枝花擁有豐富的釩、鈦、鐵等礦產,是一個資源型城市。汽車剛進入攀枝花市,記者就聞到了淡淡的化學品氣味。當地人告訴記者,攀枝花市位于金沙江一級支流雅礱江的河谷地帶,空氣污染不易擴散。不過在10月21日,攀枝花迎接了全國模范衛生城市大檢查,企業基本都停工了,加上剛下過一場大雨,空氣污染已經減輕了很多。 記者來到了川投電冶公司黃磷廠的舊址,它位于二灘水電站大壩下游8公里、攀枝花市上游約30公里的雅礱江左岸,旁邊是一個有幾千人的小鎮得石鎮,離鹽邊縣城也只有幾公里。 在2002年7月,該黃磷廠發生了重大“毒霧”彌漫事件,造成挖泥磷的一名民工當場被燒死,周邊的鹽邊縣和攀枝花市居民的大混亂和大撤離。黃磷提煉屬高污染、高能耗產業,黃磷本身有毒,5%液態黃磷灼傷即可致人死命。而攀枝花不產黃磷,該廠的原料均來自于云南等地。 這樣一個高污染企業為什么要建在遠離原料產地的攀枝花市呢?建在這里的主要原因是離二灘水電站距離近。鹽邊縣環境保護志愿者協會會長羅興全說,這個項目選址之初就遭到強烈反對,因為“它污染很嚴重,離城市太近,要建也應該建在下游人口少的地方”。 據悉,黃磷廠和二灘水電站是同一個業主:四川省政府下屬的四川省投資公司。作為四川省投資公司下屬的幾個效益較好的項目之一,黃磷廠盈利的一個先決條件,就在于能就近獲得廉價電力———用電不到2角錢1度,僅為電網供電價的三分之一。 2007年10月,黃磷廠再次發生事故,企業終于搬遷到攀枝花市火車站附近的釩鈦工業園區。目前,釩鈦工業園區除了川投電冶公司黃磷廠外,又招商引資進了2家民營的黃磷廠,它們到攀枝花最主要原因也是為了就近使用二灘的水電。 ———水電之困———高能耗企業的廉價能源 其實,水電成為高污染、高能耗企業的廉價能源,甚至是盈利的主要來源現象并非罕見。2007年,攀枝花市釩鈦工業園區就自稱為“高能耗工業園區”,盡管今年,這塊牌子的字眼兒變成了“釩鈦工業園區”,但是二灘的廉價水電依然是攀枝花市對高能耗、高污染企業招商引資的主要“吸引點”。 四川省地礦局區域地質勘探大隊總工程師范曉說,與雅礱江同為長江支流的岷江流域,產業布局也好,發展模式也好,也是有一些問題的。岷江上游地區以前主要是大規模的水電開發,產生很多電力,利用電力搞了很多高耗能、高污染的企業,阿壩州建了幾個工業園區(水磨鎮工業園區、漩口鎮工業園區、桃關工業園區等),基本的產業結構都是高耗能、高污染。岷江上游是四川需要重點保護的生態屏障,以上的做法,對整個長江領域、對于生態環境的保護有很大的問題。 5·12地震以后,本應借災后重建的機會,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選擇真正適合這個地區的發展模式。而那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業是不應該在河流上游的山區里發展的,因為那些地方無論是土地承載力,還是其他承載率都是有限的,一旦被破壞了就很難恢復。 市場份額被小火電擠壓 一方面,二灘的“綠電”讓眾多高污染、高能耗企業聚集到攀枝花市,另一方面,攀枝花人很失望地告訴記者:“我們至今還用不上二灘電站的電。”攀枝花市的居民用電價并不比別的地方低。 為什么會造成這樣的困境呢?其實二灘水電站自1998年建成投產以來,到2002年累計虧損十幾億元,面臨“賣電難”的市場環境。也就是說,二灘電站建設期間,重慶脫離了四川省,成立了直轄市,川渝分家后的重慶,只接納了二灘大約1/3的電量,而在當初設計時,二灘絕大部分的電量應該由重慶來接納。也就是說,330萬千瓦的發電能力,實際的供電量是128萬千瓦,只有三分之一多一點。 [NextPage] 與二灘發電量不足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四川省一部分小火電卻得到了蓬勃的發展。記者了解到,近在毗鄰的攀枝花市,就在二灘電站建設的同時,上馬了幾座火電站,供給居民用電,而攀鋼也建立了自己備用火電站。據有關資料,在二灘開工建設之后,川渝電網又開工建設了一批火電站,如廣安電廠2×30萬千瓦(1996年開工)、重慶珞璜二期2×35萬千瓦(1996年開工)、成都熱電廠2×14萬千瓦(1996年開工)等。這些火電廠擠占了原本在規劃中屬于二灘水電站的負荷。 行業壟斷和地方保護主義掣肘 二灘水力發電的生產運行成本是每度電3分錢,而大多數小火電的成本至少在1毛錢以上,在近年來愈演愈烈的電煤緊缺和價格上漲中,其成本還在不斷攀升。那么,為什么成本低的二灘水電站不能正常發電,發的電只能廉價賣給高污染企業,而成本高的小火電站卻不斷上馬呢? 中國科學院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鋼認為,二灘賣電難的困境完全是人為因素所致,是典型的政策失效、計劃失效和制度失效,這表明各種既得利益集團包括行業壟斷和地方保護主義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揮潛在增長需求的嚴重障礙。 我國的水電、火電分布不均,全國規劃中的十大水電基地有7個分布在西部,而十幾年來,國內大多數省份特別是東部省市均大規模投資興建火電,發展“大躍進”。鑒于西部水電相對過剩,有關專家曾提出“西電東送”的解決方案,以解決像二灘這樣的國家重點項目所面臨的困難。但由于全國電網上網難、輸電設施滯后、政企和廠網不分、實施電價地方保護等,“西電東送”面臨很多障礙。特別是一些相關的政策無形中“鼓勵”市場分割,如誰建電廠誰收地方稅,導致買別人的電等于向別人納稅,無形中刺激了地方保護。 自身環境代價并非為零 水電難以“綠”到底,除了出路問題,其本身也有環境負面影響。范曉說,傳統觀念認為水電是無污染的“綠電”。那是由于當時認識的局限,很多事物的認識是需要一個過程的。隨著當前我國大壩越建越多,規模越來越大,環境方面的負面影響顯現出來。 首先,有的水電排放溫室氣體,特別是熱帶地區的森林等植被被淹沒、腐爛后,會產生并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對水中生物和生態系統的破壞,包括形成水庫后,水流速較緩,大量污染物可在水中不斷累積,造成水質惡化,三峽水庫從蓄水以來,主要支流的“水華”現象一年比一年嚴重;加劇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移民等。 ■新聞緣起 “江河十年行”是綠家園制定的一項旨在關注和監督中國西部水電開發的長達十年的行動計劃。每年組織10—20名記者,到四川的岷江、大渡河、雅礱江,云南的金沙江、瀾滄江、怒江沿岸進行考察,回來客觀記錄報道那里發生的變化。該活動實施兩年來已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在擴大公民對公共環境事件的知情權和對公共政策的參與權上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2008年“江河十年行”將分為四川和云南兩個部分。 相關鏈接 二灘水電站在1991年開工建設,1999年全部建成投產,到2002年,是全國已經建成的最大的水電站。其投資285億,裝機總容量達到了330萬千瓦,年發電能力可達170億度。其國家批準的工程總投資285.5億元,其中世界銀行貸款9.3億美元,國外商業貸款1.5億美元,股東投人資本金20億元,國內貸款176億元。 二灘水電站曾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四川省投資最密集、工程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建設項目,是世界銀行建行以來在世界范圍內對單個項目提供貸款額最大的項目。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