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海洋能 小水電 天然氣水合物 |
潘家錚:堅持水電開發的可持續發展文章來源:云南網 | 發布日期:2009-03-18 | 作者:未知 | 點擊次數:
2月24日至3月5日,應中國三峽總公司的邀請,作為金沙江水電開發質量檢查專家組顧問,82歲高齡的潘家錚院士來到金沙江向家壩、溪洛渡工地,現場考察工程進展和工程質量。這是潘家錚院士第一次來到金沙江水電開發的前沿陣地。 7年前的中國三峽總公司工作會上,潘家錚院士曾要求"三峽人"在打好三峽一仗的同時抓緊啟動開發金沙江的計劃,還仿陸放翁示兒詩賦詩一首:"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西電未輸東。金沙寶藏開工日,公祭毋忘告逝翁"。7年后的今天,當潘家錚院士看到金沙江水電開發進展順利,心情十分激動。在溪洛渡工地,潘家錚欣然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 發展中國水電是必然趨勢 記者:對中國水電發展前景,您持什么態度?促進中國水電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您認為哪些方面需要特別關注? 潘家錚:中國水電發展的形勢非常好,總裝機容量已經超出1.7億千瓦,去年發電量已經超過5600億千瓦小時。但確實也有很多人,或者由于不理解,或者出于片面觀點,強烈地反對水電開發。就我個人來看,發展中國水電是必然的、不可違抗的趨勢。不論從能源的可持續發展看,還是從能源結構的優化、從減輕環境污染的要求方面來看,或者從改變西南地區窮困落后面貌來看,中國發展水電都是一個必然的選擇,不是以少數人的意志可以轉移的。 今后水電的可持續發展,需要特別關注的問題是什么呢?我認為就是"四個一"的水電開發理念:"建設一座電站,帶動一方經濟,改善一片環境,造福一批移民",如果能夠真正做到這"四個一",中國水電就能可持續發展。"建設一座電站,帶動一方經濟",我覺得這兩句比較容易做到;而"改善一片環境、造福一批移民"則比較難,今后要把精力多放在后面這兩方面工作。 地震不是制約水電開發的因素 記者:業內人士認為,環境、移民、法規配套、電價低、地震等因素制約著中國水電的發展,您是怎么看的? 潘家錚:我認為水電開發今后遇到的制約因素主要是兩個:一個是移民,一個是環境。移民問題,中國人的傳統,是不大愿意外遷的,哪怕是現在生活的條件不好,也不大愿意外遷。何況是農民,農民是靠土地為生的。過去在水電建設中移民工作有許多失誤,開發水電沒有給庫區和移民帶來好處,反而造成他們生活困難。今后水電開發過程中對移民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這確實是一個制約水電發展的主要因素。 關于生態環境問題,應該講水電開發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有利有弊。工作做得好,確實可以做到利大于弊,而且"利"是主要的、關鍵性的,而"弊"是可以設法減免的。但是一些人看不到水電開發帶來的"利",或者不愿意提,而對"弊"揪著不放,這有失公正。例如,水電工程對減排的巨大貢獻,就少有人提,又如水庫的防洪效益,減免洪水對下游造成的破壞性影響也避而不談,而對庫區發生滑坡就變成頭號新聞。當然,水電工程會對水生生物、景觀等產生一定的影響,是需要重視和解決的。因此,我認為移民和生態環境確實是制約水電工程的兩大因素。 我不認為地震是制約因素。我們不要被某些人或媒體的炒作失去主見,認為地震成了水電工程的制約因素。關于電價與政策法規的問題,現在確實存在一些不太合理的地方。水電的電價有點扭曲,政策法規也不夠完善配套。對此,我們希望政府能合理調整。這個問題,說到底是利益分配問題。電價應該是同網同質同價,優質優價。火電要付出環境代價,而且主要承擔基荷,按理說水電上網電價應該比火電高一點才合理。但現在要調整電價,國家也有困難,會影響到下游的企業效益。特別是在當前經濟蕭條的時候,更難作出這個決定。如果只提高水電的上網電價,銷售電價不變,那么電網又承受不了。因此在這個問題上,國家很難在短時間內做出大的改變。[NextPage] 其實,水電的發電量在整個電量中的比例只有17%,不到20%。提高一點水電電價,對整個銷售電價的影響是有限的,而且可以把增加的收入轉移一部分到庫區發展和移民致富那兒去,這是合理的分配。我希望今后政府能在高層次上考慮,按照科學合理的原則,將水電開發得到的利益公正合理地分配給庫區和下游,否則,不僅制約水電開發,最終國家還是要從國庫拿出錢來支持庫區和移民,不如在電價上調整一下,更為合理和方便。 我們能夠在西南地區修建震不垮的大壩 記者:中國水電集中在西南地區,西南水電開發又處于地震敏感區,中國水電專家在大壩與地震研究中積累了哪些成功經驗?汶川地震后,人們更加關注大壩建設與抗震的問題,您認為,以目前我國設計能力和建設水平,能攻克特大地震對高庫大壩影響的難題嗎? 潘家錚:我講過,地震不是制約水電開發的因素。多年來,我們建設了那么多的高壩大庫、大水電站,沒有一座由于地震發生什么大事故,特別是這次汶川大地震,在震中位置就有兩個大壩,一是紫坪鋪水電站,一個是沙牌水電站,經受那么強烈的地震,也沒有垮壩潰庫。我們的鄰國日本,全國都是地震帶,他們修了許多高壩大庫和水利水電工程,非常成功。我認為通過幾十年建設,我們已積累了成熟的經驗。 三峽工程做中期評估和后評估是很有必要的 記者:在全國眾多的水電工程中,應該說三峽工程傾注了您最多的心血。作為國務院三峽工程質量檢查專家組組長,您差不多每年都去三峽工地,像自己的孩子一樣看著它成長。今年是三峽工程建設的最后一年,現在,您對三峽工程關注的重點是什么? 潘家錚:三峽工程已基本建成并發揮效益,我們建議做一個中期評估,已得到國家批準,由中國工程院組織實施中。三峽工程當初論證中對主要爭論問題都做過結論,建成以后到底怎么樣,應該有個說法。由于三峽工程運行時間還比較短,有許多問題不是一下子就能暴露出來的,所以現在還不能講后評估,只能說是中期評估。今年要拿出中期評估的結論,看看當初是怎么認識的,現在實際的情況怎樣?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嘛,做中期評估的另一個目的就是對論證以來這20年中出現的新情況進行分析,提出建議。我想,對三峽工程做中期評估和后評估是很有必要的。也許將來溪洛渡、向家壩這些大工程都要做這樣的評估。有許多問題確實是過去沒有想到的,比如說,今后長江上游將形成巨大的水庫群,如何統一聯合調度,以取得防洪、發電、航運、生態等多方面的綜合效益,就是一個大問題、新問題,將來恐怕要有一個綜合性的、有權威的機構,把長江上的三峽工程,金沙江上的向家壩、溪洛渡、白鶴灘、烏東德、虎跳峽,還有大渡河、雅礱江等河流上所有大型水電站,從高的層次上進行統籌考慮,科學合理地調度。這樣大的問題不在國家高度上來考慮和組織協調,是不可能解決的。 希望能夠看到更多的水電站早日開工 記者:在2003年中國三峽總公司工作會上,您曾要求"三峽人"在打好三峽一仗的同時抓緊啟動開發金沙江的計劃,還仿陸放翁示兒詩賦詩一首:"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西電未輸東。金沙寶藏開工日,公祭毋忘告逝翁"。今天,您已經看到了金沙江水電開發的成就,通過這幾天考察工地,您有什么感受? 潘家錚:謝謝你記得那么清楚。2003年我已經76歲了,早已超過中國人的平均壽命,自感來日不多,而金沙江的水電開發工作還剛開始,正在艱難地進行前期工作,看不到動工的前景。當時我還不敢想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它們開工,才寫下了那首詩。現在的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已經看到了溪洛渡和向家壩工程開工,而且工程建設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可以說已經站穩了腳跟,我甚至有望看到它們完工發電,心情當然十分激動。現在我不僅希望看到它們早日發電,甚至進而希望能夠看到金沙江上更多水電站,還有其它大江大河上的水電站能夠早日開工。[NextPage] 向家壩和溪洛渡水電站建設到了決戰的前夜 記者:您曾多次參加溪洛渡、向家壩水電站專題技術會,為金沙江水電開發重大技術問題把關。現在,金沙江水電開發已進入蓄水發電前的關鍵階段,您認為未來還存在哪些挑戰? 潘家錚:現在,溪洛渡、向家壩水電站還沒有到蓄水、發電前的關鍵階段。當然,向家壩、溪洛渡水電站已經取得非常大的成就,為奪取最后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也都面臨著艱巨的挑戰。現在只能說是到了決戰的前夜。向家壩水電站去年完成了截流,但上下游圍堰還沒有完工,基坑還沒有排水,基坑開挖和地基處理困難還很大,主河床上的工程還沒有開始。溪洛渡水電站也已經截流,主河床上的基坑已經形成,但是建基面的開挖加深了,基礎處理工作量增加,大壩混凝土澆筑已經推遲了好幾個月。在這樣的情況下,千萬不可掉以輕心。要非常謹慎地開展工作,要把質量和安全放在第一位,要做好各種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的處理預案。比如向家壩工程要考慮可能遭遇特大洪水的情況,萬一壩基開挖中遇到更不利的地質情況,施工中可能發生大的質量事故,要停工處理,這樣整個工程進度都會打亂,所以,我們一定要從最不利的情況考慮,做好必要的預案。關鍵是做好質量控制工作,使每一個項目做一個成一個,這樣工程就可以立于不敗之地。總之,我反復地強調,現在兩個工程正面臨大決戰的前夜,千萬不可掉以輕心,要兢兢業業地工作,對各種可能會出現的情況再考慮得周到一些。 質量管理水平的提高是沒有止境的 記者:您作為國務院三峽工程質量檢查專家組組長,為三峽工程質量把關。從三峽工程到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壩工程,在質量意識、管理水平等發生了哪些變化?您對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壩工程質量有什么樣的評價? 潘家錚:我認為溪洛渡和向家壩這兩個工程的參建各方對質量問題的態度是很嚴肅的,對質量問題是高度重視的。兩個工程都已經建立了質量管理體系,都制定了大量的規章制度并切實地執行,三峽工程和其他水電工程的一些好的做法都在兩個工程上得到運用。不但如此,我看到有許多單位還制定了新的規章制度,采取了新的措施來確保質量,因此這兩個工程去年都取得了重大的進展,而且沒有出現重大的質量事故。兩個工程的質量從總體上都很好,讓人很欣慰。 但是話又講回來,在質量這件事情上是沒有"免疫力"的,或者說質量工作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質量管理水平的提高是沒有止境的,永遠都可以找到差距。我希望建設者在成績面前不自滿,永遠去找差距,用最高的標準要求自己。一個人如果永遠不滿足現狀,永遠跟最高的水平去比,他就一定能找到差距,一定能找到值得改進的地方。向家壩、溪洛渡工程開工還不久,完成的工程量不過20%,大量的工作還在后面。目前我們達到的水平跟真正的一流水平、最高標準的水平比還是有差距的,跟三峽三期工程相比也有差距,所以對這兩個工程,一方面我持肯定的態度;另一方面又希望他們永遠看到差距,永遠不滿足,不斷地改進,就可以真正做到完美無缺,無疵可求。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