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海洋能 小水電 天然氣水合物 |
中電投:科學開發水電 奉獻綠色能源文章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 發布日期:2009-06-01 | 作者:唐婧 | 點擊次數:
5月18日,海拔2300米的青海拉西瓦谷地。 青海省省長宋秀巖和中電投集團總經理陸啟洲共同按下首批發電的5號、6號機組啟動按鈕。至此,黃河上發電量最多、裝機容量最大、大壩最高、出線電壓等級最高的拉西瓦水電站首批機組投產發電,為中電投集團又融入了裝機140萬千瓦的清潔能源。 “清潔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題中之義。清潔發展,就是加大水電、核電、新能源開發力度,通過優化電源結構,提高清潔能源在總體電源中的比重,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作為中國五大發電集團之一的“掌舵人”,中電投集團黨組書記、總經理陸啟洲在學習實踐活動的專題輔導報告會上,用這樣的語言闡述了對科學發展觀的理解。 發展清潔能源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通過6年的發展,一個越來越清晰的發展軌跡是:中電投始終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將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積極進行結構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經過多年的努力,中電投水電裝機比例位于五大發電集團之首,“奉獻綠色能源,服務社會公眾”的理念,已經深深地植入了中電投科學發展的靈魂。 著名水電專家潘家錚院士表示:目前,減少燃煤產生的碳排放量,已成為國際共識和各國不可回避的義務,這對以一次能源——煤炭為主的我國來說形成頭號壓力。除厲行節能減排外,盡量開發清潔的可再生能源是唯一出路,而目前條件下,只有水電是可以大規模開發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所以要千方百計增發水電,緩解燃煤和污染壓力。誠然,水電是目前效率最高、作用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作為負責任的大型國有企業,中電投集團當前正在竭盡全力挖掘潛力,節能減排,并恰逢其時地將水電作為首要的開發對象。正是秉承這種科學發展之路,中電投集團水電開發進入了快車道。 兩個“1億千瓦”標志性機組都與中電投結緣,也成就了我國水電建設史上的一段佳話。1987年12月4日,龍羊峽水電站2號機組投產發電,我國發電裝機總容量突破1億千瓦;時隔17年后,2004年9月26日,公伯峽水電站首臺機組投產發電,我國水電裝機容量突破1億千瓦。 跨越兩個歷史階段,中電投既見證了我國電力工業的發展,更昭示著水電開發的浩蕩之勢。不得不說的是:11月15日,廣西長洲水利樞紐8號機組的投產發電,中電投水電規模實現1000萬千瓦裝機容量。這也使得中電投成為五大發電集團第二家水電裝機容量過千企業。 科學有序開發水電 科學開發水電——以生態有利和綜合效益為最大著眼點,“流域、梯級、滾動、綜合”地開發。秉承這種科學發展水電的宗旨,中電投的做法是成立流域水電開發公司,統攬整個流域的水電開發。 中電投將梯級調度效益突出、經濟效益顯現的黃河上游和長江支流沅水流域作為開發水電開發的主戰場。隨著這兩大流域的開發以及對貴州金元中水公司、湖南馬跡塘、東坪、株溪口等電廠的收購,中電投集團水電裝機容量逐年遞增。黃河拉西瓦水電的5、6號機組的相繼投產,致使中電投擁有的57家水電廠206臺已投產機組,水電裝機容量達到1195萬千瓦,水電比例占中電投在運機組容量的22%,較中電投成立初水電590.65萬千瓦的裝機容量增加604.81萬千瓦,預計到明年年底,中電投水電裝機將達到1700萬千瓦。這些看似平凡的數據,正道出了中電投發展水電的決心。 黃河上游是我國水電資源的“富礦”,也是我國“十一五”規劃中確定的四個大型水電電源基地之一,該河段水量充沛,落差集中,水力資源豐富,從鄂陵湖出口至青銅峽壩址,可布置有37—38座梯級水電站,裝機容量能夠達到2500萬千瓦。憑借豐富的水能資源和低廉的移民成本,黃河上游成為中電投開發清潔能源的前沿陣地。 截至目前,中電投集團在萬里黃河上,擁有號稱“萬里黃河第一壩”的龍羊峽水電站;擁有我國第一座采用雙排機布置并摘得 “魯班獎”的李家峽水電站;擁有榮獲“魯班獎”、國家環境友好工程獎和“詹天佑”獎的公伯峽水電站;擁有獲得中國電力優質工程獎的蘇只水電站;擁有被譽為“黃河第一顆明珠”的黃河干流上第一座投產的水電站――鹽鍋峽水電站;擁有低水頭、河床式徑流水電站――八盤峽水電站;擁有中國唯一一座閘墩式水電站――青銅峽水電站,這多座水電站,為中電投在黃河流域帶來559萬千瓦的強大裝機。已經投產發電兩臺機組的拉西瓦水電站和正在建設的班多、積石峽等水電站裝機容量達583萬千瓦。2010年,裝機420萬千瓦的拉西瓦水電站全部投產后,中電投集團在黃河上游水電裝機容量將突破千萬千瓦,2020年將突破1500萬千瓦,基本完成黃河寧木特以下河段水電開發。屆時,黃河上游水電產業集群將是繼長江水電產業集群之后的國內重要水電集群,將對我國電力工業的可持續發展產生非常重要而又深遠的影響。[NextPage] 沅水流域是中電投集團打造的第二大水電開發基地,近年來,五凌電力以依托母體電站進行滾動開發的模式,先后在沅水上建成了五強溪、凌津灘等9座電站,總裝機容量332萬千瓦;在建工程有黑麋峰、白市、托口等項目,總裝機容量為245萬千瓦。至2011年,中電投在沅水流域裝機容量將突破500萬千瓦。 在南方區域,中電投廣西梧州長洲水利樞紐橫跨兩島三江,大壩總長3.5公里,最大壩高56米,共安裝15臺燈泡貫流式機組,在同類型水電站中,因其大壩最長、船閘規模巨大、機組最多、水輪機轉輪直徑和容量為世界第一,被譽為燈泡貫流式機組電站中的“三峽工程”。目前已有12臺機組正式投入商業運營,今年年底,15臺裝機63萬千瓦的機組全部投產后,每年將向廣西電網輸送28億千瓦時的綠色電能。 環保合理開發水電 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是科學發展觀對能源企業的最基本要求。多年來,中電投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水電開發建設的全局,按照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統籌經濟社會、地區、城鄉、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要求,一直遵循 “在保護生態的基礎上合理開發水電”的環保理念。 中電投集團成立之后,建設開發的第一座百萬級水電站——公伯峽水電站,就是中電投水電建設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