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海洋能 小水電 天然氣水合物 |
長江上游水電開發出現"跑馬圈水"局面文章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發布日期:2009-09-14 | 作者:未知 | 點擊次數:
對于一條河流來說,發電只是它的一個功能。我國水電資源豐富,占世界第一位。從國家能源角度出發,開發水電不可避免,問題是怎樣開發。 由于現行流域綜合規劃的過時和對生態環境的重視不夠,水電開發中的一些問題已越來越突出,主要反映在水能資源被過度開發、無序開發和不合理開發等方面。 一是局部河流、河段水電過度開發。根據現行長江流域綜合利用規劃,長江上游的金沙江干流與岷江、大渡河、烏江等支流將建設一系列梯級水電站。這些工程實施后,上游干流大多河段都將成為梯級水庫,天然狀態河流將轉變為半天然河流或基本受人工調節,河流的水文循環、連通性和動態性將發生根本改變,對河流生態環境產生顯著的潛在與疊加影響。同時,長江上游地區大型水庫的總庫容將達到河川平均徑流量的61%,其中金沙江流域的水庫總庫容將達到上游來水量的83%,這將大大超過國際公認的40%的警戒線。 二是河流、河段水電無序開發。當前在長江上游的水電開發中,出現了“跑馬圈水”的局面與開發市場主體多元化的狀態,這使未來工程的統一運行、調度與管理暗藏危機。 三是個別水電站開發運行方式不合理。由于在水電站的設計和運行管理中基本不考慮生態需求,導致一些水電站運行后對生態環境造成很大的影響。與火電廠不同,水電站建設造成的生態環境損失一旦形成,將很難消除和恢復,岷江流域就是其中突出的典型。 為了維護長江的健康生命,長江上游水電開發必須以生態友好的理念為指導,在追求水電效益的同時,將其不利影響降至最低程度,以達到生態環境保護與水電開發的雙贏。 首先,要抓緊修訂并出臺新的長江流域綜合規劃,對原規劃從生態環境角度進行修訂和調整。其次,要遵循科學、透明的開發決策程序。立足中國國情并以國內的實踐經驗為基礎,同時積極廣泛吸納國際上先進的、有利于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決策理念和方法,如世界水壩委員會的《水壩與發展——新的決策框架》、國際水電協會的《可持續性導則》等,均可作為借鑒。再次,要逐步建立與生態友好的水電工程運行管理制度。一是對流域內水利水電工程實施統一的調度與運行管理;二是實施與生態友好的運行調度方案;三是建立水電站運行期生態環境監測制度。 總之,長江上游水電開發必須在科學發展觀的統領下進行。固然不能因為有不利影響,就不開發水能資源,但更不能盲目開發,給長江生態系統造成不可逆轉的嚴重破壞。在水電開發的規劃、設計、建設和管理的各階段,均應將生態環境保護作為重要目標。(作者翁立達系中國水利學會環境水利專委會副主任、長江技術經濟學會秘書長)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