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海洋能 小水電 天然氣水合物 |
“可燃冰”開采實現突破 開發利用有待時日文章來源: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 發布日期:2009-10-09 | 作者:未知 | 點擊次數:
(記者呂雪莉、張藝) “可燃冰”的發現為共和國60華誕獻上了一份厚禮。近日,國土資源部對外宣布,我國先后于2008年11月和2009年6月在青海省天峻縣木里鎮永久凍土帶多次成功鉆獲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實物樣品。我國成為繼加拿大、美國之后第三個在陸域鉆獲”可燃冰”的國家。消息一出,資本市場反應迅速,28日,天科股份、東華科技分別大漲9.75%、4.61%;江鉆股份更是強勢封住漲停。 市場人士和能源專家認為,目前全世界對于“可燃冰”尚處于科學勘探階段,還沒有進入實際開采實用階段。我國此次在青藏高原的重大發現,證明了我國凍土區存在豐富的“可燃冰”資源,同時也證明了我國“可燃冰”的調查與研究處于國際領先水平。但是要實現對這種新能源的利用還需要幾年的探索和實驗。因此,在資本市場上,“可燃冰”概念對相關公司業績在短期內很難起到提升作用,該題材板塊在遠期市場的表現值得關注。 我國“可燃冰”儲量相當于國內石油資源規模尚處科學勘探階段 “可燃冰”學名叫天然氣水合物,是由水和天然氣在高壓、低溫條件下混合而成的一種固態物質,因其外觀像冰一樣而且遇火即可燃燒而得名,具有使用方便、燃燒值高、清潔無污染等特點,有“可燃水”“氣冰”“固體瓦斯”之稱,是公認的地球上尚未開發的大規模新型能源。 “可燃冰”比人們平時所使用的天然氣更為純凈,開采時只需將升溫減壓就可釋放出大量的甲烷氣體。據可燃冰項目負責人之一的中國煤炭地質總局青海煤炭地質105隊隊長、總工程師、教授級高工文懷軍介紹,“可燃冰”在世界范圍內分布廣,資源量大。全球儲量是現有天然氣、石油儲量的兩倍,是本世紀能夠解決人類能源危機的最具開發前景的新型能源。據科學家測算,海底可燃冰的儲量夠人類使用1000年。這種新型能源一旦得到開采,將使人類的燃料使用史延長幾個世紀。 我國“可燃冰”目前儲量約為803.44億噸油當量,僅占全球水合物資源量的0.4%。接近于我國常規石油資源量,約是我國常規天然氣的2倍。根據石油等能源儲采比推算,目前已經發現的石油儲備量還可用40年,天然氣還可用70年,煤炭還可用190年??扇急某霈F,為能源市場增加了一股新興力量。 目前全世界對“可燃冰”的研究還處于科學勘探階段。日本率先開始勘測研究,如今已擁有7口鉆井,在世界范圍內處于領先水平。美國則從2000年起將可燃冰作為政府項目,與各大學和私營公司合作,進行勘測和實地研究。加拿大、印度、韓國、挪威等國也紛紛開始投入勘探項目。 實現開發利用尚需時日面臨環境和技術兩大難題 國土資源部總工程師張洪濤表示,在永久凍土區成功獲取“可燃冰”,對于我國未來的能源接續利用格外重要。新中國成立60年來,大慶油田的發現為我國甩掉了貧油國的帽子。“可燃冰”作為“后石油時代”的重要替代能源,此次的發現在某種意義上可以同當年發現大慶油田的意義相媲美。 我國是世界上第三凍土大國,凍土區總面積達215萬平方公里。據科學家粗略估算,“可燃冰”遠景資源量至少有350億噸油當量,可供中國使用近90年,而青海省的儲量約占其中的四分之一。 專家認為,開發天然氣水合物容易引發溫室效應、海底滑坡以及破壞海洋生態平衡等。在沒有解決開發天然氣水合物對自然界環境的影響問題之前,天然氣水合物還不能像常規一次性礦產資源那樣大量開采。 據文懷軍介紹,可燃冰像固體酒精一樣可被直接點燃,1立方米就可釋放出164立方米天然氣??扇急?,在常溫和常壓環境下極易分解釋放甲烷,稍又不慎就可能釀成環境災難。這種特性使獲取可燃冰和采煤、石油不一樣,需要以最安全最有效的手段開采和儲存。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對環境變化非常靈敏的地帶,生態環境相對脆弱,大規模的開采必須考慮環境保護的成本。”文懷軍說。 由于海域可燃冰在海底釋放時會產生龐大壓力,極易破壞海底生態環境,一直是困擾和束縛世界各國在海底開采“可燃冰”的難題。因此專家認為陸域可燃冰的開采前景較海域樂觀,但是環保問題也仍然是“可燃冰”開采的難題。 有專家認為,海域中的“可燃冰”開采至少要等到30年后,而陸域“可燃冰”開采也需要等到10到15年以后。 我國有望在陸域實現開采突破對相關市場影響有限 目前,雖然我國已經發現木里地區蘊藏著豐富的“可燃冰”資源,但家底究竟如何并不清楚。文懷軍介紹說,“僅僅是發現有這一礦種,至于究竟有多少量,還不知道。這里的凍土區有,不代表其他的凍土地區都有,即便是有,多少也可能不同。還需要運用多個手段、方法進行調查研究。距離開發還有一個比較長的過程?!?/P> 文懷軍認為,開采面臨兩大困局。一是目前還沒有成熟的開采技術和方法;二是“自燃冰”的開采面臨的環保問題十分嚴峻,需要研究探索如何既能開發利用,又不傷害環境。 “可燃冰”的開采可謂剛剛起步,在技術上處于摸索階段,而且開采和利用的成本高昂。由于“可燃冰”開采前期勘探和試驗需要投入大量的財力和物力,業內人士認為,以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石油巨頭為主導開發“可燃冰”市場的可能性比較大。 在相關領域,天科股份擁有氣體分離技術,東華科技具備煤制天然氣經驗,江鉆股份在生產油氣井鉆頭方面比較有經驗,但是這些公司的技術和生產力量與“可燃冰”的開發所需要的技術條件還相距甚遠,就目前技術,是否能參與開發還存在巨大疑問。進行商業開發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現階段“可燃冰”不會迅速提高公司產品銷量,更不會迅速提高公司業績。北京中期期貨經紀有限公司的分析師認為,在資本市場上,題材炒作是一種正常現象,短期內與“可燃冰”相關的概念股一定會受到資金追捧,而支撐“可燃冰”概念股上漲的動力顯然不足。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