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海洋能 小水電 天然氣水合物 |
開發可燃冰 中國投10億文章來源:香港文匯報 | 發布日期:2009-10-20 | 作者:未知 | 點擊次數:
──21世紀最有希望能源 境內儲量超2000億噸油當量 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 海巖 閃藍光的白色晶體簌簌燃燒,巖心中不斷冒出氣泡和水珠。這是中國科學家在錄像中演示可燃冰這一新型能源燃燒的情形。中國近日宣布首次在青海省祁連山南緣永久凍土區發現可燃冰,從而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在陸域獲得這種被譽為“21世紀最有希望戰略資源”的國家。官方能源專家在接受本報采訪時透露,可燃冰遠景資源量或超過2,000億噸油當量,中國先期將投入至少10億元加快開發。 國家能源局有關官員向本報表示,中國可燃冰開發仍處于調查實驗階段。政府計劃在2015年前投入至少10億元加快這種替代能源的開發,預計2020年前后有望實現工業開采,最快到2030年實現商業生產。 當前世界各國發展都不同程度遭遇到能源瓶頸,有關測算顯示,世界石油儲量只夠用40年,天然氣可用70年,因而開發替代能源迫在眉睫。可燃冰作為一種天然氣水合物,可直接燃燒,且污染少,廣泛分布在海底和永久凍土層內,因此業界認為是“后石油時代”重要的替代能源。 青海祁連山 鉆獲可燃冰 中國自1999年開始研究和勘探可燃冰,直至2007年5月首次在南海北部海域獲得可燃冰樣品,成為繼美、日、印后第4個在海底獲得可燃冰樣品的國家。今年9月25日,中國再次宣布在青海省祁連山南緣永久凍土帶鉆獲可燃冰樣品,從而成為在加拿大、美國之后第三個獲得陸域可燃冰的國家。 中國地質科學院一位參與可燃冰鉆探的專家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中國具備良好的可燃冰存在條件和資源前景。“不僅東海、南海、黃海的大陸架和深海可能蘊藏大量天然氣水合物,青藏高原、東北凍土區也可能蘊藏體積巨大的可燃冰。” 這位專家分析,中國是世界第三大凍土國,凍土區面積共計215萬平方公里。除已發現可燃冰的祁連山凍土區外,青藏高原羌塘盆地多年凍土區也具備可燃冰形成的溫度和壓力條件,是最有前景的找礦遠景區。另外,東北漠河盆地和西藏風火山、烏麗等凍土區存在大量可燃冰的可能性也比較大。“按照當前的研究勘探情況預測,中國可燃冰遠景儲量可能超過2,000億噸油當量,凍土區儲量尤為可觀,可能占總儲量的三分之二以上。” 中國起步晚 技術欠成熟 不過上述專家表示,雖然儲量豐富,中國也已在陸地和海底分別獲取了實物樣品,但僅僅是“點”的突破。可燃冰的物質形態和儲藏地域都極其特殊,對開發技術的要求甚高。國土資源部總工程師張洪濤曾表示,從地下開采1立方米的可燃冰,將在地下形成164立方米左右的壓力空缺,對環境的影響極大,而青藏高原地區是生態環境最脆弱的地區之一。至于海底“可燃冰”的開采,最大的難度在于防止海底壓力驟減后破壞海底環境并可能引發海嘯。 “無論是中國,還是美日等國家,都沒有成熟的工業開采技術,中國甚至還不具備獨立鉆探和取芯的技術,因此在獲取樣品時只能與國外鉆探公司合作,在可燃冰開發研究上要比發達國家落后十幾年。”專家說。 國家能源局有關官員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可燃冰開發仍處于科研試驗階段。“考慮到可燃冰的特殊性,中國肯定會謹慎地對待,不會貿然進行商業開采,更不會讓開采給環境造成破壞。” 商業化生產 樂觀需20年 這位官員透露,政府近兩年來已加快可燃冰的研究工作,將在2015年前至少投入10億元人民幣來進行可燃冰的勘探開發。按照規劃,到2015年或2020年前后中國有望對可燃冰進行一定程度的工業試開采,最樂觀估計至少要到2030年后才能實現一定規模的商業生產。其中開采陸域可燃冰會容易一些,也早一些,開采海底可燃冰的難度相對大,也就晚一些。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