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海洋能 小水電 天然氣水合物 |
水能抽水蓄能潮汐電站文章來源:廈門國際航空港水電供應站 | 發(fā)布日期:2010-06-11 | 作者:蔡東志 | 點擊次數(shù):
摘要:本文對潮汐電站提出改進方法,通過抽水蓄能,更好的利用潮汐能源。 為什么潮汐蘊藏巨大能量,而人類卻無法大規(guī)模開發(fā)利用?主要原因是潮汐高、低潮水位差不大,一般只有4米左右,而且還受漲、落潮時間限制,給開發(fā)潮汐能帶來不利影響。如何充分利用,使之造福人類,本人有如下思考,寫出來與大家探討。由于無實驗論證,只從理論上推理,希望能有更多人參與討論,若確實可行,不妨組織開發(fā)利用,使它能真正造福人類。 原理:(參圖) 海水每天有兩次漲潮落潮,高低潮時間間隔為6小時。高潮和低潮持續(xù)時間約為1小時,此時圍堰內外水位差最大,是抽水機抽水的最佳時間,抽水機只在這個時段工作。大圍堰的作用是形成圍堰內外海水高差。漲潮時先關閉所有進水閘門,大圍堰外水位不斷上漲,圍堰內外水位差不斷加大。當水位漲到接近高潮時打開抽水機閘門進水,水流帶動抽水機開始抽水至小圍堰。大圍堰內外水位差隨著進水的同時不斷縮小,當海水達到高潮時,內外水位接近相等,抽水機停止抽水,只作為圍堰內外海水通道。打開大閘門,將海水儲存在大圍堰內,儲滿水后關閉所有閘門。退潮后大圍堰外水位不斷下降,當接近最低潮時,圍堰內外水位差最大,打開抽水機閘門放水,抽水機又開始抽水。隨著大圍堰內水位不斷降低,大圍堰內外水位差逐漸變小。當大圍堰內外水位接近時停止抽水,打開大閘門放水,使水位達到最低,為下一次漲潮做好準備。若抽水機數(shù)量匹配合理,大閘門可不必進水和排水,只作為高潮時船舶進出通道和魚類通道,減少不必要的能量流失。如此周而復始,這樣每天就有四次抽水時間,與普通潮汐電站相比,成倍提高了海潮的利用率。 抽水機將水抽至小水塔,再由小水塔匯流到小圍堰儲存。這里由抽水機來實現(xiàn)流量與高程的轉換,將海水抽到高處,抬高水位,增大落差,它是此項技術的關鍵。抽水機的動力是水能,而不是電能。只要圍堰內外水位有落差,就會形成水流,就可以抽水。動力部分進水管道A1、A2-An、負載部分出水管道B等截面但相互隔離,水輪葉片同軸裝設。假設抽水機進、出流量比為An:B=4:1,理論上可把水位抬高4倍。也就是4單位流量海水帶動抽水機,抽水機再把1單位流量海水抽到4倍于原來高度。這里可根據(jù)小圍堰的設置高度、大圍堰內外水位差調節(jié)抽水機進出流量比,達到最大抽水量,減少能量流失。假設高低潮最大水位差為4m,小圍堰設計水位與低潮時相差8m。當圍堰內外水位差為4 m時,開啟A1、A2,就可以把水抽到小圍堰。當水位差為3 m時,開啟A1、A2、A3。當水位差為2 m時,開啟A1、A2、A3、A4,依此類推。當水位差只有0.5m時開啟A1-An,n=16,才能把水抽上去。 小圍堰的作用是將海水儲存在高處,當抽水機工作時,就有水補充進來。為了能連續(xù)發(fā)電,1小時抽水量要供6小時發(fā)電之用,小圍堰內海水每6小時周轉一次。大、小圍堰面積比與小圍堰水位高度成反比。比如水位抬高4倍,則面積為1:4,由于抽水的同時也在發(fā)電,故S大圍堰/S小圍堰=1/4 * 5 /6=5/24。漲潮時大圍堰內水位較低,發(fā)電機排出的水流到大圍堰內。退潮時大海海水水位較低,發(fā)電機排出的水流到大海。這樣能夠提高小圍堰的相對高度,使發(fā)電效率更高。小圍堰建在高處,這樣就可不受漲落潮的時間限制,實現(xiàn)連續(xù)發(fā)電,提高了電網的穩(wěn)定性。解決了潮汐電站只能在退潮時才能發(fā)電的問題,提高了發(fā)電機組的效率, 降低發(fā)電成本。由于是通過引流蓄水,小圍堰位置可靠陸地修建,大大方便電站的建設和管理。大圍堰可充分利用天然內灣形成的水域,減少圍堰工程量,節(jié)省工程投資。 優(yōu)點: 計算數(shù)據(jù):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qū)五山能源路2號 聯(lián)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