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熱門關鍵詞: 廣州能源所 百度 |
當前位置:首頁 - 海洋能 小水電 天然氣水合物 |
水電審批滯緩影響2020年減排目標實現?文章來源:中國能源報 | 發布日期:2010-08-04 | 作者:胡學萃 傅玥雯 | 點擊次數:
隨著金沙江金安橋水電站和西藏藏木水電站的正式獲批,業界對于已凍結2年之久的大型水電審批重新燃起了希望。最近,記者從權威渠道獲悉,西藏雅魯藏布江的開發已經成為五大發電集團下一階段瞄準的目標。然而我們在大聲疾呼水電核準解凍之前,還有三個問題需要解答。 3.8億千瓦有多遠 據中國水電顧問集團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的數據,按照我國政府承諾的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15%的目標,屆時水電裝機要達到3.8億千瓦。然而,我國目前達到的裝機容量只有1.9億千瓦,由于水電建設周期長,近年來水電核準不足,將影響2020年減排目標的實現。 對于金安橋水電站獲批,金沙江中游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向明很樂觀地向《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這是我國節能減排和履行減排承諾大背景下的必然選擇。 “豐水、富煤、缺油、少氣”的我國,長期以煤炭為主的消費結構注定了高碳的命運,然而多年來水電這個公認的清潔可再生能源受制于環保和移民問題而小心又謹慎。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司長王駿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按照如今的年消費31億噸標準煤來推算,2020年我國需要消費48.5-53.5億噸標準煤,屆時只有總量控制在51億噸,才能保證15%目標的實現。這就要求水力發電達到1.25萬億千瓦時,也就意味著2010年—2020年能源需求年遞增率必須控制在4.7%。而我國2000年至2010年這10年間,能源需求以每年7.9%的速度遞增,因此節能減排壓力巨大。 水電百年,我國水電發電量才貢獻了6100億度電,而想要在未來十年實現1.25萬億度發電量談何容易?王駿說,這意味著水電開發程度至少要到80%到90%。 移民環保怎么做 當前的水電開發,移民和環保成為頭等大事已成共識。然而,移民問題其實是社會利益分配不均的表現。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當前大中型水電工程建設,移民遷移從一開始就滯后于主體工程的建設進度,成為截流和蓄水的關鍵制約因素。中國長江三峽集團總公司副總經理樊啟祥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業界關注的金沙江向家壩、溪洛渡工程共需要移民18萬人,按照建設規劃庫區移民應分別于2011年5月、11月前全部搬遷安置完畢,截至目前已經完成搬遷4萬多人,未來2年不到的時間要完成搬遷14萬的任務異常艱巨。 另外,國務院047號令下達之后,每人每年600元的后期扶持基金如何下發也成為地方政府考慮的問題。國家要如何保障這批移民款如實發放到老百姓手中?是否可以借鑒工程施工的經驗引入第三方監理?地方政府如何下發這筆錢?是直接給錢了事?還是用這筆錢建立扶持基金,帶動地方特色產業發展?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認為,必須因地制宜制定移民政策并落到實處。基礎設施和社會保障建立后,移民的長期發展還是要靠個人,這就需要發揮市場機制作用。[NextPage] 說到水電開發,另一個讓人愁腸百結的就是環保問題。對于環保環節的質疑,不外乎這樣幾點:河流水文情勢與魚類的保護、庫岸穩定和誘發地震的情況、周邊環境和生態的保護等, 對此,史立山對本報記者說:“相對于火電廠的建設,上馬水電工程的效果是不可逆的。水電工程會涉及到一些無法回避的難題。但是各行業在分析水電工程時,都會站在自己的立場。水電開發吸引了更多人對本無人問津的環保問題的空前關注,正如一些極端環保主義者一味認為開發水電破壞了生態環境,卻忽視了開發水電帶來的巨大效益。” 記者在泰安抽水蓄能電站看到,電站的主要建筑物全部采用泰山民居及風景園林建筑,將對泰山的自然環境影響降低到最小,還成為泰山風景區的一道新景觀。 史立山認為,解決移民和環保矛盾不能一蹴而就:“各方的反對聲音在一定程度上是社會的進步動力,它能使審批變得更加謹慎、政府和企業也能在監督之下按規定建站。” 上網電價交多少 是否加快水電開發,是國家態度決定了指示燈要往哪個方向亮的問題。盡管水電開發面臨移民和環保壓力,我們不能“因噎廢食”。 除了環保和移民,水電最為頭疼腦熱的問題就是電價。如今水電面臨的同網不同價問題在電改8年之后依然沒有實質性的進展。近日,國家發改委將三峽輸變電工程輸電價格由現行平均每千瓦時0.07元下調至0.064元。按照市場競爭優勝劣汰的原則,優質的水電應該比火電擁有更強的競爭力,然而如今的水電電價沒有也似乎不敢奢望像風電那樣的恩遇。 有專家表示,如果國家在政策上給予水電如風電一樣的并網補貼標準,無疑將成為電力體制改革的又一突破口而載入史冊。王駿說,所謂的市場機制就是肯定電力作為商品對于消費者的效用是一視同仁的。1996年《電力法》中所闡述的”同網同質同價”問題代表的是一個時間概念,它反映供需關系的變化。“高峰時段電價就應該貴,價格是一樣的,不分水、火、核。” 另外,如今電價問題涉及的利益牽扯過多,少有人敢碰這個“燙手山芋”。以“西電東送”為例,資源所在地人民貢獻了資源,卻沒有獲得生態和其它合理的補償。因此,專家建議,是否可以考慮從東部受電地區的電價收益抽調一部分,作為生態和移民補償基金返還給資源輸出地,與此同時酌情減輕當地的GDP壓力。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