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精品在线观看-岛国精品在线-岛国大片在线免费观看-岛国大片在线观看完整版-日本老师xxxx88免费视频-日本久久综合网

980x86.gif
熱門關鍵詞: 廣州能源所 百度
當前位置:首頁 - 海洋能 小水電 天然氣水合物

海洋能開發“弄潮兒”聚溫嶺 研討如何更好發電

文章來源:新華網 | 發布日期:2010-09-01 | 作者:未知 | 點擊次數:

2010年8月28日,第三屆全國海洋能學術討論會在我國最大的潮汐試驗電站江廈潮汐試驗電站所在地浙江溫嶺市開幕,國務院參事徐錠明欣然賦詩,展望海洋能開發美好前景。

    這次海洋能學術研討會是由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海洋能專業委員會、浙江省海洋學會海洋能源專業委員會共同主辦,浙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東北師范大學先進能源技術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工程學院協辦,國電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承辦的。

    在兩天的會議期間,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原政委張序三中將、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裝備部原部長鄭明少將、中國工程院院士曾恒一等與來自清華大學、西安交大、中科院電工研究所、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東北師范大學、浙江大學、浙江海洋學院、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圍繞海洋可再生能源資源調查與評價、海洋能轉換理論研究和轉換技術研發試驗研究、海島可再生能源開發、海洋能開發利用戰略等展開學術交流,大家認為,近年來我國海洋能事業得到長足發展,研發力量得到進一步充實,關鍵技術和核心裝備研究取得了顯著突破,未來我國海洋能開發大有可為。

    波浪能技術、潮汐能技術、潮流能技術、海洋溫差能發電等其他技術、資源分析等……與會專家提交的各個方面的論文匯編成厚厚一冊。會上,張雪明、張亮、王樹杰、史宏達、羊天柱等教授(或由學生代)就《自變距雙向流潮流能電站專用水平軸透平設計》、《漂浮式潮流電站總體設計》、《水平軸海流能水輪機水槽模型實驗研究》、《碟形越浪式波能發電裝置的試驗研究》、《健跳港潮汐電站工程運行仿真數值預測研究》等話題作了學術交流。    

    A:潮汐電站開發 韓國將建成世界最大潮汐電站

    三門健跳港萬千瓦級潮汐電站已進入前期工作階段

    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站長顏建華告訴記者,在海洋能源中,潮汐能的開發利用最為現實,也最具發展前景。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從1980年第一臺機組發電至今,已走過三十年風雨歷程。目前電站共安裝6臺雙向燈泡貫流式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3900千瓦,機組運行穩定,發電量逐年提高,年發電量保持在720萬千瓦時,截止今年6月底累計發電約1.6億千瓦時。江廈潮汐試驗電站的運行為我國潮汐能開發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但也面臨著經濟效益不佳、發展艱難等實際困難,但顏建華表示,“這些困難將隨著我國對海洋能開發的重視和政策的扶持,也隨著電站自己的努力而逐步得到解決。”

    顏建華透露說,隨著各國能源需求的不斷增加,近年來不少國家加大了對潮汐電站的開發力度,世界上適宜建潮汐電站的,都開展了相關的研究,特別是韓國,對潮汐電站建設著力更多。2003年,韓國正式開工建設裝機25.4萬千萬的始華湖潮汐電站,現即將建成投產,將超過法國朗斯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潮汐電站。2007年,韓國又動工興建裝機容量達50萬千瓦的加露林潮汐電站。

    我國最大的新能源發電企業集團------江廈潮汐試驗電站上級主管部分----龍源電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從2008年開始,就在浙江、福建沿海開展萬千瓦級潮汐電站選址工作,希望在江廈潮汐試驗電站既有水平上再上一個新臺階,建設萬千瓦級潮汐示范電站,最終選擇臺州三門健跳港萬千瓦級潮汐電站作為近期開發工程。

    三門健跳港潮汐電站位于三門灣口南側,屬正規半日潮,港內落差較大,平均漲潮潮差和落潮潮差均為4.19米,平均漲潮、落潮歷時均為6小時。 [NextPage]

    據《浙江省健跳港潮汐電站項目建議書》,該站站址裝機容量2萬千瓦,年利用小時2550小時,電站單位千瓦靜態投資33400元人民幣,靜態總投資約6.68億元人民幣,含稅上網電價1.95元/KW·h,是國內目前最優質的潮汐發電站址之一。

    顏建華表示,目前建設潮汐電站在“跑項目”過程中,遇到兩個問題,一是潮汐電站高電價的問題,二是高電價潮汐電站有無推廣意義的問題。顏建華認為,利用潮汐發電既可節約常規能源,減輕環境污染,又能改善能源結構,有著巨大的優越性,潮汐電站是值得推廣的。他希望與會專家加強對潮汐電站開發的難題研究,降低上網電價,力爭項目早日開工建設,為海洋能開發作出更大貢獻。    

    B:浙江舟山群島地區是我國沿岸潮流最強的地區

    潮流能發電主要是要解決能量的穩定輸出問題

    東北師范大學張雪明教授說,海洋蘊藏著巨大的可再生能量,全球海洋能的理論可再生功率約為7.66乘以(此處為數學符號)10的10次方(此處也是數學符號)KW,海洋能最具開發前景的是波浪能、潮汐能和潮流能(記者注,又稱海流能),這也是世界各國海洋能開發的熱點。

    “潮流能主要是由于地球、月球、太陽引力作用下產生的海水漲潮落潮運動產生的動能,潮流能與流速的立方成正比。與其他形式的海洋能相比,潮流能具有能量密度高、極具規律性和可預見性的特點,正在成為海洋能開發的又一熱點。目前開發潮流能主要有兩種方式:水平軸透平方式和垂直軸透平方式。而水平軸形式透平可得到較大能量轉換效率最具商業化前景。

    哈爾濱工程大學的荊豐梅、盛其虎、張亮三位研究人員在《漂浮式電站總體設計》一文中透露,我國的四大海區的潮流資源分布總趨勢與潮差的分布類似,東海沿岸最強,渤海和黃海沿岸次之,南海沿岸最弱。

    “東海沿岸潮流流速最強,其中長江口、杭州灣、舟山群島諸水道以及浙閩沿海的一些河口(椒江、閩江等)和港灣(沙埕港、三都澳等)潮流最強,最大流速在3.0-4.0m/s.特別是舟山群島地區是我國沿岸潮流最強的地區。

    浙江大學流體傳動及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劉宏偉、李偉、林勇剛、馬舜等在論文披露,近十年來,潮流能開發在世界范圍內取得較大進步,各式各樣的潮流能轉換裝置處于示范性項目階段,其中多數集中在歐洲和北美,比較著名的如英國MCT公司300KW的Seaflow樣機、1.2MW雙轉子Seagen系統、挪威的300KW重力型并網型樣機,意大利的130KW垂直軸式Kobold渦輪樣機等。但是,盡管如此,潮流能發電裝置要想實現長時間可靠運行,還有許多關鍵技術問題等有待解決,重要問題之一就是能量的穩定輸出。

    據記者從研討會上獲悉,我國的潮流能應用技術研究發展經歷了二十多年,在潮流水輪機水動力性能理論研究、模型試驗研究、機構設計、葉片控制及電站總體設計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工作,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近幾年來,哈爾濱工程大學、東北師范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和浙江大學等高校科研人員在研究潮流能發電領域做了大量工作。目前,我國已在山東榮成成山頭、浙江岱山縣、浙江舟山等地選址建潮流電站。

    C: 波浪能開發還無法形成大規模的商業開發

    “在各種各樣的海洋資源中,波能是最廣泛的且適用于大多數沿海地區。由于在轉換技術和生產成本上比其他海洋能有利,波能轉換系統在商業電力生產上的建立也是可行的。”中國海洋大學的史宏達教授等作者在論文中指出,科學家已經發明了大量的波能吸收裝置,并且其中有許多已經被用于發電。“如今,振蕩水柱(OWC)模型已經被廣泛的應用到波能轉換裝置中。但該裝置有一個缺點是波能轉換效率比較低。”

    長沙天工電力科技有限公司的王應龍和王鐘鳴在論文中介紹說,近二十年來,美國、英國、日本、挪威等國家都在研發、建設浪能電站,一般都利用波峰到浪谷的垂直起伏運動來驅動水輪機或氣輪機;利用波浪前后來回運動經由凸輪等機械元件等推動葉機,其他方法,如將浪涌集中于水道中利用水位差、壓差等方法,到目前,還沒有一種方法被廣泛應用和推廣。 [NextPage]

    據與會專家介紹,目前,世界各國在波浪能開發還是無法形成大規模的商業開發,所有的方法可簡單歸納為三個部分,即一是把波浪能轉換為轉動的機械能,二是機械能轉化為電能,三是將不穩定的電能處理成穩定的電并送上電網,目前,第二、三部分已比較成熟,但是主要的問題還是在第一步,即如何把波浪能有效地轉換成轉動的機械能,各種各樣的波浪能發電方法不同之處主要也在這里。

    D:海洋溫差能儲量比較豐富 溫差能發電研究起步雖晚進展較快

    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工程院劉偉民、陳鳳云兩位作者在論文中介紹說,一般而言,海洋能具有密度低和不穩定的特點,但海洋溫差能是海洋能中能量最穩定、密度最高的一種,在溫差12攝氏度-20攝氏度(符號)時折合成有效水頭為210米至570米,已具有相當水力能的強度,能量密度較高。

    據介紹,1881年,法國人提出海洋溫差發電概念,1926年,首次進行了海洋溫差能利用的實驗室原理試驗,當年在古巴沿海建成了一座開式循環發電裝置,美國在1979年在夏威夷建造了第一座Mini—OTEC 50KW試驗性海洋溫差能轉換電站,凈功率達15KW,這是人類首次通過海洋溫差能來得到有實用價值的電能,但因石油價格下降,美國并沒有全力開發海洋能源。

    日本從1981年開始建成三座岸基式溫差電站,印度政府將海洋溫差能作為未來的重要能源之一進行開發,1999年,在印度東南部海上運轉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套1MW海洋溫差發電實驗裝置。隨著對可再生能源的日益重視,美國、日本、印度等國繼續加大對海洋溫差能的研究的資金投入。

    劉偉民、陳鳳云在論文介紹中說,中國海洋溫差能儲量比較豐富,但研究工作起步晚。上個世紀80年代初,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和天津國家海洋技術中心研究所等單位開展溫差發電研究。1986年廣州研究完成開式溫差能轉換試驗模擬裝置,利用30攝氏度(符號)以下的溫水,在溫差20攝氏度(符號)的情況下,實現電能轉換。1989年又完成了霧滴提升循環實驗研究,有效提升高度達20米。1989年,該研究所還對開式循環過程進行了實驗室研究,建造了兩座容量分別為10W和60W的實驗臺,霧滴提升高度為當時同類設備的最高值。我國臺灣省也從1980年開始積極開展溫差能資源調查和開發工作。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在“十一五”期間重點開展了閉式海洋溫差能利用的研究,完成了海洋溫差能閉式循環的理論研究工作,并完成了250W小型溫差能發電利用裝置的方案設計。2008年,承擔了“十一五”科技支撐“15千瓦海洋溫差能關鍵技術與設備的研制”課題。     

    E:“十二五”期間將進一步加大對海洋能開發投入力度

    國家已設立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項目

    科技部高新司孫鴻航博士在會上說,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我國政府已向國際社會莊嚴承諾,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0-45%,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并將此目標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這一目標對各行各業提出了挑戰,尤其是能源行業。”孫鴻航表示,海洋能作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方向之一,資源儲量豐富,發展潛力巨大。目前,歐盟、美國、英國、日本、韓國、俄羅斯等均關注海洋能開發,部分國家已在關鍵技術研發和裝備制造方面取得重大進步,正在進行實用化技術開發,其主要目標是提高能量轉換效率,降低成本,增強系統可靠性,減少環境影響。經多年發展,我國也在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等技術研發和示范應用方面取得良好進展,具備了一定的開發利用規模,形成一支比較穩定的技術研發隊伍。

    孫鴻航說,科技部一直高度重視海洋能技術的研發與示范應用,“十一五”以來,又加強了對海洋能發電技術的研發支持力度,首次在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中安排了“海洋能開發利用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重點項目,支持海流能、波浪能、溫差能等海洋能發電關鍵技術研究和核心裝備研制,并開展了海洋能發電系統綜合測試技術的研發與示范。此外,還有國家863計劃中重點安排了潮汐能發電以及其他各類海洋能發電關鍵技術研發示范科題。孫鴻航表示,“十二五”期間,科技部將進一步加大對海洋能開發利用方面的投入力度,按照政策引導和市場拉動相結合的原則,采取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方式,以萬千瓦級潮汐試驗電站低成本建設關鍵技術和海島多能互補發電系統關鍵技術研發及示范等重點項目為依螅櫓鉤畢堋⒉ɡ四堋⒑A髂薌捌淥骼嗪Q竽薌際醯難蟹ⅲ⒑Q竽苧蟹⑹匝櫧教ê妥酆鮮痙豆こ蹋徊酵黃乒丶際跗烤保嘌哂惺瀾縵冉降難蟹⑼哦櫻俳夜Q竽懿檔目燜俳】搗⒄埂?

    會上,一位專家自目前搞海洋能研發的只是“一小撮人”,但是,正如文章開頭徐錠明參事所作的詩中所寫的那樣:“驚濤駭浪星星火,排山倒海紅日升”,對于未來我國的海洋能開發,這“一小撮人”信心很大,記者在會上了解的另一個利好消息是:在財政部和國家海洋局的共同努力下,我國已設立了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項目,2010年度的專項資金為2億元,這超過了建國以來所有的海洋能技術投資總和,并且在今后將會持續穩定地保持專項資金支持。 (據中國臺州網 作者:黃曉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
中國新能源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新能源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新能源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能 源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國新能源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綜合動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