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海洋能 小水電 天然氣水合物 |
水電:下決心有序開發利用文章來源:中國經濟導報 | 發布日期:2010-09-02 | 作者:宋陽 | 點擊次數:
本報記者 宋陽 1910年,由云南民間資本集資興建的中國第一座水電站――石龍壩水電站,在昆明市郊滇池出口螳螂川上動工建設,開創了中國人自己建設水電站的歷史,同時石龍壩水電站發出的480千瓦電流為昆明市民送來了第一縷現代工業之光。 100年后的今天,運轉了1個世紀的龍門壩水電站還在繼續運轉。只是,百年間,從這里發出的中國水電之流已經開山劈嶺,集水成洋,蔚為壯觀。 從螳螂川到長江、黃河,從石龍壩到二灘、三峽,百年間中國水電“實業救國”的使命已悄然演變成為“實業興國”,中國水電在新世紀的國家經濟建設中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百年水電:綜合效益凸顯 從1910年石龍壩開眼看世界,到前不久投產的小灣水電站,我國水電裝機容量突破了2億千瓦大關。百年間,中國水電歷經百年風云變幻,并與國運緊密相關。 1910年,中國還沒有自己的水電站,隨著西方先進技術傳入我國,一些有志之士開始思考利用云南水能資源發展經濟、造福人民。靠募集民間資本,我國第一座水電站――石龍壩水電站在云南昆明誕生。 據了解,石龍壩電站建設和運營初期曾經聘請了兩名德國工程技術人員作為專家。這對20世紀初曾在這個水電站工作過的德國VonKarl、Mosig夫婦,在1927年德國西門子雜志第七卷第一期發表了《云南府:中國第一個水電站》。他們這樣寫道:“在這個國家偏僻的內地,在那遠離世界潮流和西方文化隔絕的地方,也已有人將西方技術成就移植到自己的土地上,一些卓越的知識分子和敢于開拓的人士就是這么干的……” 時至今日,我國水電裝機突破2億千瓦。從新中國剛成立時候的36萬千瓦到如今的2億千瓦,從引進設備到自主制造、從制造簡單設備到生產復雜的世界頂尖設備、從自己制造到走出國門,水電發展的每一次進步都同中國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現如今世界各地的水電站施工工地上都能看到中國人的身影,許多電站都采用我國出口的設備。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近日在云南昆明舉行的“中國水電100年紀念大會”上強調,100年來,我國水電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查清了水力資源狀況。查清了大陸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技術可開發裝機容量和經濟可開發裝機容量分別為6.9億千瓦、5.4億千瓦和4.02億千瓦。 ――水電開發規模不斷邁向新臺階。2004年9月,我國水電總裝機突破了1億千瓦大關,2010年達到2億千瓦,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水力發電國家。我們用10年左右的時間,實現了水電裝機容量比建國50年的總和將近翻了兩番的超越。 ――水電壩工技術進入國際先進水平。到目前為止,包括200米級特高碾壓混凝土重力壩技術、200米級特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壩技術、300米級特高拱壩及100米級特高碾壓混凝土拱壩技術、壩工基礎工程技術、高速水流的消能工技術創新在內的重大關鍵技術得到全面突破。 ――水力發電設備國產化水平顯著提高。目前,我國已建單機容量50萬千瓦及以上機組32臺,在建109臺,在建已建總裝機容量達9075萬千瓦,已建在建數量均居世界前列。 ――大型水電站的建設推動大容量、遠距離、高電壓輸電技術屢攀新高峰。目前國家已啟動建設的1000千伏交流和±800千伏直流輸電示范工程順利進行,將對實現跨大區跨流域輸電、水火電互濟調解調節和全國能源資源優化配置起到積極的作用。[NextPage] ――水電開發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了巨大的綜合效益。我國水電建設在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優質電力的同時,在水資源綜合利用,推進節能減排、改善大氣環境,促進“西部大開發,發展區域經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以及防洪、航運、灌溉、供水、養殖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節能減排:水電要唱主角 我國政府已對外宣布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在我國一次能源的比重將提高到15%。這個15%的非化石能源中,目前人類能運用的主要是水電、核電、風能、太陽能、地熱能、潮汐能、生物質能等。 許多人認為,核電在這個15%中可以作很大貢獻。但記者算過這樣一筆賬:2000萬千瓦的核電只占到我國一次能源的1%,所以,即使將來核電能達到7000至8000萬千瓦,占我國一次能源的比重也不過4%,還有11%需要由其他的非化石能源完成。盡管近年來風電和太陽能發展很快,但發電小時數有限。風力發電一年達3000小時就算很不錯了,同樣的裝機容量其發電小時數只有核電的1/4。太陽能的裝機容量就更小,發電量也有限,只能用于一些特殊用途,比如為路燈供電或安裝在電網到不了的地區。 到2020年,核電在我國一次能源的比重占到4%,風電、太陽能和其他非化石能源占到2%,至少有9%要靠水電來完成,水電在15%的目標中要唱主角。 張國寶在“中國水電100年紀念大會”上表示,水電是我國僅次于煤炭的第二大常規能源,更是目前可再生和非化石能源中資源最明確、技術最成熟、最清潔和最經濟的能源,隨著我國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方面的壓力和責任越來越大,水電對我國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發展低碳經濟的作用和效果將愈加顯現。 根據最新規劃,為實現2020年節能減排目標,屆時水電裝機容量須達到3.8億千瓦,其中常規水電3.3億千瓦,抽水蓄能5000萬千瓦。 張國寶說,只有下決心有序開發利用水電,才能進一步改善我國的能源結構,實現2020年節能減排和非化石能源發展目標的承諾,推進國民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他同時表示,未來10年我國將再增加1.8億千瓦水電裝機,中國水電將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