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海洋能 小水電 天然氣水合物 |
評論:減排寬了水電路文章來源:《國際金融報》 | 發布日期:2010-09-06 | 作者:未知 | 點擊次數:
在能源需求和節能減排的壓力下,與前期開發水電的謹慎相比,未來10年中國水電或將大步前行。“為實現2020年節能減排目標,屆時水電裝機容量須達到3.8億千瓦。我們只有下決心有序開發利用水電,才能進一步改善我國的能源結構。”近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在中國水電100年紀念大會上語氣堅定地表示。 轉機 中國向國際社會承諾,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在中國一次能源的比重將提高到15%。張國寶表示,“水電至少要出力9%,因為水電是中國目前可開發程度最高、技術相對成熟的清潔可再生能源。當前減排形勢和中國作出的莊嚴承諾加大了開發水電的緊迫性,因此在做好能源中長期規劃時應該突出水電的戰略地位。” 張國寶指出,水電是我國僅次于煤炭的第二大常規能源,隨著我國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方面的壓力和責任越來越大,水電對我國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發展低碳經濟的作用和效果將愈加顯現。 另據國家能源局相關官員透露,在即將上報的《新興能源產業發展規劃》中,水電已被列為首位,《規劃》顯示,到2020年水電的總裝機將達到3.8億千瓦。這一目標正是由減排承諾倒推而出,是一個“硬指標”。 據了解,“十一五”期間,我國水電開發已經大幅滯后于規劃目標。“十一五”期間原本規劃水電開工量約7000萬千瓦,而實際開工量只有2000多萬千瓦。因此,“十二五”期間,水電項目的核準量和開工量都需要大幅提升。 中國能源戰略研究中心專家郭海濤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家承諾的15%非化石能源占比壓力給水電發展提供了機會,目前我國的水能開發還有很大潛力。雖然我國水電裝機容量突破2億千瓦,躍居世界第一,但水電開發比例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公開資料表明,目前全世界水力發電滿足了約20%的電力需求,有55個國家一半以上的電力由水電提供,其中24個國家這一比重超過90%。而我國水能資源世界第一,技術可開發量5.42億千瓦,以目前的1.85億千瓦(常規水電)計算水電開發利用率也還只有34%左右,仍遠低于發達國家60%-70%的平均水平。[NextPage] 困局 近日,金沙江和雅魯藏布江上的兩個水電站相繼獲批,在業內人士看來,這表明國務院兩年多來沒有核準常規水電的僵局被打破,預示我國水電的發展機遇正在來臨。 不過,這或許并不意味著政府將對水電項目大開閘門。橫亙在水電建設領域的兩座大山——移民和生態問題,無疑不會因為中國的減排目標而就此消失。 中國水電工程顧問集團公司的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底,我國可再生能源“十一五”規劃中列舉的重點開工水電項目僅有1/3獲批。郭海濤告訴記者,由于受到生態環境、建設管理和移民安置等問題的制約,近年來水電發展幾乎陷入停滯。未來水電大發展的前提是必須處理好環保問題和移民安置補償問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研究員魏復盛告訴記者,如何協調水電建設與保護環境這一矛盾,已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但現在在中國有一些水電項目存在“先上船再買票”的現象,沒有充分評價其環境影響。 還有分析指出,目前水電開發所涉及的移民補償估算思路,依舊是對移民進行“一次性補償”,隨著經濟的發展,這種移民補償方式可能難以保障移民長期生活的要求。 “大力鼓勵水電開發,需要真正改變過去‘重工程、輕環境、輕移民’的思想。今后水電的投資重點需要放在生態恢復,移民安置和庫區事業的發展方面。”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近日指出,其中用于移民安置的費用占總投資比重由過去的1/3提升到一半甚至2/3,水電開發投資企業需要有這樣的思想準備。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