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精品在线观看-岛国精品在线-岛国大片在线免费观看-岛国大片在线观看完整版-日本老师xxxx88免费视频-日本久久综合网

980x86.gif
熱門關鍵詞: 廣州能源所 百度
當前位置:首頁 - 海洋能 小水電 天然氣水合物

優化能源結構 亟待制定可燃冰發展規劃

文章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 發布日期:2011-01-11 | 作者:晁毓山 | 點擊次數:

本報記者  晁毓山報道   

“中國南海北部神狐海域探明儲有約194億立方米的可燃冰?!眹临Y源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有關人士日前披露。

國土資源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近日完成的《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鉆探成果報告》顯示,科考人員在中國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鉆探目標區內圈定11個可燃冰礦體,預測儲量約為194億立方米。

可燃冰是一種清潔能源,被譽為“后石油時代”最有希望的戰略資源,是公認的全球21世紀可替代能源。業內人士表示,南海北部神狐海域發現大儲量可燃冰,是我國10年來海洋可燃冰資源專項調查研究取得的成果,“下一步,除繼續加大可燃冰資源專項調查的力度外,應加快制定可燃冰資源發展規劃,早日實現我國能源結構實質性優化”。

調查取得突破性成果

可燃冰學名天然氣水合物,是水和天然氣在高壓、低溫條件下混合而成的一種固態物質,具有使用方便、燃燒值高、清潔無污染等特點,是公認的地球上尚未開發的最大新型能源。1立方米的可燃冰可在常溫常壓下釋放164立方米的天然氣及0.8立方米的淡水。同等條件下,可燃冰燃燒產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氣要多出數十倍。

1999年,在中國地質調查局的組織部署下,我國開始對可燃冰開展實質性的調查和研究;2002年,經國家正式批準,又啟動了對我國海域可燃冰資源調查與研究專項,該專項下設4個項目,包括我國海域可燃冰資源調查與評價、勘探開發技術、環境效應等。

近10年來,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作為該項目的具體執行單位,在南海北部陸坡區特別是西沙海槽、神狐、東沙及瓊東南4個海域有重點、分層次地開展了可燃冰資源調查與評價工作。目前,該調查團隊在4個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一是發現了南海北部陸坡可燃冰有利區。在西沙海槽、東沙、神狐及瓊東南等海域,發現了可燃冰存在的深—淺—表層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地質和生物等多層次、多信息異常。

二是評價了南海北部陸坡可燃冰資源潛力。初步圈定了其異常分布范圍,預測了含可燃冰層的厚度和水合物資源遠景,評價了這一區域可燃冰資源潛力。

三是確定了東沙、神狐2個可燃冰重點目標。圈定了南海北部陸坡可燃冰遠景最有利的目標區,為實施可燃冰鉆探驗證提供了目標靶區。

四是證實了我國南海存在可燃冰資源。2007年4-6月,科考隊在南海神狐海域實施了鉆探工程,成功獲取了可燃冰實物樣品。這使我國成為繼美國、日本、印度之后的第4個通過國家級研發計劃在海底鉆探獲得可燃冰實物樣品的國家。[NextPage]

技術獲得突破性發展

“南海北部神狐海域發現大儲量可燃冰,表明我國在可燃冰探測技術和探測設施上有了巨大進步。”有關專家表示。

2010年10月,我國第一艘可燃冰綜合調查船“海洋六號”正式列入我國海洋地質調查船隊建制。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局長馬申達介紹說,“海洋六號”可燃冰綜合調查船是依據我國海域特點和海洋地質需要,由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第一艘可燃冰綜合調查船,它將以海底可燃冰資源調查為主,兼顧其他海洋地質、海洋礦產資源調查工作。

據了解,“海洋六號”調查船采用了電力推進系統、動力定位、全回轉舵槳等國際先進技術及設備,配置了4000米級深海水下機器人“海獅號”、深水多波束測深系統、深水淺地層剖面系統等,總造價4億元,裝備條件在我國海洋地質調查隊伍中首屈一指,將加快我國海洋可燃冰調查步伐。

與此同時,2010年10月上旬,從勝利油田傳來喜訊,國家“十一五”重大科技攻關課題——天然氣水合物鉆探取心關鍵技術研究在渤海南岸、黃河三角洲東北部的埕島海域成功進行了現場取樣。

有關專家表示,此次試驗成功,表明可燃冰鉆探取心工具各個結構合理,幾項關鍵技術均得以解決。據悉,兩種可燃冰鉆探取心工具已成功申請2項發明專利、5項實用新型專利,還有2項發明專利正在審理中。有關專家認為,可燃冰鉆探取心技術的突破,將拉開我國可燃冰商業開發的帷幕。

中國地質科學院一位參與可燃冰鉆探的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具備良好的可燃冰存在條件和資源前景?!安粌H南海、東海、黃海的大陸架和深海可能蘊藏大量天然氣水合物,青藏高原、東北凍土區也可能蘊藏體積巨大的可燃冰”。

上述專家分析說,按照當前的研究勘探情況預測,我國可燃冰遠景儲量可能超過2000億噸油當量,凍土區儲量尤為可觀,可能占總儲量的2/3以上。

國家能源局有關人士表示,我國可燃冰開發目前仍處于調查實驗階段,政府計劃在2015年前投入至少10億元加快這種替代能源的開發,預計2020年前后有望實現工業開采,最快到2030年實現商業生產。

著手制定發展規劃

不過專家也表示,雖然可燃冰儲量豐富,我國也已在陸地和海底分別獲取了實物樣品,但僅僅是“點”的突破??扇急奈镔|形態和儲藏地域都極其特殊,對開發技術的要求甚高。

國土資源部總工程師、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張洪濤表示,從地下開采1立方米的可燃冰,將在地下形成164立方米左右的壓力空缺,對環境的影響極大。而海底可燃冰開采最大的難題在于防止海底壓力驟減后破壞海底環境,并可能引發海嘯。

據了解,目前要開采埋藏于深海的可燃冰尚面臨著許多問題。在導致全球氣候變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20倍,而可燃冰礦藏哪怕是受到最小的破壞都會導致甲烷氣體的大量泄漏。另外,陸緣海邊的可燃冰開采起來十分困難,一旦出現井噴事故,就會造成海嘯、海底滑坡、海水毒化等災害。由此可見,可燃冰在作為未來新能源的同時,也是一種危險的能源。可燃冰的開發利用就像一柄“雙刃劍”,需要小心對待。[NextPage]

“當務之急是著手制定可燃冰資源發展規劃。”業內人士認為。據了解,我國尚沒有具體的可燃冰試開采計劃。

可燃冰的開采階段分為勘探階段、實驗性開采階段、商業性試開采階段和商業開采階段。只有根據商業性試開采階段的結果作出可行性判斷之后,才能決定某一地區的天然氣水合物是否具有商業性開采的價值。張洪濤表示,我國距離商業性開采可燃冰資源還有15-20年的時間。這期間就包括5年的試開采階段,而且是在一切順利的前提下。

目前,我國臺灣地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
中國新能源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新能源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新能源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能 源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國新能源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綜合動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