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海洋能 小水電 天然氣水合物 |
“可燃冰”奏響萬億蛋糕狂想曲文章來源:證券日報 | 發布日期:2011-01-14 | 作者:桂小筍 | 點擊次數:
可燃冰概念遭到爆炒,相關公司卻認為可燃冰的運用可能要到幾十年以后 能源的日漸枯竭使得各種新能源被發現的新聞總能實現一石驚起千層浪的效果。概念的熱炒和商業開采的技術短板,讓可燃冰陷入了冰火兩重天的境界。 近日,一則關于我國南海發現194億立方可燃冰的新聞讓“可燃冰”概念股再次成為了熱門話題,關于“可燃冰”的種種猜測及概念股清單開始頻頻見諸報端。受此利好消息的影響,泰山石油、榮豐控股、準油股份、中國石化等皆受到熱捧。 相關上市公司稱無開采計劃 與概念熱炒相悖的是上市公司對可燃冰業務開展的冷漠反應。 “這是幾十年后的事情。”《證券日報》記者致電泰山石油、準油股份、中國石化等可燃冰概念股公司,對方皆表示近期內無開展可燃冰相關業務的計劃。 無獨有偶。早在2009年9月,受可燃冰利好消息的影響,江鉆股份股票價格持續兩個交易日大漲,但隨即,公司公開澄清稱,并未生產用于可燃冰勘探和開采的鉆頭產品。 一方面,股市受概念的影響而波動,另一方面,相關公司卻反映冷淡,對于這種現狀,中國石油大學孫長宇教授在接受《證券日報》采訪時分析:“大家都知道石油總會用完的,雖然可燃冰也是一次性能源,但是,已勘探得知的儲存量極大,利用率又極高,這都決定了可燃冰可以站在能源戰略意義高度上。這一切都讓它有了特殊意義。” 對于現下的各種新能源運用,孫長宇說:“由于能源問題的日漸突出,核能、風能、水力、太陽能等其它形式的新能源被日漸熱捧,但相較之下,這些能源都有很明顯的劣勢。” “無論是核能、風能還是其它新能源,相較于可燃冰,規模小都是不容忽視的缺陷,這些缺陷決定了它們不可能站到戰略的高度之上。”孫長宇說。 基于這種現狀,即使相關公司一再澄清近期無開展可燃冰相關業務的計劃,但卻依舊擋不住概念之下的股價波動。鑒于目前探明的可燃冰多分布于海洋領域,有業內人士分析,在新一輪的資源爭奪戰中,以海洋石油開發為主的上市公司無論從財力還是技術層面上來看,都將獨具優勢。[NextPage] 2020年后方有商業開采可能 為在新一輪的能源大戰中拔得頭籌,各國紛紛出臺政策支持可燃冰的研究和商業性開采。 1998年,美國將可燃冰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能源列入國家級長遠計劃,并計劃到2015年進行商業性試開采。 公開資料顯示,世界上至少有30個國家和地區在進行可燃冰的研究與勘探,我國從2002年起正式啟動了對我國海域可燃冰資源調查與研究專項,執行時間為2002—2010年,該專項下設4個項目,其中包括我國海域可燃冰資源調查與評價、勘探開發技術、環境效應等。 但是,受制于技術等因素,“目前,我國的可燃冰開發技術大部分還停留在實驗階段,實現大規模海下開采尚需時日。如果一切進展順利,大概也要到2020年才能實現商業開采。”孫長宇說。 孫長宇介紹,目前,我國海域可烯冰主要集中在南海北部、東沙、神狐等區域,2007年,我國成功獲取了可燃冰實物樣品,這使我國成為繼美國、日本、印度之后的第4個通過國家級研發計劃在海底鉆探獲得可燃冰實物樣品的國家。 鑒于可燃冰的意義及長期投入科研的特性,國土資源部總工程師、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張洪濤曾公開呼吁,我國應把可燃冰的試開采項目列入“十二五”規劃中。 可燃冰的開采階段分為勘探階段、實驗性開采階段、商業性試開采階段和商業開采階段。只有根據商業性試開采階段的結果作出可行性判斷之后,才能決定某一地區的天然氣水合物是否具有商業性開采的價值。 而對我國可燃冰的研究進展,孫長宇分析認為:“十二五末大概可以進行試開采。目前探明的有很多,真正運用,還需要耐心等待。”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