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記者從國土資源部獲悉,經過十余年努力,我國已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高精度地震、原位及流體地球化學等關鍵探測技術,為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實現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勘探技術的跨越式發展及今后區域規模找礦發揮巨大技術支撐作用。
據介紹,“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勘探開發技術”重大項目作為海洋技術領域的重要成果,已在“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成就展中展出。
據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介紹,“十一五”期間,科技部863計劃設立了“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勘探開發關鍵技術”重大項目,投入8000多萬元資金,以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為依托單位,聯合了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浙江大學、中石化集團勝利石油管理局鉆井研究院、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海石油研究中心等多家科研院校,針對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勘探所面臨的關鍵技術,并著眼于未來對這一新能源的開發利用,組織聯合攻關,形成了一系列關鍵探測技術。例如,研制了天然氣水合物鉆探保真取樣(芯)器及配套技術,為水合物鉆探工程化及采獲天然氣水合物樣品提供技術支撐。
據悉,在高科技探測技術持續有力的支撐下,經過系統探測和研究,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資源調查與評價進展順利,發現了南海北部陸坡天然氣水合物有利區,并確定2個天然氣水合物重點目標,還獲取了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證實我國南海存在天然氣水合物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