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海洋能 小水電 天然氣水合物 |
農村地區水電待解之題文章來源:CCTV《經濟半小時》 | 發布日期:2011-04-06 | 作者:未知 | 點擊次數:
主編:趙悅 編導:趙晟 攝像:張明 主持人:大家晚上好,歡迎收看經濟半小時。在“十二五”規劃中,加強農村能源建設被提到了議事日程,其中提到要“繼續加強水電新農村電氣化縣和小水電代燃料工程建設”。小水電對改善農村地區,尤其是偏遠地區的用電困難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是我們也注意到另外一組數字:在全國24個省、市、自治區800多個小水電,代燃料規劃區內,農村居民燒柴戶占了47%,燒煤戶占24.5%,用電戶只有19%。為什么在小水電代燃料規劃區內還有那么高比例的燒柴戶呢?農村的生活能源難題該如何破解?記者專門趕赴云南進行了調查。 解說:鐘夢好是云南德省宏州芒市勐戛鎮中心小學五年級的學生,每天放學之后,她都要背著大大的背簍,走幾公里的山路,上山砍柴。 鐘夢好 云南省德宏州芒市勐戛鎮勐戛鎮村村民 記者:每天砍多長時間? 鐘夢好:砍一下午。 記者:一下午你能砍多少? 鐘夢好:兩背簍。 鐘夢好的父母平日里忙于農活,家中沒有多余的勞力,鐘夢好從小學一年級開始便和爺爺一同上山砍柴燒,為家里減輕些負擔。 記者:今天這一下午砍這些柴能燒多長時間? 鐘夢好:這一簍柴只能燒一頓飯。 記者:明天還來嗎? 鐘夢好:來。 鐘夢好所在的勐戛鎮位于云南省西部邊陲,是云南的貧困山區,幾年前那里雖然通了電,但村子里的不少居民還保持著最原始的上山砍柴、燒火做飯的方式,每戶一年下來差不多要燒八立方米的柴火,這不僅需要每天抽出一個勞動力上山砍柴,還要整天煙熏火燎的做飯。 李大娘 云南德省宏州芒市勐戛鎮勐戛鎮村村民 記者:熏眼睛嗎? 李大娘:熏眼睛。 記者已經看到李大娘家的廚房被濃濃的煙霧籠罩著,撲鼻而來的濃煙令人呼吸困難,呆上一小會兒便會眼淚直流。 記者:為什么不用電? 李大娘:困難,沒有錢,才不用。 李大娘全家一年收入幾千元,日子過得緊緊巴巴,在勐戛鎮,像她這樣的家庭還有很多,雖然德宏有著豐富的森林、水利和礦產資源,但是全州46個山區鄉鎮,50多萬山區人口生活并不寬裕,山里人的飲水、用電、修路,樣樣都比較困難。[NextPage] 李大娘的鄰居鐘光芬家,是一座整潔干凈的磚瓦房,主人正在院子里加工飼料,她家的生活情況看上去要好很多,經過一番交談,原來,鐘光芬幾年前做了一個決定,參加了鎮里的小水電代燃料工程試點;所謂的代燃料,就是用電不燒柴,村民和鎮里簽署一份協議,政府拿出資金補貼電費,原本四毛八分錢的電費,農戶只需承擔2毛多,而代價是,村民需要承諾,以后不再上山砍柴,盤算了一番,鐘光芬決定試試看。 鐘光芬 云南德省宏州芒市勐戛鎮勐戛鎮村村民 鐘光芬:我們家沒有電的時候,費勞動力,一天就背兩背柴,兩背柴背回來什么也做不成,什么收入也沒有。 記者:那時候一天能掙多少錢? 鐘光芬:那時候一天才賺四五塊錢。 但是當時參加試點,鐘光芬多少還是有些猶豫的,因為那畢竟每月要增加20、30元的電費開支,現在村里只有一半的村民參加了試點,幾年下來,這些人家都用上了優惠的電,生活的確方便了,像鐘光芬還買了臺電動設備,在家加工飼料賺錢。 鐘光芬:現在有水電也方便了,又節省勞動力,我們家又買了設備,也買了機器,在家搞搞加工,收入也增加了。 記者:現在一個月能掙多少錢? 鐘光芬:現在一個月能掙好幾千。 幾年下來,像李大娘、鐘夢好那樣的家庭,越來越期望早日參加試點,得到用電的補貼,改善生活條件,而代燃料工程的其它益處也越來越明顯。 夢嘎鎮地處山區,一位森林管理員告訴記者,近些年,砍柴的人少了,山里的林子也越來越茂盛。 森林管理員:就是像這邊一樣,是荒著的地方,是我們所說的荒山一類的。 記者:這個樹這幾年長出來了? 森林管理員:這幾年,通過這五、六年,老百姓這個砍柴比較少了,它已經長出來變成茂密的森林了。 沙玉莊,云南省德宏州芒市市長,他告訴記者,通過發展農村水電,整個云南省恢復和保護了2000萬畝森林,農村生態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沙玉莊 云南省德宏州芒市市長 沙玉莊:每一年我們將近3000多立方米的節材,這個供功效,從生態保護這個作用是十分明顯。 畢才偉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縣縣長 畢才偉:我們森林覆蓋率1994年是66.9%,現在已經恢復到78.77% 到目前為止,云南省的水電站有1800多座,其中在裝機容量在5萬千瓦以下的農村小水電站,就有1700多座,那些小水電站星羅棋布在云南各地,覆蓋了90%的邊遠貧困民族地區,不但創造了經濟效益,還帶動當地農產品(16.61,0.05,0.30%)工業的快速發展。 楊影丹 云南省水利廳農村水電及電氣化發展局局長 楊影丹:到今天,我們的90%的農村,70%的農副產品的加工都依賴于小水電 從2004年到2010年,云南省通過小水電代燃料項目,和電氣化項目,解決了幾十萬農戶的用電問題,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擴大。未來五年,云南的目標是,讓70多萬人實現小水電代燃料;而按照國家的“十二五”規劃,力爭到2015年,農村水電裝機達到7300萬千瓦,實現小水電代燃料200萬戶。[NextPage] 主持人:在節目中我們看到,由于有了小水電,一些農村家庭的生活狀況有了很大的改善,可以說,小水電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云南省是中國的發電大省,在那里我們聽到這樣一句話,大水電、小水電、火電三分天下有其一。但是我們的記者在采訪中卻發現,占據云南水電半壁江山的小水電廠,卻面臨著生存的難題,這是怎么回事呢?我們繼續來看記者的調查。 花椒箐電站在德宏州的大山深處,遠遠望去,電站就像一間破舊的農舍,屋頂、墻壁早已破爛不堪,屋內的許多木頭已經開始腐爛,記者見到電站業主雙恩達時,他正為自己年久失修的電站發愁。 雙恩達 云南省德宏州芒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