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海洋能 小水電 天然氣水合物 |
水電開發導致的環境大破壞文章來源:價值中國 | 發布日期:2011-04-22 | 作者:賀軍 | 點擊次數:
2010年年末,環境保護部污染防治司副司長凌江曾指出,“水電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比火電造成的污染更嚴重”。環保官員直接質疑水電會造成比火電還嚴重的污染,這在過去相當罕見。在安邦研究人員看來,環保部官員的看法完全正確,而且并不讓人驚訝。早在2004年參與國家發改委的能源發展戰略研究項目時,安邦就提出過兩個觀點:一是水電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相當嚴重,二是如果考慮生態環境成本,水電是中國最昂貴的能源形式。但遺憾的是,有關部門并未接受安邦的觀點。 在這種情況下,環保部官員有關“水電污染”的說法,自然很快就遭到了國家能源局官員以及國內專家的“質疑”。 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表示,水庫水質降低,絕不是水庫本身污染了水體,而是水庫對水體的要求高于河流。他表示,在有水電開發的千島湖、二灘水電站,環境都是山青水秀,周圍的山頭都變綠了,氣溫也均衡了。實際上,張國寶在2009年就表示過,美國水能資源開發比重已經超過了70%,歐洲的冰島、挪威這些國家,水能資源利用比例達到90%以上。中國水能資源的開發比重還不到30%。2009年中國水電裝機容量在整個電力裝機當中大概占24%,在發電量當中所占的比重只有16%。因此,中國的水電開發還很不夠。 中國能源網首席執行官韓小平也表示,極端環保主義者一直在反對建設水電大壩,認為水電造成了很多的環境負面效應。但任何能源,無論是新能源、清潔能源都有負面效應。比如發展風電會出現打死飛鳥的情況、搞太陽能會有多晶硅的廢棄物的污染。任何事物都要進行相對的比較。韓小平稱,如果說水電會造成更多的污染,那么發達國家的環境應該比我們更差。事實上這些發達國家環境比比中國更好。 比較中國與國外的水電開發比重指標,似乎很有說服力,中國的水電開發比例的確與歐美國家相差很大。因此,中國大力發展水電就沒有錯。國家能源局提出的“在可用的4億千瓦水力資源中,有3.8億千瓦必須得到開發”的目標,就是合理的。 然而,在安邦首席研究員陳功看來,這種比較分析忽略了一個重要的邏輯前提——環境承載力。在不同的國家,自然地理、人口、資源與環境的條件各不相同,這就造成了各國的資源承載力與環境承載力都不相同。而環境承載力是判斷水電開發強度是否合理的重要前提。有的國家環境非常脆弱,可能10%的水電開發比重就已經嚴重過頭了,而有的國家環境承載力高,這樣水電開發的比例就可以高一些。 中國雖然國土面積廣大,但自然地理條件并不算好,地形西高東低三級階梯,大部分處在季風氣候區,適宜人口居住的空間并不富足,再加上有13億多的人口,整體的資源和環境承載力都比較脆弱,壓力很大。中國長年來不顧生態環境的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尤其是中國近年來高強度開發黃河上游、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瀾滄江等多條河流的水力資源,極大地破壞了森林植被,進一步削弱了環境承載力,使生態環境變得脆弱。這意味著,中國的生態環境并不允許中國在水電開發上要直追歐美國家的比例。因此,不考慮環境承載力,直接拿歐美部分國家的數據來與中國做比較,這是亂彈琴,這是外行人的做法。 中國未來的能源利用已經確定在水電方面“下重手”:中國承諾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15%的目標當中,有9%要靠水電,在《十二五規劃建議》中也明確了積極發展水電的目標。令人憂心的是,中國的水電開發已經大規模上溯到西藏地區。水電部門緊盯的是,西藏水力資源的技術可開發裝機容量1.4億千瓦,但截至2009年底,西藏全區水電裝機只有80萬千瓦,開發程度不足千分之六。這意味著中國未來還面臨一輪高強度的水電開發。 最終分析結論(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中國的政策部門已經形成了一個頑強的思維定勢——中國的水力資源注定了要為經濟增長服務,要開發出其經濟價值。其他的一切,都是次要的。在這種主流思維下,中國也注定了還要經歷一輪水電開發帶來的生態環境大破壞!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