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海洋能 小水電 天然氣水合物 |
水電開發仍任重道遠文章來源:能源 | 發布日期:2011-05-03 | 作者:未知 | 點擊次數:
盡管水利建設被列為中央一號文件,但水利水電發展并非沒有阻力,中國推行水利發展的道路依然任重而道遠。 文|張博庭 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聚焦水利建設,這是新世紀以來中央關注“三農”的第8個“一號文件”,也是新中國成立62年來中央文件首次對水利工作進行全面部署。 盡管水利建設被擺在了如此高的地位,但開發和利用水資源并非全無阻力。要想落實好一號文件,全面理解水利水電的同時,仍需要加強普及和教育。 前幾年,由于受到國際社會反水壩、反水電極端環保宣傳的影響,我國的水電開發建設曾一度被嚴重妖魔化。同時,由于畸形的環保理念讓水電發展在經濟發展的騰飛時期嚴重受阻,以至于我國的水電開發利用程度,遠遠不能適應經濟發展水平。截止到2009年底,我國水能的實際利用程度還不足可開發量的25%,大約只相當于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為此,我國每年相當于白白損失掉近十億噸煤炭,多排放近20億噸二氧化碳。最近幾年在全球的發達國家都積極地致力于減排的時候,我們卻仍在以每年2、3億噸煤炭的絕對增量,不斷刷新著溫室氣體排放強度的新紀錄。大量的煤炭開采和燃燒不僅引發了我國一系列嚴重的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問題,也使得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與能源供應矛盾要比其他發達國家尖銳得多。 為適應國際社會的減排溫室氣體的要求,緩解國際壓力,我國已經向全世界做出承諾,要在2020年把單位GDP能耗降低40%到45%,非化石能源的比重達到15%。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的預測,要實現減排承諾,必須要改善能源結構,加速水電開發建設。為此,政府和社會各界也從去年開始重視水電的正面宣傳和加強水電科學傳播。新制定的“十二五”規劃,不僅大幅度增加了水電開工的項目達到創記錄的一億千瓦,而且還把“有序開發水電”,明確的改成了“優先發展水電”。 然而,如果僅從發展清潔能源的角度去認識水電開發,還并不能算全面。水電開發尤其是在大江大河上的大型水電開發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要“調節水資源的時空分布不均”矛盾。因為對于一個現代化的社會而言,要維持其正常發展必須要有足夠的水庫,以調節水資源時空分布的矛盾。從某種意義上說,在我們人類沒有其它解決水資源時空分布矛盾的新技術之前,即使人類不能利用水庫進行發電,我們也必須建設足夠的蓄水水庫,以調節自然水資源分布不均的矛盾。在當前社會的科技水平下,只有建造了具有足夠的蓄水能力的水庫,才能把汛期的洪水攔蓄下來,避免形成洪水災害。同樣,只有大型水庫攔蓄和存儲了足夠的洪水,才能在枯水季節提供足夠的水資源保證。因此,目前世界各國的水庫蓄水能力都與該國家的現代化文明程度成正比。 根據水電開發與水資源開發密不可分的這一現實,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大型水電站建設,都需要同時解決水資源問題和能源問題。不僅如此,在很多情況下,解決水資源的問題往往要比解決能源問題顯得更為重要。例如,我國建造的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三峽”的首要作用,就是防洪和供水。因為,對于一個社會而言,能源的問題還僅僅是發展的問題,而水資源的問題則是更重要的生存問題。[NextPage] 水資源的社會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水旱災害頻繁歷來都是中華民族的心腹大患。近年來我國頻繁發生的嚴重水旱災害,造成重大生命財產損失,已經暴露出我國的水利等基礎設施十分薄弱,不能適應現代化社會發展的需要。最近幾年以來,水資源短缺、水利設施薄弱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制約越發突出。特別是2010年、2011年我國西南地區和山東等省發生特大旱情、多個省份遭受洪澇災害、部分地方突發嚴重山洪泥石流災害,造成了巨大損失,再次警示我們加快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刻不容緩。為此,國家決定必須要加大水利建設的投入,推進水利改革和發展。 要全面加強水利建設,不僅要解決最后幾公里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問題,而且也要解決那些由于無法調蓄水資源的時空分布矛盾所造成的汛期洪水成災、枯期水資源枯竭的工程型缺水問題。在現實中,所有的大中型水庫幾乎都具有發電的功能,所以,如何利用市場機制調動起社會各界開發建設大型水電站的積極性,將是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的水資源的調蓄能力不足矛盾的重要舉措,也是我們落實中央一號文件,全面加速我國水利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 由于農田水利和樞紐工程基礎設施建設的推進方式和面臨的問題有著很大的不同,中央文件對這兩部分分別加以論述。農田水利設施的建設,需要在調動廣大農民積極性的同時,加大政府的財政投入。而一些流域防洪控制性水利樞紐工程,則往往都與大中型水電站開發建設緊密相關。由于我國的水電開發領域早已經推行了市場化的改革,而且,目前社會各界開發水電的積極性高漲,所以,推進我國控制型水利樞紐工程的建設,所需要的主要不是國家的財政投入,而是要加大水利水電科普宣傳的力度,在全社會樹立正確的水電開發理念,推進管理體制的改革,落實對大中型水電建設的政策支持和正確引導。 其中,特別是“加大水利水電科普宣傳的力度,在全社會樹立正確的水電開發理念”是推進水利發展和改革的最重要、最緊迫的任務。目前,由于社會公眾缺乏對水利水電科學知識的必要了解,從而對水電開發存在偏見,甚至盲目的反對水電開發的情況在我國還非常嚴重。其中甚至還不乏有我們的一些高層次的科研人員。 前不久《時代周報》的一篇“水電清潔能源爭議”的文章說:長期關注水電問題的中國社會科學院環境與發展中心研究員鄭易生認為“在碳減排壓力下,對于能源供應一下子找不到方便的辦法,這是增加水電項目的原因。但是,應當注意中國的環境問題是復合性的、高度綜合性的,除氣候變化外,還有別的問題。”。鄭易生還舉例說“水資源的問題對于中國來說就是致命的大問題,而不僅僅只有能源問題,不能僅僅為了治一個病,別的病就假裝沒有了”。 我國專門從事環境與發展的科研人員,居然都不能了解水資源的開發與水電開發的關系,甚至把水資源開發作為反對開發水電的理由來看,足見我國的水利水電科普宣傳教育任務之艱巨和緊迫。因此,結合我國的能源結構調整,加大水利水電科普宣傳力度,也是我們當前全面落實中央一號文件,加快水利發展與改革的最重要的舉措之一。因為,加速我國的水電開發建設,優先開發水電就是我們全面的加快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具體體現。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