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海洋能 小水電 天然氣水合物 |
探索農村水電多贏之路文章來源:中國經濟導報 | 發布日期:2011-05-31 | 作者:張粼粼 張琴 | 點擊次數:
本報記者 張粼粼 張琴 我國農村水電是指分布在廣大農村地區,單站裝機在5萬千瓦及以下的水電站及配套電網,又被稱為小水電。近年來,農村水電作為一項民生基礎設施,對改善我國山區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國家電力供給極為緊張的情況下,廣大山區主要靠小水電點亮。 水利部部長陳雷于5月7日在重慶召開的全國農村水電暨“十二五”水電新農村電氣化縣建設工作會議上表示,“十一五”期間,我國農村水電新增裝機突破2000萬千瓦,是“十五”的1.5倍;新增年發電量800億千瓦時,是“十五”的2倍,相當于新增一個三峽的年發電量。2010年末農村水電總裝機超過5900萬千瓦,年發電量超過2000億千瓦時,在建規模超過1300萬千瓦。 小水電解決了大問題 記者了解到,“十一五”期間,我國建成了432個水電農村電氣化縣,累計解決了90萬無電人口的用電問題。通過辦電治水相結合,5年來全國初步治理了上千條中小河流,新增水庫庫容350多億立方米,增加機電排灌面積500多萬畝。 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5年來累計發電8000多億千瓦時,相當于節約了2.7億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9億噸。同時,建設了234個小水電代燃料項目,在項目區,用價格低廉的小水電電能結束了農民上山砍柴、燒柴作燃料的歷史,共解決46萬農戶生活燃料問題,保護森林面積達600多萬畝。 同時,農村水電作為清潔可再生能源,在促進節能減排,改善我國能源結構方面發揮出重要作用。目前,我國一次能源年消費總量中煤炭占70%,煤炭年消耗量居世界首位。我國政府承諾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0%~45%。而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循環經濟、低碳經濟。作為低碳、清潔、可再生的綠色能源,大力開發包括農村水電在內水能資源成為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現實選擇。 “202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要達到15%左右,其中2015年要達到11.4%”已經作為約束性指標列入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而2010年這一比重僅為8.3%,調整能源結構的任務相當艱巨。但目前,我國風電發展面臨電網瓶頸制約,太陽能光電轉換效率不高,日本福島核危機后世界各國普遍對發展核電持審慎態度,而水電具有技術成熟、調度靈活、安全可靠的優勢,要求優先發展水電的呼聲越來越高。因而加快發展農村水電也成為調整能源結構的戰略選擇。 此外,農村水電還具有“分布分散、就地開發、就近供電、啟閉迅速”等特點,在救災中具有充當應急電源、提高電網調度能力、在電網癱瘓后可以重啟電網等重要作用。在應對2008年雨雪冰凍災害、“5?12”汶川特大地震、2010年玉樹強烈地震等自然災害的實踐中,農村水電都在第一時間保障了應急救災的電力供應安全。 遏制過度開發、無序開發 “近年來,一些地方在開發農村水電過程中,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忽視河流生態環境保護和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導致局部河段生態環境受到影響?!标惱自诖舜螘h上直陳說。他表示,水能資源是水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把水能資源管理作為加強水資源管理的重要內容抓緊抓實抓好。建立健全農村水能資源法規體系,加快推進《農村水電條例》立法進程,盡快出臺《農村水能資源管理辦法》。同時建立有關部門各負其責、相互配合的水能資源管理工作機制,強化水能資源開發管理,嚴格執行規劃同意書、取水許可等相關制度,遏制過度開發、無序開發的現象。要根據流域和區域綜合規劃,全面開展中小河流水能資源開發規劃的編制和修訂工作,統籌兼顧防洪、灌溉、供水、發電、航運等功能,科學合理確定開發方式和開發程度。并開展水能資源可持續利用示范河流試點,研究建立水能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和農民受益相結合的體制機制。此外,要抓緊制定和修訂涉及水能資源調查評價、河道生態基流等方面的規程規范,適時開展全國水能資源調查評價,全面掌握水能資源開發利用情況和潛力。[NextPage] “近年來社會上對一些地區水電資源開發無序、過度開發、破壞局部生態環境等問題十分關注,國務院領導也多次批示調查研究。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還是要切實做好統籌規劃。今后農村小水電建設規劃,要以流域為單位合理確定水能資源開發總量,給區域生態用水預留出充足的流量,在此基礎上將流域內大水電、小水電、防洪、灌溉、環境保護等規劃統籌起來,循序漸進,嚴禁超容量開發水能資源。同時,在規劃制訂、修訂和實施過程中,政府有關部門要實行全過程監督,而不僅僅是規劃的前置審批。要規范規劃審批程序,增強規劃的權威性和約束性,對于超容量開發水能資源的項目,要堅決予以制止?!眹野l展改革委農經司巡視員胡恒洋在此次會議上說。 “‘十二五’要培育水能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友好的典型。要結合河流水能資源規劃修編,研究嚴重影響河流生態的電站退出機制問題;要在資源開發和更新改造中,研究優化水能資源配置問題;要在資源開發中充分利用現有的生態環保技術,完善開發方案,合理開發布局。”水利部水電局局長田中興在會上說。 記者手記 要繼續搞好“利益均衡” 張粼粼 本報記者近幾年曾數次赴山區采訪農村水電發展情況。除農村水電給邊遠山區所帶來種種好處之外,記者還感受到,一些地方探索讓與農村水電建設利益相關的農民,比如因修建農村水電而需要搬遷或部分土地需要被淹沒的農民參與農村水電投資,從而每年都可獲得持久收益的做法也值得贊許??上У氖?,這種讓當地農民在更深層面上分享農村水電建設紅利的做法,目前的普及程度尚不高。 “要探索農村小水電建設與農民增收和生態保護多贏的路子??晒膭铐椖拷ㄔO區域的村集體和農民利用征地補償金、土地使用權入股,相關國家補助投資也可以直接作為項目建設區域村集體的資本金,這樣,項目建設區域村集體和農民就可以直接參與電站建設和運行管理,直接享受收益分紅,這會直接促進農村集體經濟實力增加、農村二、三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同時,在今后農村小水電建設中,可參照小水電代燃料項目運作的成功經驗,要求項目業主直接承擔一些公益性職責,如對項目建設區域內的農戶進行低電價供電、對農民用電給予一定電費補貼等,鼓勵農民以電代柴,切實發揮項目建設對保護生態的作用?!眹野l展改革委農經司巡視員胡恒洋最近就提出過這樣的建議。 而在3月25日水利部《關于印發“十二五”全國水電新農村電氣化規劃的通知》中也明確提出,《規劃》的實施繼續實行以社會和地方投入為主,中央適當補助的政策,各地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通過銀行貸款、企業投入等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鼓勵、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參與項目建設。要結合實際,切實提高農村集體組織和農民在工程建設及運行中的參與程度和受益程度,因地制宜,積極探索農民受益方式。 水利部部長陳雷表示,“十二五”力爭通過5年的努力,全國農村水電總裝機達到7400萬千瓦,為改善能源結構、發展低碳經濟、改善民生做出新的貢獻。全面實施小水電代燃料工程。進一步完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實行規范化、標準化管理,最大程度地降低代燃料到戶電價。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