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海洋能 小水電 天然氣水合物 |
專家警示:未來水電開發大壩安全置首位文章來源:中國電力網 | 發布日期:2011-06-28 | 作者:未知 | 點擊次數:
不能放松大壩安全這根弦 6月16日~17日,近300名大壩、水電專家學者齊聚“水電之都”湖北宜昌,共同研討“高壩安全建設與管理”問題。 這是中國大壩協會2011年學術年會暨第一屆理事會第四次會議的一項重要內容。此外,會議還為獲得第一屆汪聞韶院士青年優秀論文獎的張宗亮、馮學敏、趙劍明三位年輕人頒獎。 原水利部部長、中國大壩協會理事長汪恕誠出席。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董事長曹廣晶,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總經理陳飛,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大壩協會名譽理事長陸佑楣,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國際大壩委員會主席、中國大壩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賈金生等出席并演講。加拿大魁北克水電公司大壩安全與工程部主任PhuongNguyen、日本大壩中心主任TatsuoOhmachi結合本國大壩安全管理、抗震方法作報告。 大壩是水電開發建設中的關鍵環節,談及大壩,必然會涉及水電開發的一系列問題。 未來水電開發任務繁重大壩安全置于第一位 我國政府承諾:2020年國內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這一承諾意味著我國能源結構將有所調整,水電、太陽能、風電、核電將大踏步發展。但是在日本發生“3·11”大地震、核泄露后,全世界的核 電發展速度放緩,中國也不例外。水電開發的擔子因此而加重,其安全性更是被格外提到了重要高度。水電的安全更多的是大壩的安全,“大壩安全很重要,水電出了事故,不亞于核電站事故。”陸佑楣表示。 我國將要開發的水電大多集中在西部、西南部。“十二五”要開工建設水電項目1.2億千瓦,開發任務繁重、建設條件復雜。正如水電專家潘家錚所言:窮山、惡水、高壩、大庫、地震、滑坡、大斷裂、深覆蓋……沒有一塊好啃的骨頭。對此,汪恕誠鄭重告誡與會人員:“大壩建設始終要將安全置于第一位,這是歷史的責任,不要成為歷史的罪人,愧對祖國和人民!” 水電開發上限應放寬發揮大壩生態保護功能 針對當前社會上的水電 “爭吵”,汪恕誠一再強調,水電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首選清潔能源。“目前,水電是我國資源最豐富、技術最成熟、成本最經濟、電力調度最靈活的非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最現實的、具有大規模發展能力的首選能源,是可持續的低碳能源。”為解決中國的能源問題,他建議水電開發的上限應放寬,可定在80%~85%。他的設想是:2010年水電裝機容量2億千瓦,開發程度達37%;2020年水電裝機容量達3億千瓦,開發程度達56%;2030年水電裝機容量達4億千瓦,開發程度達74%;2040年水電裝機容量達4.6億千瓦,開發程度達85%;在2050年前達到4.6億千瓦~5億千瓦。 按此速度,每年新增水電裝機容量1000萬千瓦。對此,汪恕誠表示,水電的春天來了,但不希望人為搞成夏天,不能過熱,步子要穩。[NextPage] 回應媒體對于三峽的一些看法,陸佑楣表示,常態整治河流,不能都納入三峽工程中,算成三峽的后續工程。水電的矛盾不是科學技術方面的,這個好解決。但是目前的“爭吵”是深層次社會矛盾與利益分配問題。 曹廣晶更是用眾多數據說話,證明三峽工程無論是從經濟效益還是從社會效益來看,都是一項非常優異的工程。三峽電站建成至今,累計發電4514.03億千瓦時,節約標準煤16406.63萬噸,減排二氧化碳40311.05萬噸;防洪效益達260億元;航運效益2010年達8794萬噸,相比2002年三峽通航初期增量達388.6%。保護生態環境又何嘗不是水電工作者的心愿,為了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汪恕誠在水電發電、灌溉、防洪、旅游中,又添加了保護生態這一項。他提出,要充分發揮大壩的生態保護性功能,保障流域的生態安全,并希望今后多關注生態安全、生態調度、生態流量、生態效益、生態功能等,并出現得越多越好,這才是適應現代需要建設大壩。 我國壩工技術世界領先不能放松安全這根弦 據了解,高于5米、庫容大于300萬立方米的水壩,抑或高于15米的水壩,被國際大壩委員會定義為大壩;高于70米的大壩被我國稱為高壩。 據賈金生介紹,全球河流年徑流量約為55萬億立方米,我國河川年徑流量為2.8萬億立方米,占世界的5%,排在世界第六位。截至2008年年底,我國已建成各類水庫87151座,水庫總庫容7064億立方米(未含港、澳、臺地區),在世界上排第四位,占世界總庫容的9.9%。但人均庫容則比較落后。具體而言,我國已建在建30米以上大壩5443座,其中300米以上大壩有1座,壩高200米~300米間的大壩有12座,壩高在150米~200米間的大壩有27座,壩高在100米~150米的大壩有124座。我國的堆石壩、拱壩、面板壩、碾壓混凝土壩的建設數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我國的壩工技術居世界領先水平,管理方面處于與世界先進國家相互借鑒學習的過程。但這樣的佳績也不能讓人放松大壩安全這根弦。正如魁北克水電公司專家所言:“大壩被宣布為安全時,不意味著其不存在風險,甚至是風險很小。零風險是不存在的。風險是無法完全去除的,所以請設法正確應對。”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