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精品在线观看-岛国精品在线-岛国大片在线免费观看-岛国大片在线观看完整版-日本老师xxxx88免费视频-日本久久综合网

980x86.gif
熱門關鍵詞: 廣州能源所 百度
當前位置:首頁 - 海洋能 小水電 天然氣水合物

中國的水電開發幾乎失控 將帶來巨大的生態災難

文章來源:財經網 | 發布日期:2012-05-08 | 作者:未知 | 點擊次數:

中國的水電開發大躍進并沒有隨著三峽工程的竣工而結束。日前,發改委核準了大渡河、金沙江流域5個大中型水電項目,項目累計裝機達580萬千瓦,預計累計年發電量將達247.63億千瓦時。5個項目分屬國電集團、華能集團、華電集團和中國水電(601669,股吧)建設集團,動態總投資超過600億元。而即將發布的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規劃目標已經明確,“十二五”期間,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瀾滄江、怒江、黃河上游干流等6個大型水電基地以及雅魯藏布江及其他河流將有超過60個重點水電站開工建設。

近年來,以三峽、華潤、大唐、華電、華能5家國有水電巨頭為代表的大小開發商紛紛進軍金沙江,形成了干支流齊頭并進的瘋狂局面。中國水電建設的“金沙江時代”已經到來。金沙江為長江的上游,全長2308公里,流域面積近50萬平方公里,其干流落差3300米,水力資源1億多千瓦,占長江水力資源的40%以上。金沙江全流域共計劃開發25級電站,總裝機規模相當于4座三峽。在不久的將來,它將成為平均不到100公里就有一座梯級水庫的世界超大水庫群。“世界水電在中國,中國水電在西南,西南水電在金沙”的大格局已然形成。

在安邦研究團隊看來,作為所有水電項目的審批者,長江上游的水電資源開發完全沒有汲取三峽工程的教訓。作為中國迄今最昂貴的水利工程,三峽工程被認為是一個綜合性的水利樞紐,當初建設時就制訂了要實現發電、航運、防洪和灌溉等多個宏偉目標,而防洪是三峽工程的效益之首,是排在第一位的功能。從近幾年三峽工程應對洪澇災害和旱災的情況來看,三峽工程的所謂綜合功能實際很小,實際已“蛻化”為單一發電功能的水電項目。

顯然,經濟效益已經成為發改委不斷審批水電項目的唯一依據。水電低廉的成本和豐厚的利潤,是吸引各方搶食水電市場的根本動因。此前,水電發展受制于移民、環保等爭議,使得國家對水電發展采取了更為謹慎的態度。2008到2009年,全國僅核準開工水電項目累計1000多萬千瓦,其中無一是大型水電項目。去年以來,由于基礎設施投資增速的下滑,保增長再度被提上日程,發改委一方面放松了在水電建設項目的環境評價要求,一方面對水電項目審批開閘。于是水利部門、地方政府、電力集團打著“節能減排”的旗號,集體強力推動水電項目大干快上。[NextPage]

水電真的是成本低、收益高、惠及民生的清潔能源嗎?安邦早在2004年參與中國能源戰略研究時就提出,如果考慮到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水電是國內綜合成本最高的能源形式之一。

2011年8月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已經坦承,三峽工程在發揮巨大綜合效益的同時,在庫區移民、生態環境保護、地質災害防治等方面存在一些亟須解決的問題,對長江中下游航運、灌溉、供水等也產生了一定影響。會議還要求妥善處理三峽工程蓄水帶來的不利影響。

金沙江流域位于大香格里拉區域,擁有虎跳峽等眾多珍貴的自然遺產以及豐富的生物資源。但近幾年來,這里的自然生態危機隨著水電開發而逐漸呈現。不僅如此,天然江河被強行分割,生態日益脆弱,水資源問題更加突出,水庫淹沒和移民安置不當還引發了一系列社會問題和次生環境災害。

長期以來,我國對水資源的科學研究工作遠遠落后于水電開發的速度,突破性的科研成果少之又少。集群式展開的大規模水電建設,在其經濟效益背后,對環境生態將產生怎樣的影響,一直缺乏權威論證。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因地理條件的限制,金沙江流域水電工程的移民,大部分采取了后靠安置的方式,使得高山峽谷中本已緊缺的土地資源更加稀缺,迫于生存壓力,后靠的移民往往會砍伐森林、盲目開荒,造成新的生態退化和水土流失。有專家認為,正在進行的西南水電開發的“大躍進”,其對當地生態環境的破壞,已經不亞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對森林的毀滅性砍伐。長期跟蹤研究水電開發的安邦高級研究員賀軍曾經指出,未來中國最大的生態環境災難將來自水電開發,從目前金沙江水電過度開發的狀況來看,我們仍然堅持這一看法。

中國的水電開發幾乎已經失控,今后將帶來巨大的生態災難。作為水電開發項目的審批核準單位,國家發改委難辭其咎!

分享到:
相關文章
中國新能源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新能源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新能源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能 源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國新能源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綜合動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