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海洋能 小水電 天然氣水合物 |
十八大·水電篇:可持續發展戰略地位提升文章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 發布日期:2012-07-26 | 作者:孔劍菲 | 點擊次數:
7月4日,隨著三峽電站最后一臺機組正式并網發電,這座總裝機容量達2250萬千瓦的世界最大水電站全面建成投產。 三峽水電站從首臺機組設計、安裝、投產,到全部機組并網發電,歷經10余年,這十年恰好成為我國水電大發展的一個縮影。 十年來,我國水電發展積極調整思路,開發規模不斷邁上新臺階,水電壩工技術進入國際先進行列,水力發電設備國產化水平顯著提高,水電的開發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巨大綜合效益。 如今,我國水電總裝機容量突破2億千瓦,穩居世界第一。截至2011年年底,水電占我國電力總裝機容量的21.87%。隨著我國在節能減排方面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水電作為我國目前可開發程度最高、技術相對成熟的清潔可再生能源,在能源平衡和能源工業的可持續發展中占有更為重要的戰略地位。 2.3億千瓦圓大國水電夢 7月13日,隨著三峽電站32臺70萬千瓦巨型機組全部投入運行,首次實現滿負荷發電,全部機組日均發電量達5.4億千瓦時。而在1949年,我國總發電量僅為43億千瓦時。 如果說,一百年前云南石龍壩水電站應運而生,開啟了我國利用水力資源造福于民的序幕,那么今日的三峽,已經向世界證實了我國駕馭河流為人民造福的實力。 進入21世紀,黨中央提出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隨著“西電東送”步伐加快,我國水電開發實現了全面跨越。 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水電實現量的突破,每年新增水電裝機均超過1000萬千瓦。2004年,以公伯峽首臺30萬千瓦機組投產為標志,我國水電裝機容量突破1億千瓦。至2009年底,全國水電裝機容量達到19629萬千瓦,年發電量5717億千瓦時,分別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的545倍和476倍。再到2010年,隨著小灣4號機組的投產,我國水電總裝機容量突破2億千瓦,雄居世界第一。 縱觀“十一五”時期,這是我國水電建設規模和建成投產機組最多的5年,全國水電裝機容量保持了年均增長12.98%的增長速度,水電發展躍上新臺階。 隨著金安橋、毛爾蓋、瀘定、功果橋等一批重點水電項目相繼投產,我國水電事業又實現了“十二五”開門紅。2011年,我國新增水電裝機容量1500萬千瓦。截至2011年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0.56億千瓦,其中水電為2.31億千瓦。[NextPage] 業界專家表示,我國水電已經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期,大型水電項目建設的啟動已是必然。預計“十二五”期間,我國將新增水電裝機容量8000萬千瓦,至2020年,我國水電裝機容量將達4億千瓦左右,除西藏外大部分地區水電資源將開發完畢。 自主創新刷新水電工程史 從單機容量32萬千瓦到70萬千瓦,三峽電站不僅實現總裝機容量2250萬千瓦的世界之最,更是我國機電設備自主創新的重要平臺。 十年間,我國水電設備制造業走出了一條“以技術換市場”的創新之路,跨越了與國外先進技術30年的差距,實現了發電機組國產化和自主創新。 我國自主研發、設計、制造和安裝巨型水輪發電機組的時代已經到來。早在上世紀80年代,在認真執行國家水電發展規劃、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我國水電裝備的設計、制造、安裝和運行技術水平已有明顯進步,特別是依托三峽工程的建設,創立了“中國特色水電設備國產化的模式”,走出了一條裝備國產化的成功道路。 目前,我國在水電規劃設計、施工、運行管理、主要機電設備制造等方面已形成較為完備的產業技術體系,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水力發電成套技術,創造了世界水電工程史上的多項第一,包括超高壩筑壩、高水頭大流量泄洪消能、超大型地下洞室群開挖與支護、高邊坡綜合治理以及大容量機組制造安裝、大型抽水蓄能電站建設等水力發電成套技術。此外,我國不僅是世界上水電裝機規模最大的國家,也是在建規模最大、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已逐步成為世界水電創新的中心,水電科技水平已躋身國際先進行列,并且在高壩工程技術領域處于國際領先地位。 然而,我國水電科技國際先進并不意味著所有難題和挑戰都獲得解決,水電專家普遍認為,水電工程的高壩工程防震抗震安全問題和一些大型水電工程建設技術難題等,仍是目前面臨的嚴峻挑戰。 已發布的《國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規劃》,對包括水電科技在內的能源科技發展進行了周密規劃。水電專家建議,要科學合理解決問題,促進水電可持續發展,最重要、最根本的途徑,就是毫不動搖地堅持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 據了解,在金沙江,新的梯級水電站正在籌建。其中,向家壩水電站規劃安裝8臺容量80萬千瓦的水輪發電機組,將再創新紀錄,成為世界單機容量最大的水電站。我國水電事業邁向新的高峰。[NextPage] 生態優先勇擔環保責任 三峽電站32臺機組全部投產發電后,每年生產近1000億千瓦時的清潔能源。與燃煤發電相比,可替代消耗5000萬噸標準煤,減少排放二氧化碳1.2億噸、二氧化硫100萬噸,對我國溫室氣體減排貢獻率約為2個百分點。 十年間,電力行業在發展中加快結構調整,清潔、綠色是行業不懈追求的目標。 水電作為清潔能源,可再生、無污染、運行費用低,便于電力調峰,有利于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經濟社會的綜合效益。 十年間,我國水電發展積極調整思路,不斷探索開發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 國家“十一五”規劃提出“在保護生態基礎上有序開發水電”;國家“十二五”規劃提出“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積極發展水電”。 從“基礎”到“前提”,從“有序”到“積極”,可以看出,在不斷突出生態優先理念的同時,節能減排也為水電發展提供了新機遇。 不難預見,在科學發展觀的統領下,在環保壓力日益加大、電力需求快速增長的情況下,不斷提高清潔能源的比例既是環境形勢所迫,也是能源發展目標。 未來,水電將肩負重要使命:堅持開發與保護統一,建設與管理并重,新建與改造統籌,實現水電開發與地方發展、民生改善、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有機結合。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