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海洋能 小水電 天然氣水合物 |
海洋能源開發潛力巨大 實際應用研發應加強文章來源:中國產經新聞報 | 發布日期:2012-08-30 | 作者:未知 | 點擊次數:
浩瀚的大海,不僅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更有真正意義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海洋能源。海洋能源不同于傳統能源,是一種“再生性能源”,也被稱為21世紀的綠色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水溫差能、海流能及鹽度差能等。在現今世界能源緊缺之際,海洋能源的開發與利用已經成為能源開發的新課題。 中國人口眾多、能源消耗巨大,如今中國能源對外依存度更是持續攀升,因此海洋能源能否開發并成功應用對中國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鑒于海洋能源開發成本高、受自然因素影響大等的原因,目前中國乃至全世界的能源開發仍處于試驗階段。如何更好地開發海洋能源,并把試驗性研究轉化為應用成為擺在中國新能源開發面前的重大難題。 相對于傳統能源,海洋能源的環保優勢、經濟優勢及巨大開發潛力不斷推動未來海洋能源產業的發展,而海洋能源的開發也不可置疑地成為能源產業,甚至海洋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海洋能源開發天時地利人和 作為海洋經濟中的重要一環,海洋能源的開發與我國海洋資源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據估計,我國大陸海岸線長達18000多千米,擁有6500多個大小島嶼,海島的岸線總長約14000多千米,海域面積達470多萬平方千米,海洋能源十分豐富,達5億多千瓦。 而在這5億多千瓦的海洋能源中,其中,潮汐能資源約為1.1億千瓦,大部分分布在浙江、福建兩省,約為全國總量的81%;沿岸波浪能的總功率為0.7億千瓦,主要分布在廣東、福建、浙江、海南和臺灣的附近海域;海流能的蘊藏量為0.5億千瓦,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等??;海洋溫差能約為1.5億千瓦。 海洋能源的開發除了有天時與地利的機遇外,還有“人和”因素助力。近些年,我國對海洋能源開發與利用越來越重視。2010年6月,財政部設立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用于支持海洋能技術研發、產業化及示范項目建設等。今年8月,國家能源局組織制定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提及,“十二五”期間,將積極推進海洋能等新的可再生能源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化發展。 今年4月,第一屆中國海洋可再生能源發展年會暨論壇在京舉行。國家海洋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連增在講話中指出,我國海洋能發展需求強勁,海洋能開發利用已經成為新一輪能源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海洋能已經成為我國能源戰略的重要選擇、解決我國沿海特別是海島地區能源短缺的重要途徑、培育我國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現實需要。[NextPage] 海洋能源開發困難重重 然而,面對巨大的海洋能源,我國目前的技術和開發情況卻不相匹配。目前,只有潮汐能的開發相對處于世界先列,而其他海洋能源的開發仍力不從心。 據《中國海洋報》今年7月報道,我國在潮汐能開發上,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裝機規模位于世界第四;溫差能資源蘊藏量在各類海洋能中占居首位,但技術目前僅僅完成了實驗室原理試驗;在1985年開展了鹽差能發電原理性實驗,但目前此項研究基本處于停滯狀態;而波浪能、潮流能方面,新技術與新裝置已在實海況條件開展試驗研究。 不僅中國海洋能源開發緩慢,世界上海洋能源開發均處于這樣的狀態。2010年10月在西班牙舉行的第三屆國際海洋能大會上,西班牙清潔能源產業巨頭伊維爾德羅拉公司的常務董事維特里在大會上表示,波浪和潮流發電仍然處于發展初期,目前還沒有開發出領先的技術,對于其工業化所需要的資金量也沒有可靠的統計數據。 “現在在整個新能源格局里面,海洋發電的比重不是很大,主要是成本比較大,還有自然因素的影響比較大?!眹鴦赵喊l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院騰飛博士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說道。此外,浙江省海洋學會副秘書長劉民在接受某媒體采訪時表示,“與陸地作業相比,海洋能的開發環境更加莫測和嚴酷,裝置造價高?!?/P> 據了解,海洋能雖然儲量巨大,但其能源是分散的,能源密度很低。例如潮汐能可利用的水頭只有數米,波浪的年平均能量只有300~500MWh/m。海洋能大部分蘊藏在遠離用電中心的大洋海域,難以利用。海洋能的能量變化大,穩定性差,如潮汐的周期變化、波浪能量和方向的隨機變化等給開發利用增加了難度。 海洋環境嚴酷,對使用材料及設備的防腐蝕、防污染、防生物附著要求高,尤其是風浪有巨大的沖擊破壞力,也是開發海洋能時必須考慮的。 除此之外,海洋能利用技術是海洋、蓄能、土工、水利、機械、材料、發電、輸電、可靠性等技術的集成,其關鍵技術是能量轉換技術,不同形式的海洋能,其轉換技術原理和設備裝置都不同。 因此,自然環境的不確定,配套設備的高要求,及轉換技術與設備的攻破成為制約海洋能源開發的主要因素。[NextPage] 中央財經大學經濟改革與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孔志國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海洋能源開發潛力巨大,但是難于捕捉。開發應用成功的案例相當少。目前處于實驗性階段,沒有到達產業化的程度。” 根據歐洲可再生能源委員會2010年發布的報告稱,鑒于目前海洋能利用面臨的技術和非技術性障礙,海洋能產業要從實驗階段發展至商業化階段可能需要5到10年甚至更長時間。 海洋能源開發或需國際合作破題 騰飛認為,全世界各地新能源最大的技術問題就出在實驗前技術沒有和實驗后技術結合起來。“如果這個方面能突破,那么意義是相當重大的。” “同時需要考慮研究一個儲能的裝備,把電運出來。”對此,騰飛指出,要重視海洋能或者新能源的開發,但是不能把這些跟傳統能源的開發分裂開來?!昂枚鄠鹘y產業,比如裝備制造,輸電設備,運輸等的支撐,對新能源開發應用很重要?!?/P> 鑒于海洋能源開發涉及的成本高,投資方風險大,還有經濟回報慢等的特點,騰飛認為海洋能源的開發走國際合作的道路比較合適,有些技術光靠本國研發還是稍微弱了一點。 “海洋能與陸地能源開發不一樣,海洋能追求一個穩度。沒有穩度在輸電的時候就有波動,就會直接影響到消費端。所以海洋能的研發整個的發展脈路是個大系統,并且這個系統是多變的,所以各個國家相互間的共同研發與開發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騰飛說道。 據了解,現在各個國家有很多合作協議,比如,英國可再生能源協會和韓國風能產業協會簽署合作協議,兩國將進一步加強海洋能源技術方面的合作,目前正在實施多項海洋風力發電計劃的英國和韓國,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